建立無償獻血長效機制,破解「缺血」難題

晨株洲 發佈 2020-06-11T03:56:04+00:00

自1996年開展無償獻血工作以來,株洲參與無償獻血累計超過65萬人次,已連續22年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先後9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漫畫/左駿

株洲日報記者 陳正明

6月14日是第17個「世界獻血者日」,今年你獻血了嗎?自1996年開展無償獻血工作以來,株洲參與無償獻血累計超過65萬人次,已連續22年實現臨床用血100%來自無償獻血,先後9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近年來,隨著臨床用血需求逐年上升,儘管我市采供血各項指標連年增長,但血液保障長期處於一種「緊平衡」狀態,季節性、區域性、結構性缺血問題突出,無償獻血長效推動後勁不足。如何建立無償獻血長效機制,更好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臨床用血需求和血液安全?本期《天台話吧》即聚焦該話題。

完善無償獻血 激勵機制

訪談嘉賓:省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師 塗凌智

當前,在血液供需矛盾日益加劇的局面下,探索和建立無償獻血長效激勵機制,是持續穩定和壯大無償獻血者隊伍、保障醫療用血需求和安全的關鍵所在。

據統計,株洲已有超過65萬人次參與無償獻血,獻血200次及以上的有1人,獻血100次及以上的有35人。根據《獻血法》規定,政府應對積極參加無償獻血和在獻血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及個人給予獎勵,而我市目前除了免費用血、優先用血外暫無其他政策。此外,我市在推動無償獻血策略上,基本上還局限於學雷鋒式的宣傳,對獻血者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激勵關懷措施明顯不足。

我認為要完善政府無償獻血表彰制度,定期對先進無償獻血者、無償獻血工作團隊進行表彰,鼓勵各級單位、企業組織將無償獻血情況與個人評先評優相結合,營造全社會關愛、尊重無償獻血者的良好氛圍。其次,加大財政投入,推動公共資源向獻血者傾斜。比如,通過定製無償獻血公交卡,為國家無償獻血金獎獲得者(獻血次數達40次以上或累計獻血量達8000毫升)提供免費乘坐市內公交的福利,在刷卡時還可以設置語音提示「愛心獻血卡」。這樣,不僅大大增強了獻血者的獲得感和榮譽感,對公眾也會起到良好的宣傳帶動作用,進一步擴大無償獻血影響力。

同時,加強對獻血者的人文關懷,有效保護獻血者的個人利益,進一步點燃個體獻血熱情、堅定長期獻血決心,培養相對穩定的無償獻血者隊伍。

加強無償獻血 服務網絡體系建設

訪談嘉賓:市市場監管局市場稽查專員 唐英

街頭自願無償獻血是我國無償獻血發展方向,街頭獻血點作為無償獻血的主要服務陣地和重要宣傳窗口,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而目前,我市無償獻血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相對滯後。

我了解到株洲街頭無償獻血率為80%左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不過,固定獻血屋「身份」不明確、流動採血車停靠點不固定、不安全、水電不配套等問題,都給採血工作正常開展帶來困擾。

因此,我建議將街頭無償獻血服務網絡建設納入城市建設一體規劃。市文明辦可以把街頭無償獻血服務網絡布局作為文明社區、文明街道考核加分指標之一,全面推動無償獻血服務網絡體系建設。同時,規劃、財政、交警等部門對無償獻血場所的選址、建設、環境維護等給予大力支持。比如,在人流量大、交通便利的商圈、學校周邊等繁華地段增設獻血點,並設立相關交通指示標識,為無償獻血者提供便利;對執行緊急任務的採血車、送血車停靠免於違章處罰。

此外,鼓勵商業單位、文化娛樂等公共場所或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者、組織者、管理者積極配合支持採血點設置。

用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 激勵群眾無償獻血

訪談嘉賓:媒體從業者 李凱

近年來,儘管「獻血大王」「獻血楷模」不時進入我們的視野,但不可否認無償獻血的公眾參與程度仍不高。在我看來,根源在於道德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斷裂。

不論是醫學常識匱乏導致的認知錯位,還是社會信任缺失導致的「信任荒」,抑或無償獻血保障機制的缺位導致的自我保護,血荒不僅關乎道德,也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無償獻血有助於社會福祉,追求的是一種公共價值理性。然而,在公眾權利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無償獻血顯然不能依靠生硬的社會動員,而是要想方設法地激發那些最普通平凡的老百姓參與其中。

要做到這一點,顯然離不開信任和激勵。說到底,一個好的社會規範,應該是道德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有機結合。遵守規範的美德,如果沒有遵守規範帶來的利益支持,這種規範的道德價值是脆弱的,難以長期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

因此,提升人們參與無償獻血的意願,要將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努力消除公眾的信任危機;另一方面,要健全無償獻血意外保障制度,消除人們的後顧之憂。只有尊重公眾的利益訴求、消解老百姓的顧慮與疑惑、暢通無償獻血的渠道,人們才會願意參與其中。

獻血小知識

1.什麼人可以獻血?

男18-55周歲,體重≥50公斤;女18-55周歲,體重≥45公斤;身體健康的公民都可以參加獻血。患有傳染性肝炎、結核、心臟病、精神病等患者禁止獻血。

2.獻血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成人全部血量約4000-5000毫升,獻血一次為200毫升,不足全部血量的5%,健康人一次失血10%以下極少引起症狀。同時獻血還會刺激造血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新生紅細胞,有利於健康。

3.獻血前應做哪些準備?

獻血前兩餐不要飲酒、吃油膩食物,以防止血液渾濁,影響血液質量。獻血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睡眠,獻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出現頭暈、心慌、出汗等一些反應。如果曾經獻血,需確認兩次獻血間隔已滿6個月。

提升血液應急保障能力

訪談嘉賓:省直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張弟紅

血液作為醫療救治資源,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不能長期保存,在突發自然災害、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緊急情況下,顯得更為珍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血液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是提升株洲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關鍵環節。

我建議將動員、組織團體獻血納入政府突發事件領導小組工作職責,以應對突發自然災害、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緊急狀態下血源不足的情況,提升血液供應保障能力。學習郴州、婁底等地為血站提供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及恢復期血漿採集設備等做法,把緊急狀況下采供血使用的耗材、檢測試劑、防護用品經費納入政府計劃保障行列,使獻血者和采供血工作人員安全防護能得到有效保障,確保各項業務能夠順利開展。

同時,對采供血數據進行保護,確保緊急情況發生時,采供血工作得以繼續正常開展。建立與株洲市醫療用血機構互聯互通的綜合性血液信息管理系統,加快推動長株潭一體化智慧血站平台建設,以大數據為支撐,實時掌握血液儲備和使用動態,形成信息共享、反應迅速、安全可靠的血液應急保障聯動機制。

【來源:株洲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