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脾胃最弱的日子來了,「毒五月」如何解毒護脾?

張建福大夫 發佈 2020-06-10T13:12:04+00:00

最近總感覺自己的脾胃不太好,每天都不想吃飯,食欲不振;吃一點點飯後又腹脹;還氣短乏力。嘴饞吃點冷的就肚子疼,拉肚子,甚至手足發涼,有時一摸肚子都像井水一樣是涼的。芒種後,即將進入一年中脾胃非常虛弱的一段日子。為什麼芒種後,脾胃非常虛弱?

最近總感覺自己的脾胃不太好,每天都不想吃飯,食欲不振;吃一點點飯後又腹脹;還氣短乏力。


嘴饞吃點冷的就肚子疼,拉肚子,甚至手足發涼,有時一摸肚子都像井水一樣是涼的。


芒種後,即將進入一年中脾胃非常虛弱的一段日子。


為什麼芒種後,脾胃非常虛弱?


1、濕重傷脾


芒種節氣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天地之間濕氣非常重,濕熱之氣到處瀰漫,使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


清代著名醫家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卷五·濕》中這樣描述「夏令脾胃司氣,兼以久雨泛潮,地中濕氣上干,食味重濁少運,所謂濕勝成五泄也,古雲寒傷形,熱傷氣,芒種夏至,天漸熱,宜益氣分以充脾胃」。

意思是說,長夏對應的五臟是脾胃,在芒種夏至的節氣中,氣溫高而雨量大,土地中濕氣瀰漫於大氣中,濕盛則容易形成五泄之病(五泄:胃泄、脾泄、小腸泄、大腸泄、大瘕泄,出自《難經·五十七難》,類似今之急性腸胃炎),從而損傷脾胃。

水濕太多,超出了脾的運化能力,脾就會「苦不堪言」。這些濕氣就是滯留在身體里沒用的水液。運化水液靠的是脾的功能,這些沒用的水液人體吸收不了又排不出去,脾就要不斷去運化它。


當人體濕邪偏重時,脾臟會被濕邪所困,脾臟的功能就得不到正常的發揮,濕邪代謝也會受到影響,這樣反過來進一步加重體內的濕邪,形成惡性循環。就好比一頭驢拉著磨,永遠不能停,任務還越來越重,那很快驢就會累趴下的。


2、寒涼克脾


芒種至夏至前後陽氣外達,氣血更多地運行在體表,這就造成人體內里的虛寒。脾胃作為中焦重要的兩個臟器,受此影響非常大。


夏三月陽氣在表,人體就像夏天的樹木一樣枝葉茂盛,氣血能量都旺盛在四肢體表,較深的五臟六腑能量偏少。有些人在氣候炎熱的情況下貪涼喜冷,我們吃到肚子裡的西瓜、冷飲、啤酒,對脾胃來說就是寒,這些吃到身體里的寒涼容易克傷脾胃。


當較熱的人體驟食寒涼之品,容易導致陽氣鬱遏,陰寒內盛,寒凝氣滯,不通則痛,所以就會出現胃痛、手足發涼的情況。


除了驟食寒涼而傷脾胃之外,如果平時過度食用性質寒涼的瓜果冷飲,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而且長期如此,更會導致脾胃虛寒


調好脾胃:健脾祛濕、養護脾陽


所以,芒種時節的養生,要注重健脾祛濕、養護脾陽。


1、保持環境乾燥


濕邪最容易滲透,無孔不入。不要穿潮濕的衣服,不睡潮濕的被子。有陽光的時候一定要多曬曬被子;室內空氣也要定時抽濕,保持在45%~50%是比較合適的,建議不超過60%。


2、飲食上健脾祛濕


少吃偏寒涼、生濕氣的食物, 如:梨、香蕉、楊桃、李子、柿子、西瓜等水果;絲瓜、萵筍、白菜、蘑菇、黃瓜等蔬菜。另外肥甘厚膩的食物也會助長內濕,導致脾虛。


  • 健脾祛濕的藥材:白朮、土茯苓、陳皮
  • 健脾利水的食物:鯽魚、芡實、炒白扁豆
  • 健脾祛濕食療方:懷山赤小豆芡實粉


脾不健運,為濕所困,單純補脾則容易越補越滯,所以應該補中帶消,恢復脾土功能。如補脾佳品山藥,可健脾補虛,和赤小豆、芡實等利濕之品搭配則可健脾利濕,一補一消。如此,脾氣健運,濕氣排出,則可清陽升,濁陰降,心清神明。


3、按摩、泡腳守護脾陽


睡前艾葉泡腳


晚上睡前,可以用艾葉來泡腳,溫陽祛濕。


《本草》雲∶「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主灸百病,專入肝脾,兼入腎。」不僅這樣,艾葉有溫陽的作用,能驅寒祛濕,此時濕氣重,可用艾來溫陽化濕。不論是新鮮的艾葉還是陳艾,都有一種特殊的香氣,芳香化濁,有醒脾的功效。


按摩中脘穴、足三里


升脾陽可以按摩「胃之陽」中脘穴、「脾之陽」足三里穴


按揉中脘穴,能補充胃中陽氣,助消化。遇上胃脹、胃痛、食欲不振等情況,揉按中脘穴能起到應急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要穴。常按此穴,可溫補脾陽。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有問題可留言,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