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更健康?

小馬談古今 發佈 2020-06-13T02:03:07+00:00

吃飯是我們每天離不開的事情,人活著就要吃飯,常言道:一日三餐,我們每天都吃三頓飯,有的人一天吃兩頓飯。

一天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更健康?

吃飯是我們每天離不開的事情,人活著就要吃飯,常言道:一日三餐,我們每天都吃三頓飯,有的人一天吃兩頓飯。這兩種方法哪個更科學健康呢?


量體裁衣,吃飯看量,什麼東西都要有度。雖然人體消耗的能量需要隨時補充,你今天總消耗一萬大卡熱量,就要吃進去一萬大卡熱量。經常性吃多,用不完,就變成脂肪在體內堆積,肥胖,各種營養過剩性心腦血管疾病就會出現。經常性吃少,營養不良,血虧氣短,各種營養缺乏性疾病也是出現。


所有食物,無外乎三大營養成分:脂肪、蛋白、糖。其次還要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保持營養的均衡。

吃飯的核心是能量密度和均衡營養成分。

一天吃幾頓飯主要是習慣。


小的時候,看西遊記,知道了豬八戒名字的由來,知道了過午不食,慢慢長大我大致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中午之後就不再吃飯,但這樣的修行,對我們這些芸芸眾生來說,實在是太難做到,晚上不吃真的好餓。

追溯我們的吃飯歷史,最多的就是一天兩頓飯。中間很富裕時期,譬如北宋,比較普遍三頓飯。後來又是大多兩頓飯,很多文獻都有記載,無須更多考證。直到我國解放初期,還是多數兩頓飯,蘇聯老大哥看不下去,強烈建議三頓飯,於是我們認真實行了一天三頓飯的吃飯方式。


一天兩頓飯,甚至一天一頓飯,宗教界長期有堅持。佛家就是過午不食,最早就是一頓,譬如佛祖時代,早功課後,僧侶們結伴去到村莊人家,每人化緣七家,就往回走,路上大家把各自化緣得來的食物均均吃了,回去再不吃飯,也沒得吃的。這樣一天就是一頓飯。不像現在的和尚,一天三頓,好米好面使勁造,個個吃的紅光滿面。

一天吃幾頓飯對身體好,更科學?


科學表現在營養供需平衡上,不體現一天吃幾頓飯上。然後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我就好幾年過午不食,不吃晚飯,第一周感覺不適,到點要吃飯,不吃睡不著。後來很快習慣,不吃晚飯一夜胃裡沒負擔,反而睡覺踏實,

所以,按著人體的需要,只要能夠保證營養,一天兩頓飯比較科學,間隔時間合理,次數也合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