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惠平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體研究進展|專家講堂

醫脈通肝臟科 發佈 2020-02-13T05:38:22+00:00

抗核抗體ANAANA是AIH最常見的自身抗體,可見於多種自身免疫病、肝病、少數老年人/正常人,在歐洲約50%~70%AIH患者ANA陽性,而我國的報告陽性比例則更高一些。

自身抗體出現於多種自身免疫疾病,也是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重要的診斷指標之一。由於臨床常見的自身抗體大多對疾病診斷特異性不強,因此,明確認識自身抗體的臨床意義非常重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種病因尚不明確的,以肝臟介面性炎症、轉氨酶升高、循環中非器官特異性自身抗體出現、免疫球蛋白G(IgG)升高為特點的肝實質炎性病變,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出現急性肝功能衰竭。如若確診AIH,則需要根據診療指南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遏制疾病進展。

抗核抗體ANA

ANA是AIH最常見的自身抗體,可見於多種自身免疫病、肝病、少數老年人/正常人,在歐洲約50%~70%AIH患者ANA陽性,而我國的報告陽性比例則更高一些。

然而,ANA對AIH的診斷缺乏疾病特異性,需結合臨床、IgG和病理才能確診。間接免疫螢光法(IIF)是目前國內外相關指南公認的ANA篩查方法,判讀其價值主要要看螢光核型和抗體滴度。

螢光核型

抗可溶性肝抗原(Anti-SLA)

抗-SLA是AIH中唯一具有高度診斷特異性(98%~100%)的自身抗體,但在AIH中陽性率低(我國多中心:6%,國外:10%~30%),抗-SLA陽性AIH患者肝臟死亡風險增加3.1倍。

閆惠平教授團隊歷時九年,收集了77例抗-SLA陽性肝病患者,初步分析其自身抗體等基本特點如下:77例中女性占90.9%;平均年齡52.5±1.25歲,無兒童少年;80.5%的患者抗SLA表現為強陽性,36.4%已是中晚期或終末期肝病。

77例中可診斷AIH及AIH/PBC重疊綜合徵者70例(90.9%),另外7例診斷DILI(2例)、慢性B型肝炎(2例)、A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愛滋病伴肝損傷(各1例)。

在我國,抗-SLA對AIH的診斷特異性低於國外報導嗎?研究團隊再查病例發現,7例非AIH診斷的患者中5例伴有IgG升高,有無合併AIH的可能性或許應該探討。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是一種以女性多見的慢性自身免疫介導的非化膿性膽汁淤積性肝病,可逐漸進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PBC病因不明,主要與基因、免疫與環境、感染等因素有關,熊去氧膽酸(UDCA)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PBC治療的一線藥物。

抗線粒體抗體AMA

AMA是PBC診斷標誌物之一,可見於90%-95%的PBC患者。AMA檢測的普遍開展使眾多患者得以確診,同時也發現了AMA陽性而ALP正常的人群。根據文獻報導,這一群體臨床有幾種可能性:AMA陽性而ALP正常者可能已有PBC肝組織學改變,可以確診PBC;或者約有1/6在5年之內進展為PBC;但也可能歷經數年未進展為PBC。此外,AMA或AMA-M2並不僅見於PBC,在CHB、DILI、乾燥綜合徵等疾病均可出現。

PBC特異性ANA--輔助診斷AMA陰性PBC

如相關指南中描述:排除其他原因的肝病導致膽汁淤積,滿足以下3條標準中的2條即可診斷:

1、血清生化提示ALP升高;

2、AMA陽性,或AMA陰性時其他PBC特異性自身抗體(如sp100,gp210)陽性;

3、組織學證據提示非化膿性破壞性膽管炎和小葉間膽管損傷。

新自身抗體--anti-HIR-1 RP

德國學者Engel等在2019年EASL和IAIHG會議上報告了一種AIH診斷相關自身抗體:anti-HIR-1 RP,已在歐洲開展了多中心研究。anti-HIR-1 R對未治療的AIH有更高診斷價值;聯合檢測更敏感,敏感性優於anti-SLA/anti-LKM;特異性優於ANA/SMA。

專家簡介

閆惠平 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研究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學術組織的工作:國際自身免疫肝炎組織(IAIHG)委員、中國醫院協會傳染病醫院管理分會自身免疫肝病管理學組名譽組長、中國醫學裝備學會臨床檢驗裝備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常委,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與體外診斷系統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食藥監局評審專家、北京市高級職稱評審專家等。

參與制定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專家建議》,中華醫學會肝病學會等《自身免疫性肝炎診斷和治療共識》。《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原抗體的研究及臨床應用》獲2017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8年主編出版了專著《自身免疫性肝臟疾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