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運六氣解讀六病欲解時及傷寒六經病傳的密碼

經方學堂 發佈 2020-03-04T09:35:36+00:00

仲景六元辨證所要辨明的,就是人與自然五運六氣三陰三陽相通產生的六大系統疾病,預測其間甚時、欲解時等,然後藉助自然之天功或者藥、針等,干預疾病診療康復全過程。


仲景六元辨證所要辨明的,就是人與自然五運六氣三陰三陽相通產生的六大系統疾病,預測其間甚時、欲解時等,然後藉助自然之天功或者藥、針等,干預疾病診療康復全過程。

三陰三陽病皆有間甚時、欲解時。如仲景明確指出了六病欲解時: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通曉五運陰陽學說通曉人與自然的整體恆動規律。因為按五運陰陽學說,人與自然相應相參。而相應相參要靠人體三陰三陽,即十二經髒營衛血氣系統。


天有五運六氣三陰三陽,人也有六髒(五臟加心包絡)六腑六元系統;天以六六為節,人有六元系統為制。《內經》認為,隨著時、日、月、季、年甚至甲子之所加,人和生物都會產生節律性、周期性、恆動性的運動變化。

在一年中,五運六氣分六步蒞臨地球,形成六個運氣節段。仲景明確指出了三陰三陽主客六氣的運變:厥陰生少陰,少陰生少陽,少陽生太陰,太陰生陽明,陽明生太陽,太陽復生厥陰,周而復始,久久不變,年復一年,此名主氣。

厥陰生少陰,少陰生太陰,太陰生少陽,少陽生陽明,陽明生太陽,復生厥陰,周而復始,此名客氣。

初氣始於大寒,二氣始於春分,三氣始於小滿,四氣始於大暑,五氣始於秋分,終氣始於小雪,仍終於大寒,主客相同,其差各三十度。(《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六氣主客》。)這就是人與自然的整體恆動規律。

而按《內經》,一日也可分為四時。一日其實是一年的縮小版。十二時相當於十二月。天之三陰三陽,人之十二經藏六元、營衛血氣系統,無時不在進行著整體的、恆動的、節律性、周期性的運動變化。

中醫的子午流注便創生於此。

子午流注根據十二經脈血氣旺衰,借自然之天功依據時辰選穴療疾,常常立起沉疴。而仲景六病欲解時則說的是一日之中主客六氣的變化。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

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

丑未之年,太陰濕土司天;

寅申之年,少陽相火司天;

卯酉之年,陽明燥金司天;

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

巳亥之年,厥陰風木司天。

一日之中也是這樣。

太陽病欲解時

如太陽病欲解時是巳至未上。

首先我們了解到,太陽病的病因是寒水,而按《內經》人日節律,巳時厥陰風木司令,風能勝濕,寒水有解凍之機。午時少陰君火司令,寒水之邪暫時退避。未時太陰濕土司令,土克水,寒水之邪式微。

陽明病欲解時

申時少陽相火司令,火克金,陽明之邪暫退;酉時陽明本氣自旺,可與邪爭;戌時太陽寒水司令,燥金之邪必有緩殆。

少陽病欲解時

寅時少陽本氣自旺;卯時陽明燥金司令,火不能克;辰時太陽寒水司令,水克火,病有向愈之機。

太陰病欲解時

亥時厥陰風木司令,風勝濕,邪有鬆動之機;子時少陰君火司令,火生土;丑時太陰自氣旺盛,皆有欲解時機。

少陰病欲解時

子時君火自旺;丑時太陰濕土司令,中土萬物所歸,中土安則邪不得復傳;寅時少陽相火司令,相火以位,臣來勤王,君火有自安之勢。

厥陰病欲解時

丑時太陰濕土司令,脾家實,肝木不得乘克;寅時少陽相火司令,相火以位,諸邪退避;卯時陽明燥金司令,金克木,病有欲解時機。


明白了六病欲解時,那麼我們對內經傷寒一日太陽,二日陽明等等也會明了了。原來,不是傷寒日傳一經,而是日轉一氣。所有疾病都會隨著時空變化而有相應變化。

比如,甲辰日,氣運以寒濕為主,中運太宮土運,那麼明日一定是乙巳日,變成了風熱氣運為主,中運金運不及的日子了,按祖先干支紀年、紀日的六十甲子環周表三日干支丙午,變成了熱燥氣運為主,而中運水運太過,克制君火相火,寒熱往來,少陽之證乃成。

四日丁未,濕寒氣運為主,中運木運不及,濕淫水變,太陰病作。五日戊申,少陽司天,厥陰在泉,中運火運太過,風火相扇,入通少陰,厥陰代心腎受邪,或從本熱熱化,或從標陰寒化,或夾雜而為少陰諸證。

六日乙酉,陽明司天,少陰在泉,中運金運不及,燥熱無制,厥陰包絡肝臟受邪,從乎中見少陽火化,風火相扇,食氣散氣,為寒為熱,錯雜紛呈而為厥陰病。

如果說生物全息律研究讓人們知道了一個細胞可含有整體全部信息的話,那麼《內經》創立的五運陰陽學說告訴我們,人和自然都有自己的全息律。

五運六氣三陰三陽決定了人與自然的整體恆動。

人體三陰三陽十二經髒、營衛血氣系統的生理病理變化,與大自然三陰三陽變化保持著神奇的一致性。

仲景六病欲解時和《內經》傷寒日傳一經論斷的揭示,充分說明了通曉五運陰陽學說的重要性。

五運陰陽學說就是古代科學之科學,是我們現代人亟待弄明、吃透,傳播與大眾,造福全人類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