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教授死於高血脂!看似溫和的高血脂為什麼也會致命?

藝術東方必讀 發佈 2020-05-13T13:55:01+00:00

近日,有一新聞報導稱某高校教授突發疾病死亡,年僅46歲。據稱,這位教授在住院前一天仍在崗位開展科研活動,為學生指導論文寫作。誰也沒想到,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魔竟然奪走了教授的生命。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奪走教授生命的不是心臟病、腦出血等這些猝死常見病,而只是常見的慢性疾病——高血脂。

近日,有一新聞報導稱某高校教授突發疾病死亡,年僅46歲。據稱,這位教授在住院前一天仍在崗位開展科研活動,為學生指導論文寫作。誰也沒想到,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魔竟然奪走了教授的生命。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奪走教授生命的不是心臟病、腦出血等這些猝死常見病,而只是常見的慢性疾病——高血脂。

高血脂也會致命?

提及高血脂,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作為很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高血脂高發於中老年人群,威脅著患者的健康。但是,大家對高血脂的印象是溫和的、慢性的、不致命的,不像心梗、腦中風等疾病,一旦發病就會危及患者的生命。

確實,高血脂發生初期,絕大多數患者沒有任何的不適症狀,僅僅在抽血檢查時才發現。而高血脂的危害也是在潛移默化中發生和發展的,其中它最主要的危害就是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並逐漸增大,使得血管發生狹窄、堵塞,最終誘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高血脂也被稱為是「隱形的殺手」。

上述是高血脂常見的併發症,也是最為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可能大家對高血脂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而死亡,不會太過意外。長期高血脂的患者一般都會有或輕或重的血管病變,可能最終就會突發心梗或腦中風等疾病而死亡。但是,高血脂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發病患者常常同時伴有高血壓、高血糖等其他危險因素,一般老年人突發心腦血管併發症猝死的風險較高。

也就是說,因為心腦血管疾病而猝死的高血脂患者中,高血脂一般只是作為誘因之一,而不是唯一和直接的因素。相比於高血脂,大家會把更多的罪責放在高血壓身上。所以說,如果只是單純血脂升高的患者,確實也不存在立即和直接致命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高血脂看似溫和,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事實證明,這位教授也並不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併發症。

那麼,高血脂還有更為致命的併發症嗎?有!高血脂還有一個發病更為急劇、關係更為直接的危重併發症,那就是急性胰腺炎,奪走教授生命的就是它!

為什麼高血脂會誘發急性胰腺炎?

各種原因導致胰酶被過早激活,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等炎症反應,誘發急性胰腺炎,發病時常表現為急性上腹痛、噁心、嘔吐、發熱等。急性胰腺炎輕重不一,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發病急劇,常伴有持續的器官炎症與感染,病死率極高。據相關數據統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高達30%以上,而高血脂就是誘發重症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近年來,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發病率持續升高,約占急性胰腺炎的25.6%,已成為胰腺炎的第三大病因。我們都知道,高血脂主要表現為甘油三酯升高和膽固醇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正是誘發急性胰腺炎主要因素。一般認為,甘油三酯越高,患者發生胰腺炎的危險性越大。

當甘油三酯>5.64mmol/L時,就有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當甘油三酯>11.3mmol/L時,胰腺炎發病率將提高5-10倍;當甘油三酯>22.6mmol/L時,胰腺炎發病率將提高10-40倍。

目前認為,甘油三酯升高之所以會導致急性胰腺炎的發生,一方面是由於甘油三酯堆積在胰腺中,被胰酶分解為大量的游離脂肪酸,多餘有毒性的脂肪酸損傷胰腺所致;另外一方面也與甘油三酯升高導致胰腺毛細血管堵塞而使得胰腺缺血有關。

總之,對於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而言,一定要提防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儘早干預,趕緊把甘油三酯降下來。甘油三酯水平受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較大,當甘油三酯水平在2.26-5.64mmol/L時,通常建議患者應通過生活方式干預來治療,包括限制高脂肪飲食、加強鍛鍊、戒菸戒酒等,多數患者都能降到正常水平。如果生活方式干預無效或是本身甘油三酯大於5.64mmol/L時,患者應該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儘快把甘油三酯降到理想水平,防止急性胰腺炎的發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