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解讀「鄰居殺手」:日本22歲大學生因嫌電視聲音大殺害房東父女2人、鄰居母子3人,卻終判無罪

精益醫療 發佈 2020-01-12T20:10:33+00:00

1983年3月24日,東京地檢判定,犯人殺人時處於精神錯亂狀態,不追究其刑事責任,決定不起訴,並將其送到了都立松澤醫院。

文末有抽獎活動呦~獎品很是驚喜~♥️

--------------------------------

餃餃有話說:

1987年,日本「中野電視噪音謀殺案」震驚世界,引發了法律界、醫療界的一輪輪大探討。

日本醫學界普遍認為,這是因為「誤診」引發的慘劇。乍一聽,是不是有點兒替犯人開脫的意思?別急著生氣,事實遠不止我們聽到的那麼簡單。

今天,餃餃就帶你回顧一下案件全貌,看看日本的醫學專家是怎麼解讀的(因年代問題,未能找到案件相關圖片)。

1982年10月6日,「電視噪音謀殺案」

案件發生在1982年10月6日的東京都中野區的住宅街。犯人是一位年僅22歲的房租客——大學生村田等。據其供述,由於「覺得房東父女家的電視聲音太大」「鄰居家的孩子聲音太吵」,他用菜刀捅死房東父女後,又將鄰居家的母子三人殘忍殺害。

受害人共計5名,在日本社會引發巨大恐慌。

不久,精神鑑定結果顯示:村田等患有「精神分裂症」(日文:「統合失調症」)。1983年3月24日,東京地檢判定,犯人殺人時處於精神錯亂狀態,不追究其刑事責任,決定不起訴,並將其送到了都立松澤醫院(行政措施的一種)。

這一件事為什麼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1974年8月28日,日本神奈川縣平塚市也發生過類似案件——「鋼琴噪音事件」——犯人大浜松三以「鋼琴聲太嘈雜」為由殺害了受害人一家三口,當時法律判的是「死刑」。

一個被處死刑,一個卻被判無罪,這落差也太大了!

而僅僅七個月後(1983年10月31日),該措施居然終止了。因為村田等在松澤醫院期間並未再次診斷出患有精神分裂症。 松澤醫院方表示:村田等住院後,沒有再產生過「幻覺和妄想」。

松澤醫院認為,村田等去「精神衛生中心就足夠了。」但村田等的家人要求其繼續住院治療。後來,村田等在松澤醫院裡引發過了3次毆打事件,每次都堅定認為:「都是被打的人的錯,我是受害者。」

·村田等的父親曾是一名中學教師,後任國立市議會的文教委員、某黨系市議團長。母親也曾是一名教師,後為某黨系組織的積極分子。


·大浜松三的父母背景簡單的多,他們共同經營著一家書店。


·後據日本官方統計,20世紀80年代,因噪音導致的鄰里衝突、暴行、傷害、器物損壞案,共250件。

日本昭和大學醫學部精神科教授岩波明,對案件的解讀

「中野電視噪音謀殺案」中,大學生村田等先是產生了幻聽、被害妄想,隨即對近鄰進行了報復性殺害。

日本昭和大學精神科教授岩波明,作為離案件較近的研究者,對該案進行了說明。為方便大家理解,仍用對話形式展開。

Q1:您對「中野電視噪音謀殺案」怎麼看?

「中野電視噪音謀殺案」是精神分裂症引發的典型事件,作為精神科醫生,我認為它很有研究價值。

Q2:當時犯人被送到了松澤醫院,聽說您是他當時的主治醫生之一?你認為鑑定的結果怎麼樣?


精神鑑定的結果我認為是合理的。村田等有明顯的妄想症,會產生幻覺且對他人具備攻擊性,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狀。

Q3:犯人有沒有可能在精神鑑定中說謊,裝作精神病的樣子呢?

如果他是裝病,醫生一般是很容易看穿的。 因為精神評估期多達數月,裝一時容易,裝好幾天難。當時,村田等(犯人)認為自己很理智,說自己是為了審判才做精神鑑定的。他堅持認為,壞人是困擾自己的受害者,自己是為了防止受傷害才先下手為強。


並且,我們觀察了他在病房中的情況,他常常會因為幻覺和妄想症毆打其他住院患者。

精神分裂症被「誤診」,易導致悲劇發生

事實上,精神分裂症是有典型預兆的,但如果患者本人沒有察覺,就很難推進治療。此時如果再「誤診」,就容易引發慘的劇。

Q4:精神鑑定認為,這起案件是因為「精神分裂症」導致的。那麼在村田等(犯人)冒出殺人念頭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首先,村田等的精神分裂症,是有初期症狀的。高中的時候,他總覺得「自己身上很臭」,給別人帶來了困擾。高中畢業後,他又總覺得「有人在窺視自己」,經常往自己的屋子裡看。這些,都是精神分裂症爆發的徵兆。

Q5:他的家人是怎麼處理這件事情的呢?

其實,患者本人很難察覺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也常常會因此延誤治療。犯人的父母也很難過,嘗試和他協商去看病。每次看完,犯人都會暴怒。 有一天,犯人的母親讀到一則報紙上的報導,覺得說的就是自己的兒子。於是,她看了一名精神病醫生,醫生告訴她,這個病稱為「青春期挫折綜合症」。

Q6:然後他就開始接受治療了麼?

沒有。「青春期挫折綜合症」這個說法並不專業,是那個醫生造出來的概念。治療的方針也模糊不清。醫生沒有給藥,犯人沒能接受有效的治療。如果發生暴力事件,警察還能介入,但家庭內部的事情,察覺起來就比較困難了。

Q7:也就是說,那名精神科的醫生「誤診」了?

對。我不是為這名醫生開脫,但假使診斷結果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也大機率不會積極接受治療。

Q8:然後,就發生了這次慘劇?

案發後,他(犯人)騎自行車時遇到了警察盤問,當時他穿著帶血的衣服,說「我殺人了。」說的時候非常冷靜,警察也沒想到他居然殺了5個人。從取證調查,到被送到松澤醫院接受精神鑑定,他都很平靜,絲毫沒覺得自己犯罪了。

Q9:結果,就判定他沒有行為能力,被判定無罪了?

那之後,他(犯人)被送到了精神科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和治療。也有意見認為,應該將他放到社會相關機構中,但他在精神科醫院時,症狀並沒有轉好。


距案件發生已經過去了30多年,他至今還呆在精神科醫院裡。

後記

餃餃寫這篇文章,是為了讓大家更簡單、直觀、清晰地了解「精神分裂症」,並祈禱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的。

如果你身邊遇到這樣的朋友或家人,也要及時、積極地帶TA接受相關的專業治療。願像類似本案的事情,不再發生。

----------------------------------

抽獎福利

如何用「循證思維」改善醫學治療?

《治療的真相》是揭示醫學治療真相的權威科普讀物,由循證醫學的主要奠基人伊恩查默斯等人所著,世界權威的醫學期刊《柳葉刀》和《英國醫學雜誌》給予了高度評價,至今已被譯成12種文字在全世界傳播。

作者以公眾容易知曉的知識、詞彙和語言,以及深入淺出的方法,揭示醫學治療和研究的真相。適合醫務人員及任何對健康感興趣的人閱讀。

原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它價值連城。」

---------------------------------

原創聲明:非溝通不合作,轉載、投稿請務必私信餃子姐。其他平台擅自轉載者,我們將直接投訴並保留追究責任的相關權利。獲得授權後,請標明文章出處「頭條號:精益醫療」。

精益醫療頭條號,帶你看有趣的醫療話題、醫學新知,不要錯過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