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見病症對應推拿方法匯總

張建福大夫 發佈 2020-03-16T01:42:25+00:00

腹瀉的推拿療法腹瀉亦稱「泄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如水樣而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秋夏兩季為多見。

腹瀉的推拿療法

腹瀉亦稱「泄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如水樣而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秋夏兩季為多見。

【概述】

腹瀉的主要病變在脾胃與大小腸,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濕、飲食所傷、七情不和及脾腎虛弱等。外濕侵襲者證見瀉下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兼惡寒發熱,頭身困重;飲食積滯者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伴有不消化之物;肝氣乘脾者腹瀉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生;脾胃虛弱者證見大便時溏時泄,完谷不化,稍食油膩則便次增多,食飲缺乏,肢倦乏力;脾腎陽虛者,每於黎明前腹痛發作,痛即欲瀉,瀉後痛緩,形寒肢冷,腰膝酸軟。

按摩治療泄瀉可達利濕化濁、消食導滯、健脾和胃、溫腎壯陽、疏肝理氣之功。

【按摩療法】

1.寒濕傷脾

(1)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穴各1分鐘;再用掌推法從中脘推至關元穴,反覆進行3分鐘,並用掌摩法逆時針摩腹3分鐘;最後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上巨虛、下巨虛、曲池穴各1分鐘。

(2)取俯臥法,家人以掌從尾骶部沿脊柱向上推擦,反覆進行5遍,以微熱、微紅為度;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背部脾俞、胃俞、大腸俞、長強穴各1分鐘;最後沿脊柱兩旁用扌袞法約5分鐘,以透熱為度。

2.飲食所傷

(1)取仰臥法,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穴各1分鐘;再用掌推法從中脘推至關元穴,反覆進行3分鐘;最後用掌摩法順時針摩腹3分鐘。

(2)取俯臥位,家人用拇示(食)指提捏其尾骶部肌肉,一緊一松,逐漸向上至大椎穴,重複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

3.肝氣乘脾

(1)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擦法斜擦兩脅,以微熱為度;再用掌推法從中脘推至關元,反覆進行3分鐘;最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期門、章門、足三里、陽陵泉、太沖、行間穴各1分鐘。

(2)取俯臥位,用攘法沿脊柱兩旁攘5分鐘;再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肝俞、膽俞、膈俞穴各1分鐘。

4.脾胃虛弱

(1)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按法持續按中脘、關元、氣海穴各2分鐘;再用手掌揉按胃脘部,並逆時針摩全腹3分鐘;最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穴各1分鐘。

(2)取俯臥位,家人用扌袞法沿脊柱兩旁從脾俞穴攘至大腸俞穴,反覆進行5分鐘;再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脾俞、胃俞、大腸俞、長強穴各1分鐘。

感冒的推拿療法

感冒是風邪侵襲人體所引起的以頭痛、鼻塞、流涕、噴嚏、惡寒、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外感疾病,全年均可發病。

【概述】

由於病邪的不同,體質的差異,臨床有風寒、風熱兩大類,挾暑、挾濕等兼症。在病情上也有輕有重,輕者稱傷風,重者稱重傷風。若在一個小時內廣泛流行,不分男女老幼,症狀相似者,稱為流行性感冒。就臨床所見,以風寒、風熱兩類為多見,風寒者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鼻塞流清涕;風熱者發熱不惡寒、頭痛咽痛、汗出口渴。

根據本病邪在肺衛,按摩肺經、足太陽膀胱經有關穴位,可開發腠理,宣肺解表,治療本病。

【按摩療法】

1.風寒感冒

(1)取坐位或立位,本人將兩手掌擦熱,同時順時針、逆時針摩兩側面部各50下;再用兩手示(食)指指腹沿鼻根上下擦動50下。

(2)取坐位,家人立其前方,用拇指指端點按印堂、太陽、迎香、百會穴各1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合谷、列缺、手三里、足三里、中府、雲門穴各1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3)取坐位,家人立其身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風池、風府、風門穴各1分鐘;再用小魚際擦頸部2分鐘,以皮膚微紅、微熱為度;最後用三指拿法提拿兩側肩井穴各1分鐘,以全身微微出汗為度。

(4)取俯臥位,家人立其右側,用指面擦法從大椎擦至尾骨,重複進行30下;再用拇指禪推法自上而下推背部足太陽膀胱經,重複進行3分鐘,以微微出汗為度。

2.風熱感冒

(1)取坐位,家人立其前方用禪推法自印堂上推經神庭至百會穴,再沿眉弓橫推至太陽,最後沿兩側鼻翼向下推至迎香,並在印堂、神庭、百會、太陽、迎香、攢竹穴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整個過程10分鐘。

(2)取坐位,家人立其身後,用手小魚際扌袞頸、項、肩部3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風池、風府、風門穴各1分鐘;最後用拇示中指提拿肩井穴1分鐘。

(3)取仰臥位,家人立其側,用拇指指端持續按壓合谷、曲池、尺澤、外關、魚際、列缺穴各1分鐘;再用手掌自上而下擦胸50次。

(4)取俯臥位,家人立其側,用禪推法推大椎穴1分鐘;再自上而下推背部足太陽膀胱經,每側重複5遍,以微微出汗為度;最後用小魚際擦湧泉、委中穴各2分鐘。

胸痹的推拿治療

胸痹的推拿治療,先以指揉法施術於天突、膻中、氣戶、屋翳、中府等穴,繼以指按法及指振法,每穴三次,最後施以任脈捋順及循肋分推兩脅。

1.背俞穴綜合手法

患者取自然舒適位或臥位,醫者先在患者背俞穴上(以左側肩胛間區為主)尋找壓痛敏感點,找到後即以此為輸施以法、指揉法、點按法,手法輕重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需反覆尋找,治療三至五遍,直至疼痛明顯緩解或消失,如為慢性病變患者,若觸及結節狀或條索狀陽性反應物時,可酌情選用彈撥法、捋順法,手法輕重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最後施以散法。

2.胸部點按法、點振法

先以指揉法施術於天突、膻中、氣戶、屋翳、中府等穴,繼以指按法及指振法,每穴三次,最後施以任脈捋順及循肋分推兩脅。

3.四肢部腧穴點按法

分別點按、彈撥極泉、曲澤、內關、神門。

4.辨證加減

(1)氣滯血瘀,寒邪壅盛,揉心俞、厥陰俞,橫擦屋翳,使熱透胸背。

(2)痰涎壅盛,痹阻脈絡,摩腹,擦督脈胸段。


脅痛的推拿療法

脅痛的推拿療法,首先在背俞穴上尋找壓痛敏感點,找到後即以此為輸行法、指揉法,得氣為度。

1.背俞穴綜合手法

首先在背俞穴上尋找壓痛敏感點,找到後即以此為輸行法、指揉法,得氣為度。反覆尋找,治療二至三遍,如遇有結節或條索狀陽性反應物,可在此施以彈撥法、捋順法、散法,手法輕重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如無壓痛敏感點及陽性反應物,則在膽俞穴上施術。

2.膽囊區掌揉法

以右掌根置於患者右肋下,行掌揉法,順逆時針均可,輕重以病位得氣,患者感覺舒適為度,行10~15分鐘。

3.摩腹

多採用大摩腹瀉法,或視虛實言補瀉,但第一次治療宜只瀉不補,10分鐘後或至腸蠕動加快。

4.膽囊穴點按法

點按雙側膽囊穴、足三里、內關,得氣為度。

5.辨證加減

(1)肝氣鬱結:循脅合推兩脅;點膻中;揉章門、期門。

(2)瘀血停積:揉肝俞、膽俞;點血海、足三里、三陰交。

(3)肝血不足:一指禪推中脘、天樞;揉脾俞、胃俞、足三里。

(4)肝膽濕熱:點足三里、條口、豐隆。

闌尾炎的推拿療法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闌尾炎初起時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以後移至右下腹,可有噁心、發熱、右下腹固定壓痛、肌緊張、反跳痛。慢性闌尾炎主要表現為經常發作性右下腹隱痛及壓痛。

【概述】

闌尾炎宜手術治療,亦可用按摩緩解症狀。

【按摩療法】

(1)取仰臥位,用拇指指端重按右側闌尾穴2分鐘,無效時加按左側闌尾穴2分鐘,或兩側同時重按,反覆進行2~3次,緩解後仍應堅持治療。

(2)取仰臥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兩下肢足三里、上巨虛及兩上肢內關穴各2分鐘。

(3)取俯臥位,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大腸俞、小腸俞、脾俞、肝俞、胃俞穴各1分鐘。

膽結石的推拿療法

膽結石症是指肝內、膽管處或膽囊發生結石的一種疾病,膽石形成與代謝紊亂、膽汁淤滯和膽道系統感染有關。

【概述】

我國以膽管內膽色素結石最多見,常伴有膽囊炎及膽管炎,兩者互為因果。發病時突然發生劇烈難忍的右上腹陣發性絞痛,稱膽絞痛,有時可伴黃疸和發熱。

按摩具有行氣止痛、利膽排石的作用,對緩解膽石引起的絞痛,促進膽石的排出,有一定的療效。

【按摩療法】

(1)取坐位,用拇指、中指扣掐右側內關、外關穴100次,必要時兩側同時扣掐。

(2)取仰臥位,用雙手拇指指端同時點壓兩側太沖穴30次;然後配合中指扣掐兩側陽陵泉穴100次,必要時可反覆1~2次;最後用拇指扣掐右側足竅陰穴60~100次。

(3)取俯臥位,先用兩拇指或中指指端同時點按至陽穴、靈台穴各30下,然後持續按壓膽俞、肝俞、天宗穴各2分鐘。

(4)取俯臥位,用兩拇指按順序同時重按膈俞穴、膽俞穴、肝俞穴各2分鐘;再用拇指、中指扣掐右側膽囊穴100次,可反覆進行。

泌尿繫結石的推拿療法

泌尿繫結石主要表現為腰部或少腹部突然發作性刀割樣劇烈絞痛,陣發性發作,短的幾分鐘,長的持續幾個小時,並向下陰部、大腿內側放射。

【概述】

發作時每致縮身打滾,叫痛不已,大汗淋漓,腎區可有叩擊痛,肋脊角明顯壓痛。

尿路結石是由於人體代謝失常,尿路梗阻或感染等原因,使尿中鹽類沉積而成。按結石部位可分為「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

小結石可能自動排出,服用解痙、止痛、止血、清化濕熱、通淋排石的中草藥可緩解症狀,促進排出。大的結石需手術治療。按摩手法治療可緩解症狀,促進小的結石自動排出。

【按摩療法】

(1)取坐位,用拇指指端按壓雙側三陰交穴50下,可反覆進行1或2次。

(2)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端重按雙側三焦俞、腎俞、關元俞、膀胱俞穴各1分鐘,然後自下而上推脊柱3分鐘。

冠心病的推拿療法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是由冠狀動脈病變所引起。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胸骨後突然發生疼痛,每遇勞累、興奮、受寒或飽餐後發生。

【概述】

疼痛多為壓榨性、窒息性或悶脹性。有時伴有瀕死的恐懼感覺,可放射至肩、上肢、頸或背,以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內側直達小指與無名指較多見,每次發作歷時1~5分鐘。

祖國醫學認為本證屬本虛標實之證,多由於心氣不足,寒邪凝滯經脈,或七情內傷,氣滯血瘀、痰濁閉阻,血脈瘀塞不通所引起。寒凝心脈者,見卒然胸痛徹背,背痛徹胸,感寒則心痛甚,形寒肢冷,心悸胸悶等;痰濁閉阻者見胸悶,胸痛時作,痛引肩背,氣喘不能平臥,體胖,口中黏膩,痰多嘔惡,納呆倦怠等,氣滯血瘀者見胸痛劇烈,如有針刺,每因情志刺激而作,噯氣太息,胸脅脹滿等;心腎虧損者見胸中隱痛,遲遲不解,胸悶氣短,心悸汗出,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動則喘息,不能平臥,心煩不寐等。

按摩心區局部可舒通心臟經脈,配合按摩全身經穴可散寒宣痹、化痰祛濁、行氣活血、溫養心陽而治本病之本,達到治療目的。

【按摩療法】

1.寒凝心脈

(1)取仰臥法,家人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膻中穴2分鐘;再從鳩尾向上推、搓兩乳間至肩部及上肢內側並沿肋間隙向左、右分推至腋中線,反覆進行3分鐘;最後用拇指指端持續按壓內關、神門穴各1分鐘。

(2)取俯臥位,家人用掌根按揉背部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以皮膚微紅、微熱為度;再用拇指指端持續按壓風池、大椎、郄門、心俞、膏肓、腎俞穴各1分鐘。

2.痰濁內阻

(1)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壓內關、神門、太淵、豐隆穴各1分鐘;再用掌根逆時針按揉胸腹部3分鐘,重點在中脘、膻中穴。

(2)取俯臥位,家人用掌根部推背部2分鐘,再用拇指指端持續按壓心俞、肺俞、脾俞穴各1分鐘。

3.氣滯血瘀

取仰臥法,家人立於其左側,左手抬起其左臂,右手拇指指端按壓左側極泉穴,至上肢有麻木感後放下手臂,囑其放鬆,平靜呼吸;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膻中、內關、三陰交穴各1分鐘;最後用指擦法擦左側腋中線2分鐘。

4.心腎虧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穴2分鐘;再用手指提拿肩井穴3分鐘。

(2)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根揉膻中、中脘、氣海穴各2分鐘,並向上推腹部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內關、神門、三陰交穴各1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5分鐘,重點在心俞、肺俞、膈俞、腎俞、命門、腰陽關穴。

糖尿病的推拿療法

糖尿病亦稱「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特徵的病症。

【概述】

主要由於素體陰虛,多因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而作。其病理主要在於燥熱偏盛,陰津虧耗,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又互為因果,病位主要在肺、胃、腎。在肺者因肺熱津傷而煩渴多飲,口乾舌燥(上消);在胃者因胃熱熾盛而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秘結(中消);在腎者因腎陰或腎陽虧虛而小便頻數,混濁如膏,腰膝酸軟(下消)。

按摩治療糖尿病的原則是養陰生津,但須辨明上消、中消和下消而施以不同手法予以清肺潤燥、清胃瀉火、滋陰益腎。

【按摩療法】

(1)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血海、三陰交、湧泉穴各2分鐘。

(2)取俯臥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從膈俞到脾俞按揉背部膀胱經,以胰俞為重點,來回重複5分鐘;再用指擦法自上而下擦背部督脈3分鐘,以熱透為度。

隨證加減

①上消。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廉泉穴、太淵穴各2分鐘;再改為俯臥位,按揉肺俞穴2分鐘。

②中消。取俯臥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胃俞、脾俞、三陰交穴各1分鐘。

③下消。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太溪、然谷、行間穴各2分鐘。

慢性膽囊炎的推拿療法

慢性膽囊炎是臨床上膽囊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大多為慢性膽石性膽囊炎,少數為慢性非膽石性膽囊炎,屬祖國醫學中的脅痛範疇。

【概述】

其病因病機在於情志失調,或濕熱內郁,或外傷久病,或陰血虧虛,以致肝絡不和,疏泄不利或絡脈失養。臨床表現為輕重不一的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適,持續性鈍痛或右肩胛區疼痛,進油煎或脂肪類食物後可加劇。肝鬱氣滯者兼噯氣吞酸,腸鳴,矢氣頻多,每因情志因素誘發或加重;脾虛濕阻者兼形體肥胖,神疲氣短,大便溏薄,每因嗜食肥甘厚味誘發或加重等;胃虛食滯者兼納食無味,食後飽脹,噯氣吞酸,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後或矢氣後症狀減輕,大便臭穢等。

按摩能疏肝理氣,或健脾化濕、疏利氣機,或消食導滯、疏理肝膽,治療各型慢性膽囊炎。

【按摩療法】

1.肝鬱氣滯

(1)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擦法擦兩脅肋2分鐘;再用拇指指端按壓章門、期門、膽囊穴、足三里穴各1分鐘。

(2)取左側臥位,左腿伸直,右腿屈曲,家人站其背後,用雙手提拿右季肋2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壓肝俞、膽俞、膈俞及背部阿是穴各2分鐘。

2.脾虛濕阻

(1)取仰臥位,家人用手掌快速推撫右脅肋部1分鐘;再用雙手掌相疊逆時針按上腹部30下;最後用拇指指端壓梁門、章門、膽囊穴、足三里、豐隆穴各1分鐘。

(2)取左側位,依肝鬱氣滯按摩療法(2)操作。

(3)取俯臥法,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壓肝俞、膽俞、脾俞、三焦俞及背部阿是穴各1分鐘。

3.胃虛食滯

(1)取仰臥位,家人用手掌按揉腹部2分鐘;再用拇指指端按壓天樞、梁門、京門、期門、足三里、膽囊穴、手三里穴各1分鐘。

(2)取左側位,依肝鬱氣滯型按摩療法(2)操作。

(3)取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推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膈俞及背部阿是穴各1分鐘。

慢性支氣管炎的推拿療法

慢性支氣管炎是中老年人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屬「咳嗽」、「飲證」、「痰證」、「喘證」範疇。

【概述】

發病原因或為外邪侵襲,肺衛受感,肺氣不得宣發,或為臟腑功能失調,累及肺臟,肺氣失其肅降而發生。臨床表現為多在寒冷季節出現咳嗽及咳痰症狀,尤以清晨最明顯,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狀。黏稠不易咳出,感染或受寒後痰量增多,黏度增加,或呈黃色膿性,隨著病情發展,終年均有咳嗽、咳痰,而以秋冬為劇。

按摩通過宣肺止咳、理氣化痰,達到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目的。

【按摩療法】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內關、合谷、神門、曲池穴各1分鐘。

(2)取仰臥位,家人立其頭前,兩拇指置於天突穴兩側,分別沿肋間隙自內向外推至腋中線,自上而下推至乳頭,重複進行5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天突、膻中、足三里、豐隆穴各1分鐘。

(3)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摩法,以臍為中心圈,從小到大,順時針摩腹3分鐘;再用手掌自上而下拍胸5遍。

(4)取側臥位,家人以手掌沿腋中線自上而下擦脅3分鐘,以透熱為度。

(5)取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脾俞、胃俞、腎俞、膈俞各1分鐘,肺俞各2分鐘;再用扌袞法在上述各穴位處來回操作5分鐘。

痔瘡的推拿療法

痔瘡由肛管和直腸末端靜脈叢曲張而成,分內痔、外痔和內外混合痔。多見於坐立過久,經常便秘或妊娠者。便血(內痔)、疼痛(外痔)或塊物突出為其主要症狀,外痔血栓形成時產生劇痛,出現紫色腫塊,壓痛明顯。

【概述】

按摩通過益氣、升提、活血治療本病。

【按摩療法】

(1)取仰臥位,用禪推法推中脘、天樞、氣海、關元、大橫穴各2分鐘。

(2)取仰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拿兩下肢支溝、照海穴各1分鐘;然後患者兩膝屈曲,使腹壁放鬆,用掌摩法順時針摩臍周及下腹部2分鐘。

(3)取俯臥位,用中指指端點按長強穴2分鐘,患者輔以提肛收縮30次。

(4)取俯臥位,用中指指腹端重力按揉秩邊、白環俞各2分鐘;然後用拇指指端點壓百會、承扶、足三里、承山穴各半分鐘。

神經衰弱的推拿療法

神經衰弱系由於大腦功能活動長期持續過度緊張,導致精神活動能力減弱,以精神活動易興奮和腦力與體力易疲勞為特徵,伴有多種軀體主訴。

【概述】

本病類似祖國醫學中的「百合病」、「郁證」、「虛勞」、「不寐」、「怔忡」等,臨床分為腎陰虛、腎陽虛、心脾兩虛、陰虛陽亢四型。腎陰虛者頭昏耳鳴,少寐健忘,腰酸腿軟,遺精;腎陽虛者陽痿早泄,形寒畏冷;心脾兩虛者面色萎黃,食少倦怠,怔忡健忘,少寐,婦女月經不調;陰虛陽亢者潮熱盜汗,煩躁易怒,口乾咽痛。

針對不同臨床表現,按摩通過滋養肝腎,或溫補腎陽,或補益心脾,或滋陰降失,治療各種神經衰弱。

【按摩療法】

1.腎陰虛

(1)取坐位,家人用雙手拇指分推印堂至太陽穴2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四神聰、風池、大椎穴各1分鐘。

(2)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摩法摩腹部3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氣海、關元、中極及兩下肢三陰交、兩上肢內關穴各1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腎俞、心俞穴各1分鐘;再用指擦法橫擦腎俞、命門、八髎穴各1分鐘,以透熱為度;最後用小魚際擦兩足底湧泉穴各2分鐘。

2.腎陽虛

(1)取坐位,依腎陰虛按摩療法(1)操作。

(2)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摩法摩腹3分鐘,以氣海、關元為重點。

(3)取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腎俞、心俞穴各1分鐘;再用指擦法橫擦腰骶部3分鐘,以透熱為度。

3.心脾兩虛

(1)取坐位,家人用雙手拇指分推印堂至太陽穴2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兩側太陽穴各2分鐘;最後用拇指指端點按內關、神庭、百會、風池、大椎穴各30下。

(2)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摩法摩腹3分鐘;再用掌按法持續按中脘穴2分鐘;最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兩下肢足三里、三陰交穴各1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心俞、脾俞、胃俞、腎俞、小腸俞各1分鐘。

4.陰虛陽亢

(1)取坐位,依腎陰虛按摩療法(1)操作。

(2)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端重按曲池、太沖穴各2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用指擦法擦背部大椎、腎俞、關元俞、命門、腰陽關穴各1分鐘;再用小魚際擦兩足底湧泉穴各2分鐘。

癔症的推拿療法

癔症又稱歇斯底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症。

【概述】

又稱歇斯底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神經症。臨床表現多種精神或軀體症狀,常突然發作迅速終止,本症系在素質因素基礎上,受到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高級神經活動失調。精神創傷常為首次發病誘因,此後可通過暗示或自我暗示發病,各種軀體疾病能削弱神經系統的功能,為發病提供了自我暗示的基礎。本症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

本症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自主神經和內臟功能障礙及精神障礙,如痙攣、癱瘓、震顫、感覺異常、耳聾、嘔吐、厭食、呃逆、時哭時笑、失明、失音、木僵、假性痴呆、遺忘等。

對本病的治療一般分情感暴發期和發作間歇期,根據症狀作相應治療,按摩手法以重按強刺激為主。

【按摩療法】

1.情感暴發期

(1)痙攣、震顫、時哭時笑。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掐法掐人中、合谷、內關、湧泉穴各半分鐘。

(2)上肢癱瘓。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持續重按合谷、後溪、曲池、肩髃穴各2分鐘。

(3)下肢癱瘓。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持續重按太沖、湧泉、陽陵泉、環跳穴各2分鐘。

(4)耳聾。取坐位,家人用中指指端按揉聽宮、翳風、風府、風池穴各1分鐘。

(5)嘔吐、厭食。先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按法按揉中脘穴2分鐘;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內關、足三里穴各2分鐘;再換成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胃俞穴2分鐘。

(6)失明。取仰臥位,家人用中指指端持續重按球後(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圖13-5)、睛明穴各2分鐘。

(7)失音。取仰臥位,家人用中指指端持續重按人中、廉泉穴各1分鐘。

2.發作間歇期

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翳明、內關、神門、足三里、三陰交穴各1分鐘。

高血壓病的推拿療法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又稱「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綜合徵,晚期可導致心、腎、腦等器官的病變。

【概述】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高血壓一般稱為高血壓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確,約占高血壓中的90%;繼發性高血壓是某種疾病的一種症狀,如泌尿系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顱內疾病等,約占臨床高血壓病的10%。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與肝腎兩髒有關,其發病原因可由於精神因素和內傷虛損等因素引起,臨床分肝陽上亢、痰濁中阻、淤血內阻、氣血虧虛、腎精不足型。肝陽上亢型見眩暈頭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口乾口苦等;痰濁中阻型見頭暈目眩,頭重如蒙,口中黏膩,噁心嘔吐,痰涎壅盛,納呆乏力、脘腹痞悶等;淤血內阻型見頭痛劇烈,刺痛如裂,眩暈欲仆,肌膚甲錯,面色晦黯等:氣血虧虛型見頭暈,頭部空虛,頭重腳輕,疲倦乏力,心悸,面色無華等;腎精不足型見頭痛如空,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

按摩施以不同手法,或平肝潛陽,或化痰降逆,或活血通絡,或益氣補血昇陽,或益腎填精、滋陰潛陽,達到降壓目的。

【按摩療法】

1.肝陽上亢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從太陽穴沿頭側面推揉至風池穴,重複進行5遍;再用拇指端點按風池穴30下;最後拿肩井穴2分鐘。

(2)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端點按曲池、內關、太沖穴各30下。

(3)取俯臥位,家人用小魚際沿足太陽膀胱經走向,從肩頸部推至足部,反覆進行5遍;再用拇指端點按心俞、肝俞、腰陽關、腎俞、委中、陽陵泉、承山穴各30下;最後用雙手同時提拿背部肌肉及下肢腓腸肌3分鐘。

2.痰濁中阻

(1)取坐位,家人用禪推法從印堂推至太陽穴,重複進行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風池穴各1分鐘;最後用手指捏拿肩井穴1分鐘。

(2)取仰臥位,家人用中指端點按天突、膻中穴各30下;再用掌揉法順時針揉腹,重點在中脘、神闕、關元穴;最後用禪推法推足三里、豐隆穴各1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用掌根自上而下揉背部督脈3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風府、大椎、肝俞穴各1分鐘;最後用雙手捏拿背部肌肉3分鐘。

3.淤血內阻

(1)取坐位,家人立其背部,雙手托住其頸部及下頜,雙肘抵住其雙肩,用力向上提拔牽引,並左右慢慢旋轉,每次持續1分鐘,重複進行3遍,以頸部舒適、頭暈、頭痛減輕為度。

(2)取仰臥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內關、曲池、太陽、印堂、血海、陽陵泉、三陰交穴各1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推大椎、膈俞、膏肓、肝俞穴各1分鐘;再用雙手指捏拿下肢腓腸肌3分鐘。

4.氣血虧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從印堂向外推至太陽穴,向上推至頭維穴,重複進行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風池穴各1分鐘。

(2)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摩法順時針摩中脘、關元穴各6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內關、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穴各1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用禪推法推背部脾俞、胃俞、心俞穴各1分鐘。

5.腎精虧虛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太陽、頭維、攢竹、印堂穴各1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自印堂推至太陽穴,重複進行5遍。

(2)取仰臥位,家人用掌摩法摩中脘、神闕、氣海、關元穴各60次;再用小魚際擦兩足底湧泉穴各2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風池、風府穴及頸項部各1分鐘;再用禪推法自上而下推足太陽膀胱經3遍,重點在肝俞、腎俞、命門穴;最後用指擦法橫擦腎俞、命門穴各1分鐘,以局部透熱為度。

偏癱的推拿療法

偏癱又稱偏枯、半身不遂,是指患者出現一側肢體癱瘓,或兼見口眼Z斜,舌強語澀等症的一種疾患,大多為中風引起的後遺症,發病以老年人為多見,大部分患者均有高血壓病史。

【概述】

本病的發生主要在於患者平素氣血虧虛,心、肝、腎三髒陰陽失調,加以惱怒、飲酒、房室勞累或外邪侵襲等誘發。臨床上有中經絡和中臟腑之分。中經絡者病情較輕,病位較淺,一般無神志改變,僅表現為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語言不利;中臟腑者病情較重,病位較深,主要表現為神志改變。Z僻不遂,昏迷時間長,預後差。按摩治療多限於前者。

本病以早期治療為主,一般在中風兩周後即行按摩,其原則是疏風祛痰,活血和絡,平肝熄風,通過手法能降低血壓,改善腦部血液循環障礙,促進偏癱肢體恢復、緩解口眼喁斜,語言不清等症狀。

【按摩療法】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大椎、風池、風府、太陽、頰車穴各1分鐘;再用禪推法從印堂經陽白、迎香、下關推至地倉穴,往返來回操作10分鐘;最後用拇、示(食)、中指捏拿頸項兩側及肩井穴2分鐘。

(2)取坐位,家人用扌袞法扌袞肩關節周圍2分鐘;再用拇指、示(食)中指從肩部拿至腕部,並配合活動肩、肘、腕關節,反覆進行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肩髃、尺澤、曲池、手三里、合谷穴各2分鐘;最後用雙手掌及指,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進行3次,並用捻法捻手指關節5分鐘。

(3)取仰臥位,家人用攘法自患側下肢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至踝關節及足背部,重點在伏兔、膝眼(屈膝,在髕韌帶的側凹陷處,在內側的稱內膝眼,在外側的稱外膝眼,見圖3-53)、解溪(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拇長伸肌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見圖3-54),往返操作3遍,並配合被動伸屈活動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和內旋整個下肢;再用拇、示(食)中指拿患側下肢內側,以大腿內側中部及膝部周圍為重點,往返操作3遍,並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風市、膝眼、陽陵泉、解溪穴各1分鐘;最後用雙手掌搓整條患側下肢2分鐘,並用捻法捻足趾關節2分鐘。

(4)取側臥位,健側在下,患側在上,家人用扌袞法自患側臀部沿大腿外側經膝關節、小腿外側扌袞至踝關節,以髖關節、膝關節為重點,往返操作3遍。

(5)取俯臥位,家人用掌按法按揉背部脊柱兩側,重點在天宗、肝俞、膽俞、膈俞、腎俞,自上而下重複操作3遍;再用攘法扌袞脊柱兩側,並向下至臀部,股後部、小腿後部,以腰椎兩側、環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為重點,並配合腰後伸和患側髖後伸的被動活動,反覆操作5分鐘。

簡易按摩法防感冒

拿肩井穴:用兩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別提拿對側的肩井穴(肩部最高處),拇指在前,食指、中指在後。每日早晚各做1遍,每個部位按摩30~50次。

  搓大魚際:兩手上下交替搓摩大魚際(在大拇指下方,肌肉隆起處)。

  按揉太陽穴:用兩手中指指腹分別按揉左右兩側太陽穴(眉梢和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凹陷處)。

  推摩雙頰:用手掌推摩兩側面頰,推摩軌跡如一個「O」字型。

  刮擦鼻旁:用兩手大拇指在鼻樑兩側自上而下刮擦。

  按揉迎香穴:用兩手食指分別按揉兩側迎香穴(鼻翼旁的鼻唇溝凹陷處)。

  按揉風池穴:用兩手食指、中指分別按揉兩側風池穴(頭後頸部兩側凹陷處)。

  揉大椎穴:用一手食指、中指用力按住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慢慢揉動。

  拿肩井穴:用兩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別提拿對側的肩井穴(肩部最高處),拇指在前,食指、中指在後。

  點揉足三里穴:用一手食指、中指用力點住同側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慢慢揉動。

  註:每日早晚各做1遍,每個部位按摩30~50次。

中暑的穴位推拿療法

中暑臨床以壯陽、煩渴、汗出、昏迷、肢厥為特徵。

中暑是發生在夏季或高溫作業下的一種急性病。在夏令暑熱環境下,人體處於勞倦或飢餓狀態時,元氣虧虛,暑熱乘虛而入,隨體質的不同,或燔灼陽明或觸犯心包,甚至導致陰陽離決。臨床以壯陽、煩渴、汗出、昏迷、肢厥為特徵。

推拿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腦垂體、小腦及腦幹、鼻、頸項、肺及支氣管、甲狀旁腺、心、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胃、盲腸(闌尾)、回盲瓣、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小腸、肛門。

2.足內側反射區:頸椎。

3.足背部反射區:扁桃體、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區: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鉗法、食指關節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等。

2.足外側反射區:、拇指推法等。

3.足背部反射區: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痹證的穴位推拿療法

痹證是人體肌表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導致氣血失於通暢,而引起肌肉、筋骨、關節等處發生酸楚疼痛症狀。

當人體肌表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導致氣血失於通暢,而引起肌肉、筋骨、關節等處發生酸楚疼痛、重著、麻木、屈伸不利、關節腫大,甚至紅腫熱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均稱為痹證。

推拿部位

1.足底部反射區:頭部(大腦)、腦垂體、小腦及腦幹、三叉神經、斜方肌、腹腔神經叢、甲狀旁腺、肝、脾、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腸、生殖腺。

2.足內側反射區: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內髖關節、內尾骨、尿道及陰道、攝護腺或子宮。

3.足外側反射區:肩(關節)、肘關節、膝、外髖關節、外尾骨、生殖腺。

4.足背部反射區: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胸部淋巴腺(胸腺)。

5.足腿部反射區:坐骨神經。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區: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食指關節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擊法等。

2.足內側反射區:食指外側緣刮法、拇指推法、按法、叩擊法等。

3.足外側反射區:食指外側緣刮法、拇指推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按法、叩擊法等。

4.足背部反射區: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食指推法等。

5.足腿部反射區:拇指推法。

指壓法治療落枕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多由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過低,局部受寒或輕度扭傷所致。

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多由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過低,局部受寒或輕度扭傷所致。筆者經多年實踐,摸索出一種治療落枕的速效簡易方法,屢用屢驗,患者不妨一試。

在左右手掌背面,第二和第三掌骨間隙下1/3處各有一落枕點,在此取點後,用大拇指直立切壓,順著掌骨間隙上下移動按壓,約2~3分鐘後,症狀會立即消失,急性落枕一次即可痊癒。

不寐的推拿療法

選用三遍三捏一提法,自下而上,循行於膀胱經背俞穴之上,手法宜稍重,適當超過患者的耐受度。

1.捏背

選用三遍三捏一提法,自下而上,循行於膀胱經背俞穴之上,手法宜稍重,適當超過患者的耐受度。

2.頭部綜合手法

先以掃散法施術於毛髮區諸穴,以兩鬢膽經為主,繼以指揉法。點按法施術於毛髮區痛點(阿是穴)及百會、四神聰、頭維、角孫。配以頭部指叩法,指拿法,得氣為度。最後以五指循五經捋順法及分推兩鬢膽經結束。

3.顏面部綜合手法

先以魚際揉法施術於顏面部諸穴,以眼周及額頂為重點,手法輕柔和緩,深透有力,達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繼以指揉法、點按法施術于晴明、四白、太陽、攢竹等穴,得氣為度,每穴三至五次;最後以顏面部抹法結束。

A 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上至頭維,揉頭維;沿前髮際運至耳後高骨,揉耳後乳突下風池,配點安眠。

B 開天門,反推天門,環眼挾鼻繞唇至地倉,揉地倉。

C 開天門,反推天門,環眼至太陽;以大魚際著力推至頜下,再以四指指腹著力,反抹至太陽。

以上抹法重複三至五遍。

4.掌顫神闕

以勞宮穴對應患者神闕穴,小振幅,高頻率,輕柔而規律,5~10分鐘。

5.辨證加減

(1)肝鬱化火,揉膻中;循肋合推兩脅,透熱為度;點太沖、章門、內關。

(2)陰虛火旺,揉腎俞、命門,透熱為度,一指推氣海、關元,得氣為度;點太溪、照海。

(3)心脾兩虛,揉中脘、天樞、足三里;點神門、內關、三陰交。

(4)心膽氣虛,揉心、脾、膽俞;點足三里、三陰交、內關、神門。

厭食症的推拿療法

厭食症是指小兒較長時期食慾缺乏,見食不貪,甚則拒食,久則精神疲倦,身體虛弱,體重減輕的一種病症。

【概述】

本症在兒科臨床極為常見,現代醫學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厭食多為父母強迫小兒進食,或對小兒過分溺愛,使其養成挑食、偏食等不良習慣而引起;繼發性厭食可發生於多種疾病或精神抑鬱症。

中醫認為本症與肝、脾、胃三臟腑關係密切,餵養不當,飲食不節,痰濕困脾,脾胃素虛均可導致厭食症的發生。臨床分乳食壅滯、痰濕困脾、脾胃虛弱三型。乳食壅滯者見不欲吮乳,嘔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或不思飲食,嘔吐腐酸,腹脹拒按,大便臭穢等;痰濕困脾者見面色發黃,疲乏懶動,口膩無味,厭惡食物,嘔吐痰涎等;脾胃虛弱者見面色蒼黃,形體消瘦,不思乳食,神疲乏力,大便溏瀉等。

按摩能消食導滯、燥濕運脾、益氣健脾,從而增進食慾,強壯身體,一般宜在清晨或飯前進行,每天1次,7天為1療程,3天後可再進行第2個療程,患急性傳染病期間可暫停。

【按摩療法】

1.乳食積滯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清脾經、清大腸各100次,推四橫紋100次;再用拇指指腹面退六腑100次;最後用拇指指腹端揉板門2分鐘,揉合谷穴1分鐘,運水入土50次。

(2)取仰臥位,用掌摩法摩腹3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揉天樞穴2分鐘。

(3)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示(食)指自下而上捏脊5遍,再用禪推法推兩側脾俞、胃俞穴各1分鐘。

2.痰濕困脾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補脾經、補腎經各100次,推四橫紋1O0次;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天河水100次,用兩拇指指腹端分推大橫紋50次;最後用中指指腹端按外勞宮50次,揉一窩風50次。

(2)取仰臥位,用拇、示(食)指捏神闕穴1分鐘,以臍周皮膚微紅為度;再用拇指指端持續按壓足三里、豐隆穴各2分鐘。

(3)取俯臥位,用雙手拇、示(食)指自下而上捏脊5遍。

3.脾胃虛弱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補脾經、補大腸、補腎經、補胃經各100次,推四橫紋1O0次;再用中指指腹端揉一窩風、合谷、外勞宮各1分鐘;最後用示(食)指、中指指面推三關100次。

(2)取仰臥位,用掌揉法揉腹5分鐘,重點在中脘、丹田穴;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穴2分鐘。

(3)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示(食)指捏脊5遍;再用禪推法推兩側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並用指擦法橫擦以上俞穴,以皮膚微紅、微熱為度。

夜啼的推拿療法

夜啼是指小兒夜間啼哭,甚至通宵達旦,而白天如常者,俗稱「哭夜郎」。本病多見於半歲以內的嬰兒,入夜則啼哭,或每夜定時啼哭。

【概述】

患此症後,持續時間少則數日,多則數月,久則影響嬰兒身心健康。

本病原因多見於脾寒、心熱、驚駭、食積。脾寒者曲腰而啼,睡喜伏臥;心熱者見燈愈啼,睡喜仰臥;驚駭者睡中驚惕,緊偎母懷;食積者嘔吐腹脹,陣發啼哭,大便酸臭。

夜啼的治療當根據病因,脾寒者宜溫中健脾,心熱者宜清心導赤,驚駭者宜鎮驚安神,食積者宜消食導滯。按摩治療夜啼,效果良好,可作為首選治法,一般無需配合其他療法。

【按摩療法】

1.脾寒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穴2分鐘;再用拇指橈側端依次補脾經100次,清肝經100次,清心經100次,推三關100次;最後用中指腹端揉小天心、外勞宮穴各100次。

(2)取仰臥位,用掌摩法摩腹5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2分鐘。

(3)取俯臥位,用指擦法擦背部督脈3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鐘。

2.心熱

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穴2分鐘;再用拇指橈側端依次清心經、清肝經、清小腸各100次,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天河水、退六腑各100次;最後用中指指腹端揉小天心、內勞宮、總筋各1分鐘,用拇指指腹端水底撈月30次(見本章痄腮按摩療法(5))。

3.驚駭

(1)取坐位,用雙手拇指分推攢竹5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穴2分鐘。

(2)取仰臥位,用拇指橈側端清心經、清肝經各100次,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天河水100次;再用拇指甲掐心經、肝經、精靈各5次;最後用中指指腹端按揉小天心、五指節、神門穴各1分鐘。

4.食積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清脾經、清大腸經各100次,推四橫紋100次,用雙手拇指分推大橫紋50次,用拇指指腹端揉手天門、小天心、內勞宮、板門穴各1分鐘。

(2)取仰臥位,用掌摩法順時針摩腹5分鐘.用掌按中皖、天樞穴各2分鐘;再用中指指腹端揉神闕1分鐘;最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穴2分鐘。

(3)取俯臥位,用拇指指腹端推下七節骨100次。

佝僂病的推拿療法

佝僂病為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多見於3歲以下小兒,6~12月的嬰兒發病率較高。

【概述】

北方比南方多,可能與日曬時間有關。現代醫學認為佝僂病主要與維生素D不足有關。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主要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哺養失調,脾胃虛弱所致,腎為先天之本,主骨髓。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氣血生化之源。脾腎虧損,則氣血不足,骨髓不充,肉痿骨軟而生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五軟(頭軟、手軟、足軟、口軟、肌肉痿軟)、解顱、雞胸、龜背等症。根據本病進程,一般分三個階段。其初期多汗、煩躁、枕部脫髮,多為神經症狀:活動期多為腹膨大、消化不良、語遲及骨骼方面的變化,如囟門遲閉、出齒遲、雞胸、「O」形腿、「X」形腿、背柱前凸、後凸。靜止期,輕者經治療可恢復,重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殘餘體徵。

按摩能健脾溫陽,補氣行氣,溫腎充髓,通調血脈,為治療本病的常用方法,尤其對「O」形及「X」形腿的矯畸效果較好。

【按摩療法】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依次補脾經、補肺經、補胃經、補腎經各100次,推三關100次;再用中指指腹端揉小天心、二人上馬各2分鐘。

(2)取仰臥位,用掌摩法摩腹,重點在中脘、丹田,時間為3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三陰交穴各2分鐘。

(3)取俯臥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脾俞、腎俞、胃俞各2分鐘;再用指擦法自上而下擦八髎2分鐘,以皮膚透熱為度;最後用拇、示指捏脊,自上而下重複5遍。

(4)對於骨胳畸形者,用揉、扌袞、推、按、拿等手法按摩局部。

驚風的推拿療法

驚風又稱「驚厥」,民間亦稱「抽風」。是一個證候,以肢體抽搐、兩目上視和意識不清為其特徵,在任何季節、許多疾病中都可發生,一般以1~5歲嬰幼兒多見,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

【概述】

臨床上分為急驚與慢驚兩種,急驚來勢凶急,處理不當可使腦組織和面部機體缺氧,遺留後遺症狀,嚴重的可引起窒息,發生呼吸和循環衰竭,因此要及時治療。慢驚風多因急驚失治或突受驚嚇,或久痢久瀉、大病後正氣虧損,津血耗傷,筋脈失於滋養而致。

驚風可受多種原因引起。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中樞神經發育不完善,每當高熱或炎症刺激時容易發生驚風。祖國醫學認為外感時邪,內蘊痰熱,及大病久病之後,脾虛肝旺、肝腎陰虧為其主要發病因素。臨床上急驚風者,高熱往往39℃以上,面紅唇赤,氣急鼻扇,煩躁不安,啼無淚涕,繼而出現神志昏迷.兩目上視,牙關緊閉,脊背強直,四肢抽搐、顫動等症狀;慢驚風者面色蒼白,嗜睡無神,兩手握拳,抽搐無力,時作時休,有時在睡眠之中突然痙攣,四肢厥冷。

按摩能疏風清熱,開竅豁痰,平肝熄風,安神鎮驚治療急驚風;還能溫中健脾,溫陽逐寒,育陰潛陽,柔肝熄風治療慢驚風。

【按摩療法】

1.開竅

(1)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人中穴5次或醒後即止。

(2)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O.1寸,左右共十穴,圖16-2)5次或醒後即止。

(3)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威靈穴5次或醒後即止。

(4)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小天心5次或醒後即止。

(5)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老龍5次或醒後即止。

(6)取仰臥位,用拇指甲掐端正5次或醒後即止。

2.止抽搐

(1)取仰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提拿百蟲10次。

(2)取仰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提拿肩井穴10次;再用拇指甲掐山根5次。

(3)取俯臥位,用拇指、示(食)指端提拿鉤拔委中穴10次。

(4)取俯臥位,用拇、示(食)指提拿承山穴10次。

3.解痙攣

(1)取俯臥位,用拇指、示(食)指提拿風池、肩井、承山穴各10次。

(2)取俯臥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端自上而下直推天柱骨,至皮下有輕度淤血為度。

(3)取俯臥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端自上而下直推脊柱100次。

4.清熱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清心經、清肝經、清腎經、清肺經各100次,推三關100次,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天河、退六腑各100次。

(2)取仰臥位,家人用中指指腹端揉內勞宮、二扇門、一窩風、膊陽池各1分鐘。

5.慢驚風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穴2分鐘;再用拇指甲掐人中、十宣、斛肘、甘載、五指節、皮罷等穴各5次。

(2)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補脾經、補腎經各150次,清肝經100次,推三關100次;再用中指指端揉小天心、二人上馬各100次。

(3)取仰臥位,用掌摩法摩腹5分鐘,重點在中脘、氣海、關元穴;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2分鐘。

(4)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示(食)指自上而下捏脊5遍;再用禪推法推脾俞、胃俞、肝俞、腎俞、命門穴各2分鐘.

小兒麻痹症的推拿療法

小兒麻痹症又稱脊髓灰質炎,是由特異性嗜神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概述】

主要損害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多見於1~5歲小兒,亦可見於成人,故有小兒麻痹症之稱,常發於春秋之季,以6~9月為最多。

小兒麻痹症後遺症屬中醫學「痿病」範疇。主要由於風、濕、熱一類時邪由口鼻侵入肺胃二經,首先出現發熱、咳嗽、咽紅或嘔吐、腹瀉等邪犯肺胃證候(前驅期),繼而風、濕、熱時邪流注經絡,致使相應部位的經絡阻塞,氣血失調,出現肢體疼痛等症(癱瘓前期),嗣後因筋脈肌肉失養而發生肢體麻痹和癱瘓(後遺期),癱瘓有自動恢復的趨勢,熱退以後1~2周,開始逐漸恢復。恢復的快慢常與神經損傷程度有關,一般在6個月內不能完全恢復遺留殘餘症狀稱為後遺症,這時肌肉明顯萎縮,肢體常出現各種畸形。

按摩治療本病,初期以祛邪為主,可幫助緩解病情,減輕癱瘓症狀;癱瘓期以行氣活血、溫通經絡為主,可促進功能恢復,減少後遺症。

【按摩療法】

1.初期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開天門100次,用雙手拇指指腹端分推坎宮50次,兩手拇指橈側緣自前向後直推兩側太陽穴50次。

(2)取坐位,用雙手拇指、示(食)指捏拿兩側肩井100次;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風池2分鐘;最後用拇指橈側端依次清肺經、清脾經、清胃經各100次,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退六腑、清天河水各100次。

(3)取俯臥位,用禪推法推脊柱,反覆進行3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背部兩側肺俞、胃俞穴各2分鐘。

2.後期

(1)取坐位,用扌袞法扌袞肩關節5分鐘;再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法從肩部三角肌,經肱三頭肌、肱二頭肌,直至肘關節向下沿前臂及腕部,往返來回操作10分鐘;最後用雙手掌對搓整個患肢2分鐘,並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合谷穴2分鐘。

(2)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自攢竹向瞳子髎、頰車、下關、地倉推揉,反覆操作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會、風池穴各1分鐘;最後用禪推法自天柱穴至大椎、肩井穴往返操作5分鐘,並提拿頸肌2分鐘。

(3)取仰臥位,用掌推揉法從腹股溝向下經股四頭肌至小腿前外側,往返操作10分鐘,並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伏兔、足三里、陽陵泉、解溪(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拇長伸肌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見圖3-54)、崑崙等穴各1分鐘;最後用掌摩法摩中脘、腹部3分鐘。

(4)取俯臥位,用掌推法從腰部起向下經尾骶部、臀部,循大腿後側至跟腱,往返操作10分鐘;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腎俞、肝俞、肺俞、脾俞、胃俞、腰陽關穴各1分鐘;最後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委中穴2分鐘。

痄腮的推拿療法

痄腮又稱發頤,民間俗稱「大嘴巴」、「大頭瘟」、「哈蟆瘟」,屬溫毒一類熱性病。

【概述】

現代醫學稱為流行性腮腺炎,是感染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多見,散發為主,亦可引起流行。發病年齡以5~9歲小兒為多,年長兒童可並發睪丸炎,個別可並發腦膜炎,但一般預後良好,一次感染後可獲終身免疫。

本病發病初期有發熱、頭痛、納差或嘔吐,1~2天即出現腮腺腫大,通常先見於一側,繼見於另一側,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有彈性感,局部有發硬、疼痛、壓痛,張口咀嚼時疼痛加劇,兩頰內腮腺管口(第2臼齒)可見紅腫。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由風溫病毒所引起,病邪從口鼻而入,壅阻少陽經脈,郁而不散,結於腮部。 按摩能疏散風熱、疏通氣血、清熱瀉火,達到治療本病的目的。

【按摩療法】

(1)取坐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翳風、風池穴各1分鐘;再揉大椎穴2分鐘。

(2)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清肺經100次;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天河水、退六腑各l0O次;最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合谷、曲池穴各2分鐘。

(3)取仰臥位,用手小魚際擦兩足底湧泉穴各2分鐘。

(4)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示(食)指捏脊5遍;再用指擦法自上而下擦脊柱10遍。

(5)邪陷心包者,用拇指甲掐心經5次,掐小天心20次,再行水底撈月:用冷水滴入患兒掌心,用拇指指腹端從其手掌水底穴(小指旁)推至明月穴(在握拳時中指端所指處)。用旋推法(圖16-1),邊推邊吹涼氣,重複進行30次。

疳積的推拿療法

疳積主要病因是由於乳食不節,餵養不當,傷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納運化失節,升降不調,乃成積滯。

【概述】

疳積是疳症積滯的總稱,積滯是指小兒傷食損傷脾胃,脾失健運,積聚留滯,疳症則是指小兒脾胃虛弱,吸收功能長期障礙,臟腑失養,氣液乾涸,形體贏瘦,飲食不為肌膚,影響生長發育,病程較長的一種慢性疾患,往往是積滯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有「無積不成疳」的說法。本證與現代醫學所說的「小兒營養不良」相似。

本證主要病因是由於乳食不節,餵養不當,傷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納運化失節,升降不調,乃成積滯。積滯日久,脾胃更傷,轉化為疳。由於脾胃虛弱,乳食難於腐熟,而使乳食停積,無以生化氣血精微,致使營養失調,患兒贏瘦;氣液虛衰,所以積滯可損傷脾胃;而脾胃虛弱又產生積滯,兩者互為因果。臨床上積滯者可見形體消瘦,脘腹脹滿,納食不香,夜臥不安,大便惡臭等症;發展為疳症則可見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溫,毛髮稀疏,精神萎靡,啼聲低微,腹部凹陷,大便溏泄等症。

按摩治療疳積的原則是消積導滯、健脾和胃,但須視病情階段而治。如病初期,實證尚顯著者,應著重消積,然後理脾;虛實並見者,可攻補兼施;倘虛象畢現者,應著重補脾益氣。臨床處理,應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

【按摩療法】

1.積滯傷脾(積滯)

(1)取坐位,用拇指橈側端補脾經100次,清大腸100次,推四橫紋100次;再用中指指腹端揉板門100次;最後用拇指指腹端運內八卦50次。

(2)取仰臥位,用掌摩法順時針摩腹2分鐘;再用中指指腹端揉天樞、中脘穴各1分鐘;最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穴2分鐘。

(3)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食指捏脊5遍。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