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掉渣、吞咽困難怎麼辦?康復科主任教你4招讓食物輕鬆下咽

章魚康護 發佈 2020-04-20T20:40:56+00:00

許多腦中風患者或腦性麻痹,還有帕金森病患者,以及一些其他神經方面的疾病,在生病期間會發生吃東西掉渣、吞咽困難的問題,尤其是老年人,各項功能漸漸老化導致吞咽反應變慢,影響吞咽功能,進而而引發其它疾病,甚至威脅生命,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許多腦中風患者或腦性麻痹,還有帕金森病患者,以及一些其他神經方面的疾病,在生病期間會發生吃東西掉渣、吞咽困難的問題,尤其是老年人,各項功能漸漸老化導致吞咽反應變慢,影響吞咽功能,進而而引發其它疾病,甚至威脅生命,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康復科主任曹醫生教你四招遠離吞咽障礙,讓食物輕鬆下咽!

第一招,合適的食物和餐具

對於吞咽障礙的患者,選擇食物的時候,應遵循難易遞進原則,一定要選擇膠狀、柔軟、溫度合適有味的糊狀食物,如:米糊、蔬菜泥、水果泥、豆腐腦、蛋羹、稠粥等。適當的時候,也可以根據患者需求來選擇一些低纖維、具有一定咀嚼能力和容易吞咽的食物。對於容易造成誤咽和窒息的全流質食物如水、牛奶、湯、果汁等,可以通過增加一些增稠劑來進食。

在吞咽障礙患者吃東西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坐著吃就身體稍稍向前傾,脖子稍向前彎,這種姿勢時,食物最易進入食管。吃飯時候要求患者端坐位或半臥位(床頭抬高30度-45度),患者還應頸部前屈,頭稍轉向健側。

吞咽障礙患者吃飯的餐具是有一定要求的,勺子要儘量小而淺。在吃飯的時候,儘量把食物送進患者口腔內,放在舌頭後部以利於吞咽。如進食過程中出現嗆咳、呼吸急促,則停止餵食,必要時吸出食物。

第二招,吞咽功能鍛鍊

吞咽第一關就是嘴,所以首先要多動嘴。讓患者練習張口、閉唇、鼓腮、伸縮舌頭等動作,患者不能做到時可進行被動或輔助運動,使其能充分張口攝食,閉口咀嚼。

用冰凍棉簽刺激患者軟齶、齶弓、咽後壁及舌後部等部位,誘發吞咽反射:用冰塊刺激患者面頰及下頜部位,促使下頜關節閉合,增加咀嚼肌收縮力。

發聲與吞咽有關,先讓患者從「」啊、喔「」等開始,一般在晨間和下午進行,逐漸要求其發聲、發音準確,語言肌群節奏與力量協調。舌肌、咀嚼肌運動:囑患者將舌盡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轉至舔上唇及硬齶部,然後將舌縮回,閉口做上下牙齒互擊及咀嚼10-15次,分別於早、中、晚飯前進行。頰肌、喉部內收肌運動:囑患者輕張口後閉上,使雙頰部充滿氣體,鼓腮,隨呼氣輕輕吐出,每日2次。。

最後是舌頭的運動。病人可將舌頭儘量向外伸,先舔下唇及左右唇角,轉至舔上唇,各維持5秒,然後放鬆,重複做10次。然後將舌頭中部縮向口腔內,儘量頂向後,維持3秒,然後放鬆,重複做10次。還可以加大難度,在舌頭分別向前、舌尖向左、右唇角和向上伸出時,用壓舌板或棉簽壓著舌頭,舌頭用力頂住3秒,各重複做10次。

第三招,冰水漱口刺激

正常人吃東西時,食物到了舌頭後部時,會在0.7秒內自然引發一系列動作,將食物吞下去,這就是吞咽反射。但由於年齡、疾病等原因,有些人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出現這些動作,即吞咽反射延遲。因此吃東西時,東西在嘴巴里總下不去。

這種情況,可以用冰來刺激一下。首先,讓病人用冰水漱口,整體地刺激一下口腔。然後家人再用棉簽在冰水裡泡10秒,慢慢將病人舌頭後部、咽部、軟齶等口腔後面,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地慢慢擦擦。整個過程通常需要5~10分鐘。

基本上每次吃東西前,都可以做冰刺激。但若刺激過程中,病人出現嘔吐動作,即要停止。

第四招, 重度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鼻飼

家屬可為病人自製微稠糊狀混合奶液。常用的鼻飼混合奶配方:牛奶800毫升、藕粉20克、雞蛋4個、奶粉25克、白糖100克、香油15毫升、食鹽5克、米汁100毫升,加溫開水適量,使達到1000毫升。如病人合併有糖尿病則禁食熱量高的糖類食物。

配製方法:將指定數量的雞蛋、奶粉、白糖、香油、米汁混合,攪拌數分鐘,直到均勻為止,然後將牛奶煮沸,稍晾涼一會即沖入之前攪好的混合物中,邊沖邊攪,勿使雞蛋結塊,加入食鹽,濾去粗渣,待溫度適宜時即可鼻飼。

鼻飼時要注意,每次量不能太多,速度不能太快。餵食時搖高床頭,餐後保持至少30分鐘,減少了胃反流。每次鼻飼前均需用注射器回抽一下胃管,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餵食前後用50毫升溫水注入沖洗胃管。

吞咽困難患者的康復一定要注意團隊各專業間之密切合作,其治療目標在於使病患攝取必須的營養、增進吞咽能力、避免吸入性肺炎及其它合併症,協助吞咽障礙病患獲得最好的照顧。

如果您還有吞咽障礙與腦中風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或者私信,章魚康護將會一一解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