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來了,保育陽氣可以提上日程了

徐徐話健康 發佈 2019-12-22T08:10:51+00:00

最早被制定的節氣——冬至冬至,傳說是在三千多年前,周公運用「土圭法」測地時,測量到洛陽為天下的中心,在這個過程中,意外的發現,在冬至這一天,日影最長,日角最低,且冬至日是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在冬至日後,白天漸長,黑夜漸短。

冬至來了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節氣。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

現如今,到了冬至,大家的感覺是已近年尾,也開始期盼春節的到來。但事實上,自古以來,冬至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No.1,因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

在周代時,曾賦予了冬至新年伊始的意義,人們過冬至節,如同現如今的春節一般。

到了宋朝時,以冬至的地位和春節可以比肩。典籍《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

到清代時,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人們在這一天需要拜天祭祖。

最早被制定的節氣——冬至



冬至,傳說是在三千多年前,周公運用「土圭法」測地時,測量到洛陽為天下的中心,在這個過程中,意外的發現,在冬至這一天,日影最長,日角最低,且冬至日是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在冬至日後,白天漸長,黑夜漸短。

從中醫陰陽的角度來說,認為冬至日陰達到了極致,否極泰來,自此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此後陽氣逐漸生長。

因此冬至日代表著每一個陰陽循環開始。而與之相對應的夏至日,則代表的是一年的中點。

冬至日數九


人們口中常說「三九寒冬」,所謂的「三九」是什麼呢?

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時間的摸索發現,從冬至日開始,大約經過九九八十一天,天氣就暖和了,而再過九天,正是可以耕種的時間。因此用「數九」的方法來進行記日。而冬至日正是「數九」的第一天。

冬至一陽生,但陽氣的生長需要一個過程,此時初升的陽氣與自然界的陰相比,還屬於「敵強我弱」的狀況,因此自然界的溫度依然很低。直到「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也就是說過了「九九」,自然界的陽氣才「翻身做主」,氣溫才真正開始回暖,春暖花開,人們開始耕作。

而在第三個「九天」,也就是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期間,自然界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最為嚴寒,也就是著名的「三九天」。

「冬至一陽生」


「冬至一陽生」,即是說,冬至是陽氣萌生的初始。如同種子剛剛發芽一般,嶄露頭角。

陽氣是什麼呢?

陰陽本是一對哲學的概念,相對應存在。在人體而言,陽氣就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相當於是人體的工人,維持人體的各種功能,如消化吸收、思考、運動、對抗疾病、修復損傷等。相對應的,陰可以看做是人體的建築材料。有句老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巧婦就是陽,米就是陰,炊就是人體健康。

在著名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有:「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這是在說,陽氣關係到人體的健康與壽命,陽氣不足則人的壽命會受到損傷。陽氣充足人體才能動力十足。

因此,冬至後,在這陽氣萌發的時段里,我們要在「秋冬養陰」的基礎上,更多一分重視在養陽方面。

冬至養陽四要點


冬季的寒冷不同於春夏季節的溫暖,養陽也要比春夏季節多一點難度,多一分小心。總結冬至之後養陽的要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一避風寒,二忌生冷,三曬太陽,四調情緒。

一避風寒

中醫養生,總少不了「避寒暑」這件事。冬季風寒正盛。寒邪傷陽,是主力殺手;風是敲門磚,是助紂為虐的幫手。這樣的氣候本就容易損傷陽氣,要想對陽氣有助益更是不容易。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傷害,也就是「避風寒」。

通常在一天之中,清晨和夜晚是氣溫最低的時候。在寒冷的冬季,這份低溫就顯得更為「凍人」。因此在清晨和夜晚儘量不要出門。而白天外出時應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著重注意頭部、頸部的保暖。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陽氣聚集的地方,在戶外寒冷的地方,頭部是人體陽氣耗散的最快的部位,注重頭部的保暖對保育陽氣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忌生冷

冬季養生的原則中,本就有「溫食」一條,指的是性質溫和,溫度溫熱的食物。溫食可以保證人體喜溫的脾胃在寒冷的冬季維持正常功能,給人體提供充足的氣血,還可以幫助人體陽氣振奮,對抗外界的風寒。在冬至陽氣初生之時,「溫食」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與「溫食」相對的就是「生冷」。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

生冷的食物包括三大類:溫度低的、性質寒涼、生的

溫度低的無非就是冷飲、冰激凌、涼拌菜等等。

性質寒涼的卻經常被人們忽視。清火的食物包括苦瓜、苦菊、菊花、蒲公英、綠茶、柿子、螃蟹、蘇打水、酸奶等,藥物上面明確註明有「清熱」作用的都在此範疇內。性質寒涼比溫度低對人體陽氣的打擊更大。

生的食物包括生的水果、生的蔬菜、生的肉食等,此類食物不易消化,易損胃氣,造成人體氣血來源不足。

三曬太陽

太陽光可以說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原動力,它對於人體健康的意義可能遠大於我們已經認識到的作用。冬季的陽光更是寶貴。

冬季曬太陽不必非要到戶外進行,尤其是大風、下雪、降溫的天氣,在室內選擇陽光明媚的地方,著重曬曬後背就是對人體陽氣的很好補充。

至於「補鈣不能隔著玻璃窗曬太陽」這件事,與我們溫養陽氣的目的不同,因此不必強求。

四調情緒

冬季氣候寒冷,陽氣不足,見到明媚陽光的日子更是珍貴。因此很多人難免心情低落,情緒抑鬱。冬季保持良好的情緒對於陽氣的生長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情緒就是人體的交通道路,道路通暢,氣血充盈,才能給陽氣的生長提供最有利的條件。

冬至養陽,溫補艾灸要適度



冬至雖然要養陽,但是在「秋冬養陰」的大原則之上,側重於養陽。因此不能一味的養陽而忽略了人體陰津的保護。過度的溫補,不論是食補還是艾灸等方法,都會導致陽氣生髮過度,反而耗傷元氣,耗損陰津。

因此,溫補一事,一定要把握好度。但因個人體質不同,此「度」並非一視同仁,在進補之前一定要諮詢專業的中醫師,避免盲目傷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