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美國會抄走麼?

北大腫瘤王興醫生 發佈 2020-05-07T02:57:21+00:00

5月6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率先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動物實驗結果。這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領銜的,聯合了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團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

5月6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率先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動物實驗結果。

這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領銜的,聯合了浙江省疾控中心張嚴峻團隊、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團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Rapid development of an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SARS-CoV-2病毒滅活疫苗的快速開發》)。 這是目前首個公開報導的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如果動物試驗宣告勝利,就意味著臨床試驗即將正式開始了。

那麼問題來了,文章都寫了你是怎麼製備的疫苗了,會不會被美國抄走,去製備一樣的疫苗,然後反過來超過中國?

製備疫苗是根據初始獲取的病毒株產生的,無法直接抄襲

儘管在文章當中工藝似乎寫的還比較全面,但是文章在一開頭也描述了,實驗組取了共計11名入院患者(包括5名ICU患者)體液當中分離出的病毒株,其中4名來自中國,4名來自義大利,1名來自瑞士,1名來自英國,還有1名來自西班牙,如下圖。


這些病毒株的獲取之所以採用多個國家,也是因為病毒在各國可能存在多種變異體,更多國家的病毒株獲取也代表著疫苗可能涵蓋更廣病毒的可能性。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2價,4價和9價HPV疫苗,為什麼9價就比2價的好呢,就是因為它除了HPV常見的16和18亞型,還涵蓋更多雖然占比不高,但仍然存在的病毒亞型。

因此未來這個疫苗可以在多個國家使用,是一個類似萬能鑰匙的病毒,它的前景更加宏大,當然疫苗的製備難度也相應更高。

所以這些病毒株無法獲取,後面的很多相似的方法雖然可以借鑑,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團隊做出來的疫苗,必定是不同的,他們在研發過程當中也會面臨非常不同的細節問題需要進行攻關,所以直接抄襲並不現實。



文章雖然要客觀,但是核心技術並不一定都體現在文章上

很多人會認為文章會把全部細節都寫得很清楚。的確,作為科研文章來說,它最大的價值就一定要可重複。我們所熟知的基因編輯領域韓春雨教授的文章就因為國外多個實驗室聯合聲明無法重複而遭遇撤稿的危機。

但是疫苗製作並不是解釋一個單純的問題,它更像一個專利產品,無論過程是怎樣實現的,最終還是要看產品的效果。能否重複的關鍵是,這個疫苗是否能夠實現它所體現的效果,即:

高劑量組的4隻恆河猴感染後的第7天,咽喉、肛門和肺部都未檢測到病毒,也沒有觀察到抗體依賴的增強(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現象。中劑量組感染後第7天咽部、肛門和肺部標本中能部分檢測到病毒,但與對照組相比病毒載量降低了約95%。結果表明,接種6微克劑量候選疫苗後可以對新冠病毒攻毒提供完全的保護,3微克劑量的疫苗有部分保護作用。

只要這個能夠實現,文章的科學性就已經體現了。所以未來要進入臨床研究,真正去挖掘這個疫苗的臨床價值。



美國未來也會研發出自己的疫苗,最終的大國較量體現在「頭對頭的臨床研究」上

所謂頭對頭,是一種非常激烈的臨床研究的方式。稍微緩和一些的叫做非劣,例如我國的藥物已經首先上市,那麼美國的類似藥物首先就要做非劣研究,意思就是「不比你差」就是成功。如果實現了非劣,美國也可以選擇優效的研究,來證明他們的疫苗比我國的更好。

因此,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誰先拿出來疫苗,誰可能首先占領市場。第二才是誰的疫苗更好。換句話說,如果第一個國家的疫苗已經消滅了疫情,第二家就完全沒有任何市場可言。

當然,目前我國已經沒有大面積疫情,我們使用這樣的疫苗,也是需要在海外尋找可能的受試者來進行臨床試驗,最後造福全人類。因此,一個藥物的誕生是何其不易,為祖國的醫學界,藥學界和支柱企業點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