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款智能顯微鏡進入臨床

中國江蘇網 發佈 2020-04-15T16:56:05+00:00

只要病理切片往顯微鏡下一放,就能實時檢測、識別出病變細胞,分類計數指標,並將相關數據直接反饋到目鏡上。近日,國內首個智能顯微鏡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註冊證,獲准進入臨床應用。

顯微鏡也會自動「看病」了。只要病理切片往顯微鏡下一放,就能實時檢測、識別出病變細胞,分類計數指標,並將相關數據直接反饋到目鏡上。近日,國內首個智能顯微鏡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註冊證,獲准進入臨床應用。該顯微鏡可以在免疫組織化學(IHC)場景中為病理醫生的鏡下判讀提供精準的定量分析。

癌症被稱為「眾病之王」,儘早檢測診斷是有效救治的重要途徑。一般來說,癌症的檢查和診斷依賴於病理學檢查。而在病理學檢查過程中,顯微鏡觀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鍾南山院士曾表示:「臨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國家醫療質量的重要標誌。」

近年來,隨著機器學習與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視覺為首的AI技術已展現出了在病理診斷應用上的巨大潛力。機器視覺的能力有多強?國際組織SKA(平方公里射電望遠鏡)合成的有20萬顆星星的南半球星空圖是測試AI性能的標尺。當前條件下,要從這20萬顆星星中找出某種特徵的星體,一位天文學家需要169天才能完成,而利用AI技術只需1秒。

這款智能顯微鏡由騰訊提供AI算法及軟體解決方案、舜宇光學科技提供硬體研發、金域提供病理專業知識與專家資源支持,集成了目前病理分析與診斷方面的最新技術,並針對病理醫生工作流程和習慣進行多次產品疊代。

騰訊AI Lab團隊告訴《科技周刊》記者,智能顯微鏡通過一台數位相機捕捉到與用戶相同的視場,然後將圖像傳送給機身內置的計算單元,運行實時推理的機器學習模型,得到分析結果。隨後分析結果會被反饋到與目鏡內聯的AR顯示屏上,醫生可以通過目鏡同時看到標本和分析結果。同時,未來系統升級後能夠按需增加新病種的算法軟體,而無需更換顯微鏡。「智能顯微鏡目前使用了離線運算版本,我們還研發了一套基於深度學習方法的升級版算法,具有更高精準度和升級潛力,期待能儘早通過認證後推向市場,輔助醫生診斷。」

「在確定視野後,該顯微鏡即可運行算法,在300毫秒以內迅速計算出該區域的免疫組化染色陽性的腫瘤細胞數量,從而為病理醫生提供實時幫助,節約醫生的時間精力,提升判讀結果的一致性和準確性。」騰訊AI Lab團隊說。

精準醫療是未來醫療發展大趨勢,而智能顯微鏡則是其發展的一個縮影。騰訊AI Lab團隊也指出,目前這套智能顯微鏡系統還遠未達到能替代人類病理醫生的程度,病理醫生在病理診斷流程中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希望這款智能顯微鏡能夠為病理醫生提升工作效率和改善分析結果,同時助力優化他們的工作環境,力求為醫生、患者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讓病理醫生回歸本應該有的重要地位。」記者 王 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