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薑及炮製品:同出一物功效有別

健康醫學苑 發佈 2020-04-12T11:21:22+00:00

生薑及其炮製品在功效上有著明顯差異,中醫傳統處方用藥有鮮姜、乾薑、炮姜、姜炭、煨姜之區分。多與黨參、白朮等同用,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等,如理中丸;《外台秘要》中單用本品研末服,用治寒邪直中臟腑所致之腹痛;又常配伍高良姜治胃寒嘔吐,如二姜丸;還可與黃芩、黃連、人參等同用,治上熱下寒

生薑為要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生薑及其炮製品在功效上有著明顯差異,中醫傳統處方用藥有鮮姜、乾薑、炮姜、姜炭、煨姜之區分。不同的炮製方法使得生要的藥性及功用發生了變化,對於揮發性有機成分亦有明顯影響。若醫者未能正確掌握生薑及其炮製品的臨床特點,則不能使藥盡其能,方盡其用。

生薑

中醫認為,生薑性溫味辛,歸肺

脾、胃經,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臨床主要用於:

風寒表證

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也可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力。

胃寒嘔吐

本品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的功效顯著,素有「嘔家聖藥」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但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者最為適合,臨床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痰欠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某些止嘔藥物用薑汁制過,還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肺寒咳嗽

本品辛溫發散,能溫肺散 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患者,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若治療風寒客肺,症見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

此外,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進食魚、蟹等發生的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臨床可隨證靈活應用。

乾薑

乾薑又稱白姜、均姜,將生薑曬乾或烘乾後即為乾薑。其性熱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由於本品辛熱燥烈,故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忌用。

臨床主要用於

中焦虛寒證

本品辛熱燥烈,主人脾胃而長於溫中散寒、健運脾陽,故為溫暖中焦之主藥。多與黨參、白朮等同用,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等,如理中丸;《外台秘要》中單用本品研末服,用治寒邪直中臟腑所致之腹痛;又常配伍高良姜治胃寒嘔吐,如二姜丸;還可與黃芩、黃連、人參等同用,治上熱下寒、寒熱格拒、食入即吐者,如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若治妊娠嘔吐不止時,可與人參、半夏、生薑汁為糊制丸服用;治中寒水瀉,可單用為末 服,亦可與黨參、白朮、甘草等。

亡陽證

本品辛熱,入心、脾、腎經。有溫陽守中、回陽通脈的功效。用治心腎陽虛,陰寒內盛所致的亡陽厥逆、脈微欲絕者,每與附子相須為用,如四逆湯。此外,通脈四逆湯是由乾薑與附子、甘草配伍而成,專治少陰病,症見里寒外熱、手足厥逆、面赤、脈微欲絕等。

寒飲喘咳

本品辛熱,人肺經,善能溫肺散寒化飲。常與細辛、五味子、麻黃等同用,治寒飲喘咳、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證,如小青龍湯。

炮姜

炮姜為乾薑的炮製加工品,是將凈河砂置炒制容器內,先用武火炒熱至靈活狀態時,再投入乾薑片或塊,不斷翻動炒至鼓起,外表呈棕褐色、內部深黃色時,取出,篩去砂,晾涼而成。炮姜性溫味苦、澀,具有溫經止血,溫中止痛的功效。臨床主要用於

虛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

本品性溫,主入脾經,能溫經止血,主治脾胃虛寒,脾不統血之出血病證,可單味應用,如《姚氏集驗方》中以本品為末,米飲下,治血痢不上;若治療虛寒性吐血、便血患者常配伍人參、黃芪、附子等藥物;若治沖任虛寒、崩漏下血患者,可與烏梅、棕櫚同 用,如聖散(棕櫚、烏梅、乾薑)。

虛寒性腹痛、腹瀉

本品性溫,善暖脾胃,能溫中止痛止瀉,適用於虛寒性腹痛、腹瀉。如千金方》中以本品研末飲服,治中寒水瀉

世醫得效方》中則與厚朴、附子同用,治脾虛冷瀉不止;若治寒凝脘腹痛者,常配高良姜,如姜丸;若治產後血虛寒凝,小腹疼痛者,可與當歸、川芎、桃仁等同用,如生化湯。

姜炭

姜炭是取乾薑塊,置於炒制容器內,先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時,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略炒,取出晾乾,篩去碎屑而成。姜炭味苦、澀,性溫。由於其辛味已失,故守而不走,長於止血溫經。其溫經作用弱於炮姜,固澀止血作用則強於炮姜。臨證多用於各種虛寒性出血、出血量較多且急之證。

煨姜

煨姜是取凈鮮生薑洗凈,先取草紙包裹,再用清水浸濕,放在火中煨,待草紙焦黑,姜熟為度。煨姜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止嘔、祛寒止瀉之功效,用治胃寒嘔吐、胃腹冷痛、泄瀉,以及脾胃不和、噁心嘔吐等。代表方如《古今醫鑒》中記載的煨姜散。

薑汁

薑汁為鮮姜的汁,經絞榨去渣,取其汁入 藥,辛散力強,長於化痰止嘔。薑汁為丸,有化痰利竅之功,嘔吐不止重者,可用薑汁急救。若將白芥子、延胡、甘遂、細辛研末,與薑汁調配成膏狀,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氣管炎,可化痰止咳平喘;對於水、火灼燙傷患者,也可取鮮薑汁敷患處,以緩解疼痛、消腫。

生薑皮

此為生薑的外皮,辛涼力緩,可和脾利水,善治水腫、小便不利,常配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等治各種水腫,有利水消腫作用,代表方如五皮飲。

總結

總而言之,生薑、乾薑、炮姜、姜炭和煨姜的來源相同,但因炮製方法不同而性能各異:生薑長於散表寒,被譽為嘔家聖藥;乾薑偏於祛里寒,為溫中散寒之要藥;炮姜善於走血分,長於溫經而止血;姜炭長於溫經止血溫脾止瀉,其溫經作用雖弱於炮姜,但固澀止血之力則強於炮姜;煨姜有溫中止嘔、祛寒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胃寒嘔吐及胃腹冷痛、泄瀉等證。因此,臨床使用生薑、乾薑、炮姜、姜炭和煨姜時,應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根據中藥飲片的特點,辨證選藥、辨證施方,才能充分發揮各種生薑及其炮製品的藥物特性和治療效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