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物」一個詩人的甘肅情

中國甘肅網 發佈 2020-01-17T14:02:55+00:00

甘肅為第三屆中國藝術節「補」了一個文華獎,演員們激動地說,這是我們以自己的佳績回報賀敬之同志對甘肅隴劇的厚愛。1993年8月,我們一行來到北京賀老的家中,與賀老並座品茶,促膝相談。我們和賀老交談了近3個小時,賀老談得很盡興,我們聽得很專注,接近中午時分告辭時,賀老給客人們寫了幾幅

原標題:【文化人物】

一個詩人的甘肅情

賀敬之同志是著名詩人和劇作家,也曾長期擔任宣傳文化系統的領導。1990年9月,他專程前來甘肅考察文物事宜,我有幸結識了他。在我的陪同下,他先後考察了秦安大地灣古遺址、天水麥積山石窟和伏羲廟等文物景點,考察提出的意見很寶貴。考察大地灣古遺址時他指出:大地灣遺址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的寶貴遺產,具有重大的學術考古價值,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挖掘研究工作,把大地灣遺址真正辦成一個供人們參觀和研究古人類活動的博物館。考察麥積山石窟時他說:麥積山和敦煌的不同就在於大膽地吸收和改造外來文化,使之更加貼近民間,貼近世俗。麥積山並不亞於敦煌,但是從當前的情況看,對麥積山的介紹宣傳還很不夠,還沒有把它的知名度打出去,今後要特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要把麥積山不同於別的石窟的特點,如群體和個體的關係等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它的價值。

考察期間,賀敬之還為麥積山和伏羲廟即興揮筆賦詩兩首:

題麥積山石窿

小隴兼雄秀,麥積合神人。

千山見群我,百代論古今。

題伏羲廟

匆匆訪天水,悠悠拜羲皇。

大小測氣候,新演易幾章?

除對我省的文物保護工作給予具體指導外,還一路風塵,談笑風生,說詩論文。記得一次路經莊浪縣城,平涼地委一位負責同志得知坐在身旁的這位領導,竟是他慕名已久的詩人賀敬之時,激動得難以自持,緊緊握住賀敬之的手說:「您的許多作品,至今我依然字字不忘,不信您聽: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

灰塵呀莫要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這朗誦,賀敬之又驚又喜,賓主之間和上下級之間一下子沒有了生疏和隔膜。說來也巧,當他結束考察,我們在天水火車站為他送行時,迎候他的年輕的火車站站長疾步上前說:「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都是伴隨著您的詩歌成長的。」接著年輕的站長又開始朗誦起《回延安》這首著名的詩篇,表達了一位讀者對詩人的敬重之情。站長朗誦的感情投入,激情洋溢,成功地把所有在場的人都帶入亢奮狀態。

1991年1月7日,賀敬之的秘書趙鐵信給我轉來臧克家寫給賀敬之的一封信,臧克家在信中說,青島大學中文系馮克廉和劉增人兩位教授研究他的作品,編寫「中國現代作家作品研究資料叢書·臧克家研究資料」已完稿,現在遇到出版困難。臧克家希望這本書能在甘肅出版。趙鐵信轉達賀敬之之囑,讓我幫助解決。我深知這件事的分量,當即與甘肅人民出版社取得聯繫,出版社立馬表態要把這本極具學術價值的書稿儘快出版。就這樣,85萬字的《臧克家研究資料》在甘肅問世。那一年,臧克家已是86歲高齡,他心上一直放不下的一件事終於有了結果,當臧老親眼看到這本最全面、系統、忠實地記載著他60多年為文藝辛勤工作的書籍時,很欣慰,也很激動,對甘肅同志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1991年8月,文化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賀敬之在講話中專門談到1992年春季在雲南昆明舉辦第三屆中國藝術節劇目入選情況。我聽著傻眼了,全國各省、市、區幾乎都有一台劇目被選定,唯獨甘肅沒有。甘肅省直八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只有省隴劇團正在排練現代隴劇《天下第一鼓》,甘肅能不能補報?我想來想去,大膽決定給賀敬之同志寫信,要求補報。沒想到很快得到他的批准,同意甘肅補報隴劇《天下第一鼓》入圍第三屆中國藝術節。

這個信息傳到劇團,演員們奔走相告,喜笑顏開。演員們回憶,隴劇從《楓洛池》開創之後,三十多年隴劇再沒有在國家級演出平台露過臉。現在機會來了,大家下定決心,背水一戰,只許成功。為確保演出成功,演員們在原有基礎上,對該劇精雕細琢,鏖戰半載,滿懷必勝信念,來到春城昆明,迎戰藝術節。

藝術節期間,上演的幾十台爭艷競放的劇目當中,甘肅隴劇《天下第一鼓》在第三屆中國藝術節藝苑中一枝獨秀。上演當晚演出結束時,觀眾席爆發出長時間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肯離去。演出次日的戲劇專家評戲會上,專家們異口同聲給予高度評價。京劇大師級人物、雲南省京劇團團長關肅霜不吝美言地大加讚揚《天下第一鼓》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志氣,真乃「天下第一鼓也。」 關肅霜談得盡興時,突然起身離座,朝著編劇、導演和主要演員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關肅霜的三鞠躬頓時傳遍春城,竟成為藝術節期間海內外文藝界、新聞界「炒」得最為火紅的熱門話題。

《天下第一鼓》之所以使她醉迷令她感動,就是這「鼓」的力量。甘肅獨有的蘭州太平鼓堪稱一絕。隴劇團把民間自娛自樂、玩地攤的男子太平鼓傳承創新,大膽改革成為男女鼓手同打,搬上專業舞台,這成了戲曲舞台亮麗一景。這不能不使這位稱著於世的京劇大師深受感染並倍加動情。

《天下第一鼓》演出大獲成功,接下來順順噹噹獲得文化部文華獎。這是甘肅戲曲作品首獲國家級最高獎項。

甘肅為第三屆中國藝術節「補」了一個文華獎,演員們激動地說,這是我們以自己的佳績回報賀敬之同志對甘肅隴劇的厚愛。

1993年8月,我們一行來到北京賀老的家中,與賀老並座品茶,促膝相談。我們和賀老交談了近3個小時,賀老談得很盡興,我們聽得很專注,接近中午時分告辭時,賀老給客人們寫了幾幅字,柯岩大姐從裡屋來到客廳,將她的新作《他鄉明月》送給我,同時,將她主編的《古今中外文學名篇拔萃》分送給客人。

離開賀老家,我想了很多。1940年春天,賀敬之還是一個年僅16歲的孩子,竟然能夠告別父母,結伴同學,從故鄉山東棗莊的台兒莊出發,徒步西行長達40餘天,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投奔延安這塊革命聖地。在這裡,他穿上一身灰軍裝,成了小八路。就是這個小八路,革命熔爐不僅把他冶煉成一位革命者,也冶煉出了一個劇作家和詩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