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疼痛怎麼辦?用這個風濕方,不管輕重、快速止疼,一吃就好

中醫養骨 發佈 2020-04-16T05:12:35+00:00

風濕骨病是讓人心焦的病,疼起來痛不欲生,生活不能自理,不僅影響自己日常生活還拖累家人。我們都知道腎主骨而肝主筋,因此,當肝腎虧虛時,筋與骨得到的營養就會減少,這時人體如果持續受寒或是過度勞損,筋骨就很容易受損,進而引起風濕骨病。

風濕骨病是讓人心焦的病,疼起來痛不欲生,生活不能自理,不僅影響自己日常生活還拖累家人。得上了,就幾十年賴著不走,讓人無可奈何。那麼得了風濕病該怎麼辦呢?

什麼是風濕骨病?

它是血液循環不通暢,致使肌、韌帶、滑囊、筋膜營養供給不良導致的疾病,誘因主要為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等。

我們都知道腎主骨而肝主筋,因此,當肝腎虧虛時,筋與骨得到的營養就會減少,這時人體如果持續受寒或是過度勞損,筋骨就很容易受損,進而引起風濕骨病。

"風濕"在中醫學裡,被納入"痹證"的診斷範疇。痹症是由於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的疼痛、重著、酸楚、麻木,或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等為主要症狀表現的病症。中醫痹症的範圍比較廣泛,包括: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肩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及老年性骨關節炎等。

根據疼痛的病因病機以及臨床表現的不同,疼痛主要有以下幾種。

1、熱性疼痛

表現:關節、肌肉、皮膚疼痛,局部紅熱,或自覺局部發熱,其疼痛較重,甚者劇烈,或兼身熱、口渴、汗出、斑疹,舌質紅或絳,苔黃,脈滑數。

2、寒性疼痛

表現:關節肌肉痛,疼痛劇烈,局部自覺寒冷,觸之冷而不溫,畏懼風寒,遇寒痛重,遇熱痛減,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常伴有肢體關節拘急、屈伸不利。舌質淡,苔白,脈沉弦、緊等。

3、陽虛疼痛

表現:肢節冷痛,疼痛喜暖惡寒,身體畏寒,肢冷不溫,精神不振,大便溏稀,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4、血瘀疼痛

表現:關節、肌肉、皮膚疼痛,疼痛如刺,夜間痛甚,疼痛局部可見膚色紫暗,肌膚甲錯,毛髮不榮,可觸及皮下結節。舌質暗,有瘀斑瘀點,脈細、澀等。

5、痰濕疼痛

表現:關節、肌肉、皮膚疼痛而兼腫脹,痛處固定,纏綿難愈,肢節屈伸不利,亦可觸及皮下結節。舌質淡,舌體胖,脈滑。

中醫學認為,風寒濕痹證以肝脾腎虧虛為其病本,風寒濕痰瘀為其病標,經脈痹阻不利、氣血瘀阻不通為其病理,病變機制可歸納為"虛、邪、瘀"三者。

虛。"腎主骨,肝主筋"。筋骨關節皆賴肝腎精血濡養。筋損傷肝,骨損傷腎,肝腎損傷則筋骨失養,肌肉不充。

邪。"脾為後天之本,主氣血生化"。老年人為多虛之體,脾胃虛寒、腎陽虛最常見;陽氣虛於內,不能溫運氣血,充養臟腑;陽虛於外,不能衛外御邪,故易患病,且往往纏綿難愈。。

淤。"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對肌體的反覆侵襲,瘀阻經絡、氣血,形成骨節僵硬腫脹、畸形,日久難復。

我們從中醫的辯證思路分析,其實可以將風濕病的發病原因分為外因和內因。

內因:人體一旦正氣不足或臟腑功能失衡就很容易讓外邪入侵體內,肌肉與關節受累則使經脈氣血阻塞不通,進而引發風濕痹病,一般正氣不足多半是體質虛弱、肝陽上亢、勞逸失度、內濕等問題引起的。

外因:外因多指風、濕、寒等外邪物質,環境潮濕、氣候變化、淋雨涉水等均可讓這些外邪入侵關節與肌肉等部位,通常會引發不同程度的風濕病症狀,其中風邪入侵會產生肢體酸痛和痛無定處等行痹症狀,濕邪會引起肢體麻木或轉側困難等著痹等表現,最後的寒邪則會使患者有痛痹問題,並且寒冷或潮濕時疼痛會加重。

中醫良方調理風濕骨病

中醫方面認為治療風濕的關鍵是要"扶正祛邪",即恢復人體正氣的同時也要祛除風濕邪氣,病邪不能入侵則風濕病可緩解。

因此風濕病患者可以通過中醫療法來調理機體以疏通"痹病",服用傳統中藥豨薟草,味道辛、苦且性寒涼,主要歸脾經、腎經和肝經,具有強筋健骨、祛除風濕以及清熱解毒的藥效,主治風濕痹痛或筋骨不利等症狀,生活中可以將焯過水的豨薟草與大米同煮並添加白糖調味,豨薟草粥味道清淡且帶有良好的祛風濕和通經絡的功效。

日常除了服用藥物以外也要注意三大注意事項:

一、遠離潮濕環境

潮濕寒涼的生活環境都會增大空氣的濕度,讓更多風寒濕邪氣侵入體內並引發風濕痛症狀,因此平時要控制室內的溫濕度,同時也要注意關注氣候變化並積極的防寒保暖。

二、適當進行體育鍛鍊

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如保健體操、太極拳、散步等,大有好處。

三、飲食調理

患有風濕病的患者無虛忌口但也不要偏食,以便攝取豐富、全面的膳食營養,部分食物應限量,不宜吃海鮮,過酸,過咸,高脂肪的食物。

中醫治療疾病的的最大特點是辨證論治,整體調節。對於風濕病患者來說,根據病人當前的主要臨床表現,首先辨別其病性,繼而綜合辨證,整體調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