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手術的肺癌患者為什麼能採用介入治療?專家這麼說

臭氧介入專家何曉峰 發佈 2020-06-14T10:06:12+00:00

肺癌,亦稱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目前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肺癌患者,預後則較好,但由於許多患者首診時已經是肺癌晚期,無法進行手術,生存率低,預後也差。雖然肺癌患者無法手術,但臨床上以另外一種療法多見,即介入治療。那麼為什麼無法手術的肺癌患者多採用介入治療?

肺癌,亦稱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目前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肺癌患者,預後則較好,但由於許多患者首診時已經是肺癌晚期,無法進行手術,生存率低,預後也差。雖然肺癌患者無法手術,但臨床上以另外一種療法多見,即介入治療。那麼為什麼無法手術的肺癌患者多採用介入治療?



無法手術的肺癌患者為什麼能採用介入治療?

肺癌,是起源於氣管、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肺部原發性惡性腫瘤。該病會首先侵犯肺部淋巴結,導致咳嗽、咯血、呼吸困難等症狀出現,隨著疾病的發展,癌細胞會進一步轉移,侵犯臨近組織器官,引起胸痛、胸水、上腔靜脈阻塞等症狀的出現。這也是肺癌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

對於絕大多數的癌症,根除病灶是治療的主要原則,而能達到這種良好的效果的,當屬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像一些晚期患者,病灶多出現遠端轉移,或一些年老體弱的患者,身體素質略差,無法承受大型手術,手術效果則略顯差勁。由於肺癌患者晚期確診的人數比例較大,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自然也就錯過。為了儘可能延長患者的遠期生存率,對於晚期患者,多採用介入治療。



肺癌的介入療法,主要包括血管內介入治療—經導管動脈化療灌注術和經導管動脈栓塞術,二者都是通過影像學設備的引導,利用穿刺針、導管、導絲等器材,將治療器械引導到腫瘤的供血血管後,注入相應的化療藥物或栓塞劑,達到局部治療的效果。這種血管內介入治療,能將絕大部分的藥物局限在局部病灶部位,從而提高病灶處的藥物濃度,保證藥效的同時,也避免了其他正常的組織、器官受到藥物的作用,進而也大大降低了全身藥物的毒副作用。

加上介入治療是微創療法,無需像手術治療一樣打全身麻醉,開刀暴露病灶,其僅需要局部麻醉,形成一個僅為幾毫米的小創口,疼痛微乎其微,這能大大減少晚期患者的身體負擔。



肺癌的介入療法具備微創、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等優點,所以對於無法手術的肺癌患者,介入治療是優選替代療法之一,但一般情況下,介入治療會與其他療法聯合使用,療效更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