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首例!92歲老人成功接受「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

東莞時間網 發佈 2020-06-14T06:53:04+00:00

6月4日,東莞市中醫院心血管病科為一位92歲的心臟病老人,成功進行了「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這種先進的起搏器雖然只有膠囊大小,但擁有超強的電池續航能力,壽命超過12年。

6月4日,東莞市中醫院心血管病科為一位92歲的心臟病老人,成功進行了「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植入,這種先進的起搏器雖然只有膠囊大小,但擁有超強的電池續航能力,壽命超過12年。這也是東莞的醫院首次進行這種起搏器植入。

老人心跳嚴重不正常,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

這名患者為92歲的老年女性,近幾年經常有暈厥等不適,一走動便會感覺呼吸不暢,由於年事已高,此前一直保守治療。此次老人不適症狀有所加重,被送到東莞市中醫院接受治療。

該院心血管病科主任葉健烽介紹,入院後體檢發現,老人心跳只有40次/分(正常值為60-100),而且心電圖提示她有「III度房室傳導阻滯」,這屬於嚴重的心律失常,容易引起心臟停跳。

醫生們診斷後認為,治療上需要在老人心臟植入永久起搏器。老人家屬商量後表示同意。

心臟起搏器很多人都聽說過,傳統的起搏器是一種植入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一部分是電池,植入皮下,另一部分是導線和電極,植入心臟,二者共同輔助心臟跳動。

但這種手術在這名患者身上實施起來特別困難,因為老人年齡大,而且很瘦小,胸部皮下組織非常單薄,可能存在穿刺過程中疼痛,難以配合手術,而且術後容易出現皮膚破潰感染等風險。所以,植入傳統心臟起搏器不太可行。

新型膠囊大小的起搏器,壽命可達12年

市中醫院心血管病科的葉小漢、黃䖍、葉健烽專家團隊討論後認為,既然傳統方法不可行,可植入一種新型的「Micra無導線起搏器」。這種植入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通過股靜脈穿刺,將起搏器通過導管植入到心腔內部,手術時間短,恢復快。起搏器體積僅似維生素膠囊大小,重量約2g,但卻擁有超強的電池續航能力壽命超過12年,同時兼容核磁共振掃描,可以為心臟提供持續穩定的動能。

此外,這種起搏器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在胸前皮下製作囊袋,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而且直接植入在心腔內,沒有傷疤和切口,患者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6月4日下午,一切準備就緒後,老人被推進導管室,醫護團隊經過消毒,穿刺,建立靜脈通路,放置無導線起搏器遞送系統等流程,成功進行了東莞首例「無導線起搏器Micra」植入手術。

術後,老人心跳恢復至60次/分,屬於正常心率。6月5日,老人下地行走,自覺頭暈等症狀明顯緩解。目前,老人已康復出院。

葉健烽醫生介紹,這位老人是東莞首位植入無導線起搏器的患者,也是目前廣東省植入這種起搏器年齡最大的患者。

黃虔醫生表示,「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是目前國際先進技術,可大大改善使用體驗。身體不適合用傳統起搏器的患者,以及不希望體表有疤痕、特殊職業的患者(運動員,舞蹈家等,都可以嘗試這項技術。

全媒體記者 李廣 鍾晨

市中醫院供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