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5個中醫辨證分型及15個方劑

張機書友會 發佈 2020-02-27T16:23:55+00:00

1.落枕型頸椎病  中年以後體質漸弱,肝腎之氣漸失旺盛,如兼氣血虧虛或外傷、勞損等因素,則可導致關節囊鬆弛、韌帶鈣化、椎間盤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頸背疼痛反覆發作。



頸椎病的證型很多。目前比較一致的中醫辨證分型有:落枕型(或稱頸型)、痹證型(或稱神經根型)、痿證型(或稱脊髓型)、眩暈型(或稱椎動脈型)、五官型(或稱交感神經型)。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證型最為多見。

  1.落枕型頸椎病

  中年以後體質漸弱,肝腎之氣漸失旺盛,如兼氣血虧虛或外傷、勞損等因素,則可導致關節囊鬆弛、韌帶鈣化、椎間盤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頸背疼痛反覆發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症狀發作時頸項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轉,個別合併有眩暈或偏頭痛者,每次發作三五天後,可有一段時間緩解。

  2.痹證型頸椎病

  頸椎間盤退化,骨質增生,關節囊鬆弛,椎間孔變窄,均可影響頸神經根,風寒及勞累可加重症狀。症狀以一側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縮為多,間有兩臂麻痛者。從主訴及症狀的輕重不同,又可分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縮型三種。

  (1)疼痛型:發病較急,頸、肩、臂、手均覺疼痛、酸脹,肌力和肌張力也有所減弱,大多系一側發病,患者頭部微偏向患側,以減輕症狀。咳嗽可有震動痛,夜間症狀加重,睡眠時常選擇較合適的臥位,如側臥時患側在上等。

  (2)麻木型:發病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輕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為主,夜間症狀較為明顯,白天可無症狀,皮膚痛溫覺減退,肌力和肌張力均正常。

  (3)萎縮型:患側上肢肌力減弱,大小魚際肌萎縮鬆弛,肌力明顯減退時影響勞動,但無疼痛、酸麻感覺。

  3.痿證型頸椎病

  肝腎久虛,筋骨痿弱,漸覺肢體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溫,肌肉痿細。如兼氣血不足,經脈空虛,筋骨失養,宗筋弛縱,則症狀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

  4.眩暈型頸椎病

  腎水虧損,肝陽上亢,致頭目眩暈,尤以位置眩暈為特點,還可見頭痛,急躁易怒,偶有腎氣虧損、氣血俱弱而突然暈厥、跌倒者,但較為少見。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比較多見的是眩暈時作,頭重腳輕,走路欠穩,或同時有偏頭痛,呈脹痛或跳痛,與眩暈同時出現或交替發作,可合併有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

  5.五官型頸椎病

  較少見,症狀多不典型。或眼瞼無力,眼脹痛,易流淚;或耳鳴,聽力下降;或感咽部不適,有異物感,易噁心;或面部發熱,皮膚多汗或少汗,血壓忽高忽低,心跳加速等。


頸椎病治療常用中藥方劑:

方劑1

羌活、獨活、桑寄生、秦艽、川芎、赤芍、當歸各15克,防風、杜仲、川牛膝各12克,細辛、桂枝、甘草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淤血阻絡加桃仁12克,紅花10克,雞血藤30 克,元明15克,痰濁阻絡加制半夏、天麻、茯苓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2

寄生、川斷、熟地、川芎、僵蠶各12克,丹參20克,葛根、威靈仙、木瓜各15克,黃芪30克,牛膝10克,乳香、沒藥各9克制用法:水煎服。同時可將上方藥渣用紗布過濾,包好,加白醋50克,上籠蒸20分鐘,取出稍涼後熱敷頸部,每日2次,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3

紅花、赤芍、乳香、沒藥各9克,當歸、伸筋草、木瓜、狗脊各12克,川芎、防風各6克,三七3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4

白花蛇,焙黃10克,乳香、沒藥、肉桂、川烏、草烏、胡椒、白芥子各5克,麝香1.5克,冰片少許制用法:共為細末,同時取藥末撒在麝香虎骨膏上,貼於患處,每周換藥 2次。同時內服下述湯藥:葛根、威靈仙各30克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5

全蠍、片薑黃各10克,白芥子、五靈脂各15克,炒皂刺、熟地各30克,穿山甲、麻黃各6克,制川、草烏各15克(先煎40分鐘)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6

全蠍10克,蜈蚣2條,鹿銜草、川芎、當歸、自然銅、烏梢蛇各15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7

羌活、膽南星、龍膽草各6克,白芷、桃仁、赤芍、延胡索各10克,川芎、白芥子各5克,威靈仙15克,桑枝、葛根各15-30克制用法:水煎服,隨主加減。可配合食療,方為懷山藥30克,熟地、枸杞、蓮子肉、黨參、黃芪各15克,當歸6克,燉母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8

蒼朮、炒白芍、茯苓各20克,川芎15克,桔梗、乾薑、厚朴、甘草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9

紫貝齒(先煎)、磁石(先煎)各30克,粉葛根、炒白芍、絲瓜絡各15克,炙甘草9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症:頸椎病脊髓型

方劑10

桂枝、白芍、黃芪、知母各9克,葛根18克,生地24克,鉤藤、桑寄生各12克,生石膏、桑枝、茅根各30克,琥珀6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11

鹿銜草、丹參、熟地、當歸、白芍、川芎、薏苡仁、威靈仙各9-12克制用法:水煎服。適應症:頸椎病

方劑12

用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用法:藥浸酒內一個月,服15毫升,一日兩次,1月為一療程。

方劑13

用白芍240克,伸筋草90克,葛根、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各60克,甘草30克,藥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3克。一日三次,一月為一療程。

方劑14

用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細辛、薄荷、甘草,茶葉各適量,加水濃煎成浸膏,每服2克,一日三次;2個月為一療程。

方劑15

將葛根130克,骨碎補、白芍各90克、雞血藤、巴戟天各80克、當歸、羌活、桂枝各60克,炮山甲、乳香、沒藥、蛇3條,藥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6克,一日3次,溫開水送下,一劑為一療程,一至三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