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秘聞:孝莊皇太后有沒有下嫁多爾袞?六個依據告訴你答案

海賊說歷史 發佈 2020-06-04T22:34:00+00:00

清朝初年,宮廷之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謎團,那就是孝莊皇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有人要說了,不就是嫂子嫁給小叔子嗎?

清朝初年,宮廷之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謎團,那就是孝莊皇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有人要說了,不就是嫂子嫁給小叔子嗎?有什麼好奇怪的,這是滿族人的習俗,非常正常啊。

這件事之所以稱之為謎團,當然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有著太多的證據,指向孝莊皇太后確實曾經下嫁給多爾袞,另一方面在正史記錄中對這件事卻沒有絲毫記載。

那麼這件事的真相究竟為何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不得不說一下一部電視劇《孝莊秘史》,這是一部包含很多史實的經典電視劇,所以本文討論的許多觀點都能在這部電視劇中得到印證。

有部分歷史學者認為孝莊皇太后確實曾經下嫁給小叔子多爾袞,有六個依據:

1、政治聯姻

公元1653年,清太祖皇太極的突然暴斃,功勞最大、地位最高的二人,多爾袞與豪格陷入皇位之爭,然而最後皇位竟然旁落到絲毫沒有存在感的6歲孩童福臨(將來的順治帝)手中。這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能讓多爾袞心甘情願把這個皇位交出去的理由是什麼呢?很有可能就是孝莊的存在。

對於多爾袞來說,他自己沒有兒子,和孝莊皇太后聯姻就能夠實現一石三鳥,收養兒子、抱走美人、把持朝政。

對於孝莊來說,兒子雖然繼位為皇帝,但是母子二人危機重重,因為太多人都在盯著這個皇位。大清王朝逐漸擴張,能夠穩住局面的只有多爾袞一個人。這個時候,對於孝莊來說,叔嫂聯姻,穩固關係,保護皇帝和自己,幾乎是唯一的方案。

2、滿朝習俗

漢朝文化自從宋朝以來,就開始有了三綱五常的說法。多爾袞所在的那個時代,清軍剛剛入關,沒有倫理上的束縛,就算是多爾袞與孝莊想要聯姻,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的阻力。

所以,這一點上來說,叔叔娶嫂子是存在可行性的。

3、多爾袞的稱呼

順治帝登基後,多爾袞被擁立為攝政王,他的稱呼從叔父攝政王,演變為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在很多可以考證的史料中,記載多爾袞時的稱呼都是「皇父攝政王」。

可見,這是天下人對他稱呼,而並非只是皇帝一人對他的稱呼。這樣的話「皇父攝政王」這個稱呼就意味深長了,除了表明他的權力大到極致,還有就是表現了多爾袞他和順治帝的關係,其實反應的是他和順治帝的母親孝莊太后公開的親密關係。

「皇父攝政王」這個稱呼中也蘊藏著部分真相。

4、張煌言的詩句

張煌言是大明朝廷的死忠粉,堅持與清朝政府鬥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順治年間,他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講述的就是孝莊太后結婚的事。

上壽觴為合卺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

張煌言作為明朝臣子,寫首詩吐槽了一下敵人陣營的荒唐事件,至少在他看來是很荒唐的。

當然從這首詩里,並沒有直接說出結婚的對象是誰,可是大清王朝有資格讓孝莊皇太后下嫁的,有且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攝政王多爾袞。

所以這首詩也是能反映出太后下嫁的端倪。

5、順治莫名痛恨多爾袞

順治帝是非常痛恨多爾袞的,原因並不是多爾袞把持朝政這麼簡單,更多的真相隱藏在他的聖旨中。

多爾袞死後三年,順治帝把他的屍體挖出來砍頭鞭屍,還削掉了他的一切頭銜。罪名有兩個,一個是自稱皇父攝政王,另一個是擅闖皇宮內院。

多爾袞為什麼要闖內宮,他去內宮找誰的?讓順治帝對這件事這麼敏感,很有可能就是去找他媽孝莊太后的。

對於順治帝來說,自己的母親下嫁給小叔子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一件事。因為順治帝的成長氛圍已經有著濃濃的漢族文化氣息,難免心中會因此產生鬱結。

眾所周知,順治帝特別痛恨多爾袞,母親下嫁可能就是原因之一。

6、孝莊皇太后的下葬之謎

對清史有點了解的人都會知道,孝莊皇太后與孫子康熙皇帝玄燁的關係特別好,遠比孝莊皇太后和兒子順治要好得多。但是奇怪的是,康熙二十七年,孝莊皇太后走完傳奇的一生,享年75歲,她最孝順的孫兒康熙帝玄燁卻遲遲沒有將她下葬,把棺材放置在外足足37年。直到雍正帝繼位,孝莊皇太后才得以入土為安,而且她的墳墓並沒有安置在清朝皇族的祖墳清東陵,而是安置在風水牆之外。

這一奇怪的秘聞,又不得不引人遐想。這其中細節值得推敲與深思,這位偉大的皇太后絕非沒有資格入土清東陵,只有她自己不願意這一種可能,為什麼不願意呢?有可能是曾經下嫁過的經歷,讓她不願意去面對過去。


理智的朋友們會看出,以上六個論據沒有一條能直接證明太后確實下嫁多爾袞了。那就對了,所以這依然是未解之謎啊!還依然有那麼多學者在考證呢?

對於我們來說,歷史的真相永遠都無法知道,但是我們可以臆想猜測一個合理的故事來解釋這些論據,這就是電視劇《孝莊秘史》這樣的歷史劇的定位。

以下是本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仔細考證過,權當聽個故事,不要較真。

首先我認為孝莊皇太后確實下嫁給了多爾袞,原因以上已經列出。

完整的故事是這樣的

皇太極暴斃,多爾袞想要奪取皇位,但是對手豪格死活不同意,因此二人商量一致選擇讓毫無背景的福臨繼位。事後,眾人推選多爾袞為攝政王,多爾袞把大清朝的勢力越做越大,野心也越來越膨脹。

身為成吉思汗後代的孝莊太后非常聰明,她意識到多爾袞奪權的可能性,所以她不能坐以待斃,需要尋找方案,於是她選擇了和多爾袞進行政治聯姻,沒有兒子的多爾袞也同意了這樁婚事。

這樁婚事天下人都知道,因而會有一些詩句流傳開來,張煌言的那首詩就是其中一句。

在漢族文化的薰陶之下,順治帝覺得自己的母親和十四叔的婚姻非常丟人,因此開始產生了逆反情緒,在朝事中不斷和多爾袞產生摩擦,最後變成了厭惡。二人矛盾不斷,好在多爾袞英38歲就年早逝了,順治帝得以親政。

多爾袞死後,大權在握的順治帝捏造污名在多爾袞頭上,把他鞭屍砍頭泄憤。但是多爾袞和自己母親的關係依然存在,這讓順治帝感覺到非常難受,因此想盡各種辦法抹殺這段關係。順治帝修改了幾乎所有的正史文獻,讓後人幾乎無據可考,並且讓所有知情人閉嘴,把這件事當做「不能說的秘密」保護起來。

另外,最關鍵的一點是,封住一部分人的口舌容易,封住所有人的口舌很難,所以文字獄事件就開始出現了。這樣就使得天下人都不敢隨便議論敏感的事情,包括太后下嫁的舊事,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都漸漸淡忘,能夠揭示下嫁真相的證據幾乎全部被毀。知道那件事的人也漸漸老死,不再被提及,留下的只有上述的那些論據。

這便是我以為的這個下嫁的真相。

最後再強調一遍,這個結論只是本人的猜測,畢竟學者都沒有準確結論。

不管孝莊皇太后有沒有下嫁給多爾袞,她都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女性。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海賊說歷史,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