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忙碌就是賺不到錢?王陽明的3個減法口訣:職場會減才能贏

學習委猿 發佈 2020-05-03T14:04:17+00:00

王陽明,一代聖人,心學大師,在幾百年前就告訴我們人生要做減法:減目標王陽明的弟子問他:「知識不長進,如何?」王陽明回答說:「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

大家還記得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嗎?猴子先是到了玉米地,掰了一個玉米;後來到了桃樹下,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然後又看到一片西瓜地,於是丟下桃子去搬西瓜;最後看到蹦蹦跳跳的兔子,扔了西瓜追兔子。兔子沒追到,自己忙活了一路反而兩手空空。

這多麼像什麼都想要,什麼也沒得到的我們。王陽明,一代聖人,心學大師,在幾百年前就告訴我們人生要做減法:

減目標

王陽明的弟子問他:「知識不長進,如何?」王陽明回答說:「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翻譯過來就是:做學問,要找到最本質的東西,然後從本質著手,循序漸進即可。

這個道理是通用的,同樣適用於職場。職場中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升職加薪了,但是我們往往發現,越著急,反而越無法升職加薪。

有一句俗語叫「病急亂投醫」,當我們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時間、智力活動變現時,就會被錢牽著走,什麼來錢幹什麼,最後就跟猴子一樣,白忙活一場。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找到「本原」,也就是抓住最本質的東西,然後去發力。

比如自媒體行業,很多人看到別人爆了10W+,就急急忙忙仿著寫一篇。有人聽說情感領域比職場領域流量大,就盲目的改領域,最後反而發展不起來。自媒體關鍵就兩個點:穩定的輸出量和輸出的質量,只要抓住這兩點,任何領域都能發展起來。

減物慾

《傳習錄》中記載,王陽明曾對弟子希淵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洒脫,何等簡易。"大致意思是:我們每減去一分人慾,才能恢復一分天理,最後變得輕快洒脫。這裡的天理,則是本心。王陽明認為人人都是聖人,因為我們的本心能分辨出是非對錯,但是因為「人慾」的覆蓋,導致我們看不到我們的本心。

當我們慾望太多時,我們會迷失本心,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精要主義》一書的作者也曾說過:更多的努力不一定能帶來更多的收穫,但是「更少,但更好」卻可以。

我們要學會對人生斷舍離,化繁為簡,才能看清自己的內心,找到畢生所求。羽泉的《解放》中有一句歌詞:背著慾望的行李箱,裡面裝滿愛和善良,向著信仰的那個方向,還能畫出自己的模樣。

做減法,才能畫出自己的模樣。

減執著

王陽明的小迷弟徐樾,用靜坐的方式修煉心學。他自認為自己已經悟得了心學的真諦,興奮地去找王陽明論道。但是徐樾舉一個例子,王陽明就否定一個,舉了十幾個,已經已無例可舉。

王陽明指點道:「你太執著於事物」,然後為了讓徐樾明白,王陽明指著蠟燭的光,解釋道:「這是光。」然後在空中畫了個圈說,「這也是光。」又指向被燭光照耀的湖面說,「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處,「這還是光。」

王陽明最後對徐樾說:「不要執著,光不僅在燭上,記住這點。」徐樾拜謝而去。佛教里有個概念叫「著相」,我理解的就是執著於形式。

王陽明這裡說的不要執著,就是不要執著於形式,所謂「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我們不僅要努力,還要講究策略的努力,更要靈活多變的努力,要不然每天忙忙碌碌,到最後可能一無所獲。

每日更新、只說職場、歡迎關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