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發表全球首個新冠疫苗人體試驗結果:安全、可誘導免疫應答,但一隱患需重視

環球科學 發佈 2020-05-24T09:33:19+00:00

5月22日,《柳葉刀》雜誌發表了由中國工程院陳薇院士團隊和康希諾生物公司聯合開發的,基於5型腺病毒載體的重組新冠病毒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

5月22日,《柳葉刀》雜誌發表了由中國工程院陳薇院士團隊和康希諾生物公司聯合開發的,基於5型腺病毒載體的重組新冠病毒疫苗(Ad5-nCoV)I期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這款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並且108名志願者體內均產生了免疫應答。這也是全球首個新冠疫苗人體臨床試驗結果。陳薇院士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仍需謹慎解讀這一結果。


5月22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無新增確診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這是新冠疫情暴發後,新增確診病例首次降為零。但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腳步絲毫沒有放緩。就在本周三,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表示,WHO在過去24小時內收到10.6萬例新增病例的報告,系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最大增幅。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以及在今後反覆出現的可能性,新冠疫苗的研發成為重中之重。WHO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於本周表示,目前已有超過120個新冠病毒候選疫苗正在研發,其中有8款疫苗正在或即將進行臨床評估。

目前,中國的新冠疫苗研發工作正沿著5條路線推進,它們分別是滅活疫苗、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其中,腺病毒載體疫苗的進度最快。

此前的一系列研究已經發現,新冠病毒通過表面的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的ACE2受體結合,從而感染人體細胞。而腺病毒載體疫苗是作用機理,是通過腺病毒攜帶編碼刺突蛋白的基因,這樣人體接種疫苗後,體內細胞就可以產生刺突蛋白,從而誘導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抗體。

最新一期《柳葉刀》雜誌報導的,正是中國工程院陳薇院士團隊和康希諾生物公司聯合開發的基於5型腺病毒載體(Ad5)的重組新冠病毒疫苗(Ad5-nCoV)I期臨床試驗結果。

Ad5-nCoV的I期臨床試驗於3月中旬啟動,108名年齡在18~60歲之間的武漢地區常住居民作為志願者,被分為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三組接受疫苗的肌肉注射。接種疫苗後,志願者在14天的隔離期間自我報告不良反應。此外,研究人員在分別在注射後14天和28天採集血液樣本,以檢測志願者體內能否產生抗體免疫應答以及細胞免疫應答。


安全性

在I期臨床試驗最重要的安全性評估中,有87名志願者(81%)在接種7天內報告了不良反應,其中低、中、高劑量組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比例分別為83%、83%和75%。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58名志願者出現該症狀,占比54%)、發熱(46%)、乏力(44%)、頭痛(39%)以及肌肉疼痛(17%)。大多數不良反應的症狀為輕度或中度。在高劑量組中,一名志願者出現了重度發熱,並伴隨疲勞、氣短和肌肉疼痛;另一名志願者報告有重度疲勞和關節痛。以上兩個不良反應案例均出現在接種後24小時內,且均在48小時內自行恢復。在108名志願者中,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報告。綜合I期臨床試驗的表現,Ad5-nCoV在不同劑量組中均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


抗體免疫應答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接種疫苗14天後,志願者體內針對刺突蛋白的特異性抗體以及針對SARS-CoV-2的中和抗體濃度均顯著上升,並在接種28天後達到峰值

所有劑量組的志願者在接種疫苗14天後,均產生了針對刺突蛋白的特異性抗體。而在接種28天後,大多數志願者的抗體均有至少4倍的增長(表示能夠對抗該病毒)。其中,低、中、高劑量組中抗體出現4倍增長的比例分別為97%、94%和100%。此外,低、中、高劑量組中分別有50%、50%和75%的志願者在28天時產生針對SARS-CoV-2的中和抗體


細胞免疫應答

在產生抗體的同時,研究人員關注的另一個指標是,Ad5-nCoV能否誘導志願者產生T細胞,從而提升細胞免疫應答。

對於大部分志願者,答案是肯定的。臨床結果顯示,接種疫苗14天後,疫苗誘導的T細胞應答達到峰值。接種疫苗28天後,在低、中、高劑量組中,分別有78%、92%和100%的志願者體內的T細胞免疫應答呈陽性,或是在血液中檢測到中和抗體。


需謹慎解讀

對於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陳薇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Ad5-nCoV在14天內誘導產生抗體免疫及細胞免疫應答,這表明Ad5-nCoV是具有潛力的新冠候選疫苗

但陳薇也強調,需要謹慎解讀這一結果:「疫苗誘導免疫應答的能力,並不意味著它一定能保護人類免受新冠病毒感染。這項結果為新冠疫苗研發提供了積極前景,但距離該疫苗上市,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解決對腺病毒(Ad5)具有預存免疫力的接種者免疫效果減弱的問題。在這項研究中,低、中、高劑量組中分別有56%、53%及44%的志願者在接種前,已經具有高水平的Ad5預存免疫力。在這類人群中,疫苗誘導產生抗體及細胞免疫應答的比例明顯更低。

論文第一作者,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鳳才教授也表示,Ad5預存免疫力可能減慢對SARS-CoV-2的免疫應答、降低應答的峰值。此外,高水平的Ad5預存免疫力也可能會對免疫應答產生持續性的負面影響。

由於腺病毒是引起普通感染的一類常見病毒,在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中,預先具有對腺病毒(Ad5)免疫力的比例相當高。因此,如何讓疫苗在這類人群中也能產生更有效的保護效果,將是接下來的研究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4月12日,Ad5-nCOV啟動II期臨床試驗,成為全球首個進入II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由於I期臨床試驗中,高劑量組出現高熱症狀的比較較高,因此II期臨床試驗選擇了中、低劑量的疫苗,並引入對照組。II期臨床試驗共有500名志願者參加,與I期臨床試驗相比,包含了部分年齡在60歲以上的志願者。每位志願者需要在接種當天、第14天、第28天和第6個月分別配合完成一次研究訪視,共需採血4次。研究人員將通過II期臨床試驗進一步檢驗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原始論文: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208-3/fulltext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