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說·生命守護者的青春丨護士「發明家」:用「硬核」專利點亮生命之光

河北青年報 發佈 2021-10-20T06:22:37+00:00

她就是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重症醫學二科主管護師李曉樂,用充滿活力的青春和創造力,化作向陽而生的力量,幫助重症患者一點點走出病魔的陰霾,一步步蓄積生命的希望。

每一天,她都步履匆匆,穿梭往返於治療儀器和病床之間,穿刺、翻身、吸痰……重複各種突發的急救措施,搶救在生死邊緣徘徊的病人。在護理重症病人的同時,她還化身為「發明家」,利用業餘時間發揮創新思維,摸索出既能提高護士工作效率,又能幫助患者減輕痛苦、節省醫療費用的「硬核」點子,這些點子已獲得新型實用專利並量產應用於臨床。

她就是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重症醫學二科主管護師李曉樂,用充滿活力的青春和創造力,化作向陽而生的力量,幫助重症患者一點點走出病魔的陰霾,一步步蓄積生命的希望。

一件小發明護士多了件「趁手兵器」

隔著厚厚的玻璃,可以看到重症醫學二科病房內整齊排列的病床,一台台閃著紅燈的監護儀,一陣陣低沉的機器警報聲,護士們輕巧的腳步無聲地穿梭其中。一個病床前,兩名護士熟練地給一位重症病人翻身、拍背,然後兩人提起醫用墊單的把手處,一人看護病人頭部和各種管路,然後默契地說「一二三、起」,兩個人輕巧而迅速地給病人挪好位置,擺好體位。而他們用的藍色醫用墊單就是李曉樂的發明之一。

腦出血、顱腦外傷、腦腫瘤這些讓人提及色變的疾病,其中的危重患者都是重症醫學二科收治對象。這些病人幾乎都是昏迷者,需要每兩個小時就進行一次翻身、拍背,還要給患者擺好頭高腳低的體位。而且由於胖人居多,這一項動作原來至少需要三四個護士共同托舉來完成。因頻繁的抬挪,護士都有不同程度的腰肌損傷。而這款藍色醫用墊單可以承重三百斤,上面還有著力點,可以輕鬆地解決挪動患者、給患者翻身的問題。「去年開始用了曉樂的這個發明,大家都說翻身、挪動患者輕鬆多啦。人員的工作效率也高了不少。從我們科轉去普通病房的患者家屬也表示,用這個給病人翻身時可以節約體力。」護士長劉海霞發自肺腑地誇讚李曉樂的小發明是一件「趁手兵器」。

發明的靈感來源於對患者的心疼

「節省體力其實是個『意外』的功能,我最開始做主要是心疼患者起紅疹。」戴著口罩的李曉樂只露出濃黑而平直的眉毛和一雙笑意盈盈的明眸,目光親切卻充滿堅毅。原來,有一天值班醫生告訴她,有個病人對常用的護理墊過敏,身上起了好多紅疹。然後她就開始琢磨給病人換個舒適的墊子。

常用的護理墊是一次性的,表面是無紡布棉,為了防水隔濕透氣性也不好。想到嬰兒用的純棉衣服最柔軟舒適,她就開始用純棉布料給病人縫製墊單。用上之後發現病人疹子雖然退下去了,可單子卻容易縮水和有皺褶。重症病人不能動,而且由於電解質紊亂、發熱,又常常出汗,皮膚變得又敏感又脆弱,一個小小的皺褶都可能給皮膚造成創傷。於是,她為了達到理想效果,幾乎買遍了市面上所有柔軟親膚的布料,逐個去自己感受和試驗。為了解決布料會卷邊的問題,她又給墊單加上了包邊,但寬窄和樣式也嘗試了數十次。就這樣反覆試驗和改進,她終於把方便又實用的醫用墊單做了出來。

重症昏迷的患者用上這種墊單,皮膚再也不會悶汗了,貼身的一面柔軟而舒適,底層的承重性也很好,包邊處還有把手方便提拉。如今,這種醫用墊單已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投入生產並銷售,河南、河北等多地患者已受益。

繁忙的工作中,李曉樂總是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慮,通過改造和發明為病人減輕痛苦和經濟負擔。2019年李曉樂學習了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並順利拿到了資質。在工作中,她開始心疼病人置管處的皮膚不透氣,在無數個夜晚的頭腦風暴和反覆試驗後,PICC 專用護理包「橫空出世」,2020年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而此前,她發明的氣壓治療儀用一次性隔離套也已經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21年又在河北省第五屆「駝人杯」護理創新改革評比中獲得二等獎。

時時不忘初心為搶救生命拼盡全力

李曉樂工作的重症監護室沒有家屬,沒有護工,病人的一切需求都是由護士完成。她穿梭在各種報警的儀器設備中,翻身拍背,吸痰,清理排泄物,觀察意識、瞳孔、管道等,隨時備戰準備搶救,動作熟練,英姿颯爽。「不要厭煩病人排泄物的清理,重症病人無法說話,而這些就是他要告訴我們的病情變化。病人把命都交給我們了,咱們必須要拼盡全力。」快要下班的時候,李曉樂和學生總結病人情況。「李老師是技術厲害的『女漢子』,只要她在我們組就有了定心丸。我們在裡面基本上一個班都要走兩萬多步,但是下班後李老師還為了病人做那些發明,特別讓人佩服。她也是嚴師,要求我們有慎獨精神,對我幫助很大。」剛下班的董彪告訴記者,他對李曉樂曾經的帶教充滿感激。「記得我第一次獨立值班,有個老太太在我查房的時候還和我聊天呢,我剛走出病房,她就突然沒有心跳了。當時三個醫護輪流給她做心肺復甦,還是沒有搶救過來。從那以後,我就苦練護理技能,晚上回家就在自己身上扎針練穿刺。工作的每時每刻我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都不能忘記自己學醫的初心: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回憶起當年沒能搶救成功的老人,時隔12年李曉樂仍然控制不住悲傷的淚水。「每次看到重症病人的生命體徵恢復平穩,神清語利、四肢無癱地轉出重症監護室,我都特別快樂,那種成就感是任何事情都替代不了的。所以,我在護理、帶教工作之餘,願意為了守護生命去做更多的事。」記者和身著帶有淡淡消毒水味白大褂的李曉樂在重症監護室門前告別,始終堅守著救死扶傷初心的她,渾身充滿著青春的力量。

護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工作中應牢記自己的初心

■記者:作為一名青年護士,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

■李曉樂:記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一天上學的路上,遇到急救醫生在路邊為一個老人做心肺復甦。當時我就覺得好厲害、好神奇,能把一個人給救回來。後來填報志願的時候,我就選擇了護理專業。當我越來越深入地了解這個專業時,了解到生命的無常、生病的無助時,我對自己的所有付出都覺得很有意義。護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工作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我為自己能夠貢獻一份力量而自豪。

■記者:如何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力量,展現當代青年護士的風采?

■李曉樂:作為一名護士,在工作中首先應當牢記自己的初心。我們初入大學時的宣誓詞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要以患者的康復為使命,用自身的努力來照亮患者的康復之路。」護理工作是一項責任心非常強的工作,來不得一點虛假馬虎,否則將會造成嚴重後果。既然選擇了護理職業,就要全身心投入把它做好。

其次,要堅持學習。醫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醫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新知識層出不窮,各種新型醫療設備、新護理技術日新月異,所以護士應堅持「學習永遠在路上」,做業務的多面手,扮演好「1+N」的角色。

■記者: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怎樣傳承、發揚塞罕垻精神,當好生命守護者?

■李曉樂:青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在埋頭苦幹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學會跳出圈子發現問題,不斷優化解決,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為我們的醫療事業、護理事業,增添新的活力。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建黨一百周年」這個百年機遇期,我更應該從黨的歷史中汲取力量,不斷夯實救死扶傷初心,學習林巧稚、屠呦呦她們不怕苦、甘於奉獻、安於寂寞的品行,踐行和傳承塞罕垻精神,做好生命守護者。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王珊 供圖/李曉樂

編輯/肖延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