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法國軍隊,為何一戰能守住本土,二戰卻遭遇亡國危機

歷史大學堂 發佈 2021-10-19T05:49:09+00:00

然而,法國軍隊在一戰和二戰當中的表現卻是相差很大的,一戰時期,法軍頑強抵抗德軍進攻,在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中和德軍反覆拼殺,成功守住了本土。

20世紀的前50年,人類經歷了兩次規模宏大的世界大戰。而歐洲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核心戰場,作為歐洲主要國家的法國自然也參與其中。

然而,法國軍隊在一戰和二戰當中的表現卻是相差很大的,一戰時期,法軍頑強抵抗德軍進攻,在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中和德軍反覆拼殺,成功守住了本土。但到了二戰時期,法國軍隊卻喪失了戰鬥意志,在德軍「閃擊戰」的瘋狂攻擊下,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遇了亡國危機。最終,戴高樂指揮的法軍在盟軍的支持下解放國土。由於法國在二戰期間遭遇亡國危機,二戰後的法國國際地位和20世紀初期不可同日而語。

那麼,同樣是法國軍隊,為何法軍能在一戰期間守住本土,二戰期間遭遇亡國危機呢?

上圖_ 普法戰爭,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

第一,法國國內的戰鬥意志,或者說抵抗意志,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相差很大。

一戰時期的法國,民族情緒極其高漲。由於普法戰爭給法國帶來了恥辱,一戰時期的法國人民就把參加戰爭看作是「為普法戰爭的失敗復仇」,但到了二戰時期,法國人民厭戰情緒嚴重,這種厭戰情緒也直接的影響到軍隊高層的決策,乃至前方將士的士氣和作戰決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列強各國在19世紀後半期矛盾的總爆發,而法國和德國的矛盾是整個一戰前夕歐洲各國矛盾的焦點,或者說是主要矛盾。1870年,法國領導人拿破崙三世為阻撓德國統一,主動挑起了普法戰爭,普魯士軍隊和法軍展開戰鬥。然而,由於拿破崙三世指揮失誤,法軍主力在色當戰役中損失很大,普魯士軍隊很快掌握戰爭主動權。

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普魯士人。法國民眾的民族自尊心遭遇重大創傷。小說《最後一課》就是法國民眾愛國心遭遇挫折的真實反映。

上圖_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普法戰爭的失敗讓法國當局和民眾耿耿於懷,對於法國而言,他們所能做的就是在軍事上打敗德國,重現拿破崙時期法蘭西的雄風。然而,普法戰爭後的德國軍力增長很快,單靠法國一個國家的力量是無法和德國直接抗衡的。為了打壓德國的崛起,法國聯合與德國有矛盾的沙皇俄國,英國等國家,組成協約國陣營,在1914年直接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

一戰爆發後,法軍和德軍首先爆發了邊界戰役。邊界戰役結束後,法軍退守馬恩河,粉碎了德軍的進攻。由於德軍將重兵集團投入到東普魯士方向和俄軍展開激戰,1915年的一戰歐洲戰場局勢相對緩和。

上圖_ 一戰中,戴著防毒面具的德國炮兵

到了1916年,德軍重新發動攻勢。為了徹底打垮法國,德軍集中兵力強攻凡爾登。雙方展開激烈拼殺。對於法國軍隊而言,凡爾登保衛戰有兩重含義:從戰術和戰役角度看,凡爾登背後就是首都巴黎,凡爾登保衛戰不能失敗。否則,法國就有亡國的可能。從戰略角度看,凡爾登保衛戰事關整個一戰法國戰場的成敗,更關乎法蘭西的民族自尊心。法國參加一戰本來就是為民族尊嚴而戰,法軍必須在凡爾登和德軍殊死一搏。

在貝當的指揮下,法軍在凡爾登殊死抵抗。德軍強行動用毒氣彈也沒能衝破法軍的防線。為了支援凡爾登戰場,法軍和英軍又在1900多門大炮的配合下,於1916年6月發動索姆河戰役。最終,法軍以傷亡40多萬到50多萬人的慘重代價守住了凡爾登,英法聯軍以傷亡60多萬人的代價在索姆河牽制了德軍的行動。

經過法國軍隊的浴血奮戰,一戰終於以法國的勝利而告終。法國的民族自尊心得到了恢復。一戰後的法國終於在國際舞台上找到一席之地,在巴黎和會期間,法國代表自信滿滿的對德國提出了嚴厲的制裁方案。

上圖_ 1915年8月份,法國士兵正在裝填炮彈,同時戴著防毒面具以防毒氣攻擊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戰讓法國重新找回了民族自尊心,但一戰的慘重傷亡讓法國民眾對戰爭的殘酷有了全面的認識。整個一戰期間,法國軍隊和戰時生產、前線勤務人員的加起來傷亡500萬人,其中法軍官兵陣亡130多萬人。無數妻子失去了丈夫,無數的父母失去了兒子。

由於一戰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場空前殘酷的世界大戰,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場各國以全國總動員的形式參與的戰爭,為了挽回普法戰爭中失去的民族自尊心,法國人付出了極大地代價。因此,在一戰結束之後,法國從上到下就掀起了一股和平主義思潮,這種和平主義思潮在二戰爆發前發展到了極致:為了求得和平,為了讓希特勒德國不對自己進行軍事侵略,法國政府竟然可以出賣他國的利益,漠視希特勒占領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後,雖然法國和英國對德國宣戰,但不希望打仗的法軍依然在西線按兵不動。直至1940年,德軍占領歐洲大陸各國後集中兵力,以閃電戰對法軍展開進攻,法軍就被德軍的攻勢束手無策。被和平主義思潮影響多年的法國當局壓根沒有做好戰爭的思想準備,更沒有做好認真備戰的軍事準備。最終,法國在德軍的閃擊戰打擊下宣告亡國。

上圖_ 二戰德軍進入法國巴黎

第二,法國在一戰期間,其軍事思想、戰略和德國相差不大。

但到了二戰期間,法國的軍事思想和戰略與德國相差很大,這是法國在一戰中戰勝德國,在二戰初期遭遇亡國危機的重要原因,也是直接原因。

一戰時期,各個大國的軍事思想是:在攻擊方面,各國軍隊集中兵力,在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的掩護下向敵人的塹壕展開集中攻擊。在防禦方面,各國軍隊依託塹壕和永久性防禦工事粉碎敵人的進攻。在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中,這種軍事思想就體現的極其全面。

凡爾登是法國在巴黎附近修建的堅固要塞,1916年2月21日,德軍集中20多萬兵力,在1200多門大炮的掩護下集中火力進攻凡爾登要塞。法軍和德軍展開了長達數個月的慘烈拼殺,最終,法軍守住了凡爾登要塞。在凡爾登戰役中,德軍就使用重兵集團,以密集的作戰隊形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掩護下強攻法軍陣地,而法軍就使用步槍、機槍等武器,依託要塞陣地誓死抵抗。這就是一戰時期各國軍隊攻防作戰的典型戰術。

上圖_ 一戰中的法國巨炮

索姆河戰役也是如此,1916年6月下旬,英法聯軍集中1900多門火炮對德軍陣地展開長達一周的猛烈炮擊。到了7月1日,英法聯軍的步兵猛烈攻擊德軍陣地,德軍憑藉索姆河的工事誓死抵抗,雙方在索姆河反覆拼殺。到了9月,為了突破德軍陣地,英軍將18輛坦克投入實戰,坦克的參戰讓德軍驚慌失措。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一戰後期,各國軍隊都有坦克參加實戰。但坦克這種防禦性、機動性和火力都很強的武器裝備並沒有給一戰戰術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直至一戰結束,各國軍隊的戰術依然是步兵在炮兵掩護下強攻敵人的塹壕。

上圖_ 二戰 德國第2摩托化步兵師

然而,到了二戰時期,德國的戰術和軍事思想卻進化了。巴黎和會後,德國國防軍被限制在10萬人。為了在限制兵力的前提下提高德軍的戰鬥力,德軍中包括古德里安在內的一批軍官頗有眼光的組建起摩托化部隊。這種摩托化部隊機動能力強,配備坦克和裝甲車、汽車,可以在航空兵火力的配合下直接繞過敵人的堅固陣地,快速穿插敵人的後方,進而完成對敵人的包圍。

希特勒擴軍備戰後,德軍摩托化部隊被改編為若干裝甲師,隨後又被擴編為裝甲軍。在二戰的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期間,古德里安指揮的裝甲軍就非常靈活的繞過波蘭軍隊和法軍的堅固陣地,進而穿插到敵人的後方,配合主力部隊完成對敵人的包圍。

上圖_ 二戰 德軍裝甲戰鬥群

德軍組建起了摩托化部隊,展開快速機動作戰,而法軍卻固守落後的軍事思想,修建馬奇諾防線以重演一戰時期的「凡爾登輝煌」,但法國人不會想到,法軍想在馬奇諾防線重創德軍,而德軍偏不把馬奇諾防線作為重點。

法國戰役打響後,德軍B集團軍群佯攻,法軍上當了。德軍A集團軍群40多個師組成的重兵不打馬奇諾防線,而進攻阿登地區。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僅用了2天時間就穿越阿登山區110公里長的峽谷,深入法國境內,抵達馬斯河北岸,占領色當。

上圖_ 法國 馬奇諾防線 示意圖

隨著德軍突破馬斯河防線,法國形勢岌岌可危。最終,法軍在德軍的穿插包圍面前損失慘重,法國當局放棄抵抗,向德軍投降。

總而言之,強烈的民族復仇主義情緒讓法國人打贏了一戰,但一戰後法國人的厭戰情緒和落後的軍事思想,讓法國人在二戰初期付出了亡國的慘重代價。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一戰全史1914-1918》 徐謙 遼海出版社

【2】《鐵血西線》 徐焰 遼寧人民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