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牙居然補出了鼻竇炎,是真的嗎?

北京朝陽醫院 發佈 2021-10-19T07:52:46+00:00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精神,營造醫院良好的科普氛圍,同時選拔2021年各媒體科普節目展播人員、各級科普大賽參賽選手。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精神,營造醫院良好的科普氛圍,同時選拔2021年各媒體科普節目展播人員、各級科普大賽參賽選手。院工會、院團委與宣傳中心聯合舉辦「智慧朝陽杯」健康科普能力大賽。現推送其中的優秀作品,以饗讀者。

不久前,門診來了一位20歲的姑娘,小姑娘是因為最近鼻子痛,有臭味,還總是流黃色的黏稠鼻涕才過來看病的。經詢問病史,一月前小姑娘曾種植過一顆牙,隨後出現上述症狀,經鼻內鏡和鼻竇CT檢查,最終我們確診她患了牙源性鼻竇炎。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怎麼種植一顆牙,還得了必須要手術治療的鼻竇炎呢?小姑娘當時就哭著提出了疑問。其實,臨床上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看看吧!

牙源性鼻竇炎(OS)是繼發於鄰近上頜牙病或牙科及其他口腔手術造成的細菌感染性鼻竇炎。由於OS首先和主要以上頜竇為主,因此也被稱為「牙源性上頜竇炎」。

為何引發牙源性鼻竇炎?

引起牙源性上頜竇炎的因素很多,最常見的病因是牙根尖周圍疾病。其次是醫源性因素,包括拔牙、種植牙、竇底提升術、移植物移位、以及唇齶裂患者的正頜手術。還有,在上頜竇底提升術中上頜竇底黏膜破裂、人工骨溢入上頜竇內形成異物導致鼻竇炎。

牙源性鼻竇炎臨床主要表現為鼻塞、頭痛、流臭味黏涕、上頜竇區周期性疼痛等,還有明確的上頜牙痛或牙病治療史,病源牙多為齲齒、殘根、牙齒縱裂、隱裂等,部分可見瘺管,嚴重者面頰部有腫脹、麻木、疼痛感,甚至有齶部膨隆,伴有牙齒鬆動等。

確診:鼻竇CT顯示存在牙源性病灶,包括牙根突入竇內、根尖膿腫,根尖周圍炎,上頜竇底破壞、缺損,口腔-上頜竇瘺,牙科治療後異物、種植體突入竇內等。

治療:

FESS術後注意事項:

1.術後常規使用抗感染治療,使用廣譜抗菌藥物 5—7日。

2.一般在術後24小時取出鼻腔填塞物,告知患者切勿因為不適自行取處填塞物。給予減充血劑和滴鼻劑,每日用藥7-10天。

3.術後會有少量滲血,鼻腔也會產生分泌物混合血液經鼻腔或者口腔流出,坐起或活動時會增多,這些都屬於正常情況,不必引起驚慌,擦拭掉即可。

4.因為鼻腔填塞物壓迫鼻腔周圍神經會引起頭痛等不適,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在填塞物取出後會逐漸緩解。根據疼痛情況可以使用不同級別的止痛措施。

5.出院前指導患者學會正確鼻腔沖洗方法及鼻噴劑使等術後鼻腔護理的正確方法。

6.預防感冒、增強體質,避免不良外界刺激。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7.術後6個月內定期門診複診,定期進行術腔清理換藥。如有不適隨時就診。

日常生活中和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避免此病的發生呢?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朋友的牙齒、牙齦上面出現一個膿包,往往認為是上火了,自己隨便吃點消炎藥或是祛火藥就算了。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膿包有可能是因為牙周炎,形成了牙周膿腫,導致的。這些反反覆覆發作的根尖疾病和牙周疾病,都有可能是導致牙源性鼻竇炎的誘因。所以,建議您在牙出現問題時,一定及時到正規的醫院去進行治療,千萬不要自行用藥。其次,如果已經發生牙源性鼻竇炎時,應積極儘早進行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