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也會長腫瘤!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齊魯晚報網 發佈 2021-10-22T11:20:14+00:00

隨著發病率走高,癌症正越來越多地侵入人們的生活。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於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影響了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原發於外耳、中耳的惡性腫瘤相對少見,約占所有頭頸部惡性腫瘤的0.2%,年發病率約為1-6/百萬人。

隨著發病率走高,癌症正越來越多地侵入人們的生活。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於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影響了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原發於外耳、中耳的惡性腫瘤相對少見,約占所有頭頸部惡性腫瘤的0.2%,年發病率約為1-6/百萬人。鱗狀細胞癌是外耳道、中耳惡性腫瘤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外耳道癌、中耳癌,也可以是周邊組織的癌變侵犯耳部引起。此外,其他的病理類型還有基底細胞癌、腺樣囊性癌,腺癌等。

因為該類疾病少見,病因尚不明確;目前一般認為長期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個人遺傳背景都有可能是該類疾病的相關誘因,頭頸部放射治療史、電離輻射暴露史、長期日光照射也可能有關。另外有研究表明含人類乳頭瘤狀病毒內翻乳頭狀瘤惡變誘發的外耳道、中耳癌有相關性。

對於此病的臨床症狀不典型,可表現為耳部慢性感染表現如耳道流膿、耳道流血性液、聽力下降、耳部疼痛等。長期遷延進展,可導致耳痛加重並向周圍放射,內耳受累致聽力下降加重甚至全聾、眩暈,累及面神經可導致患側面癱,累及顳下頜關節可導致張口受限、進一步向顱內侵犯可導致相應腦神經受累症狀如:頭痛,吞咽困難、聲音嘶啞、伸舌偏斜等。

那麼懷疑該病後需要哪些檢查呢?對於惡性腫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患者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該類疾病雖然發病部位相對表淺,但早期並無特異性症狀,多被患者及家屬忽視,長期不愈、症狀加重後才進一步就診獲得明確診斷。因此,對於長期反覆不愈的「外耳道、中耳炎症」患者,應及時到正規的耳科門診就診。

對於懷疑耳部惡性腫瘤的患者,顯微鏡或者耳內鏡輔助下全面的耳科查體是必不可少的,發現異常病變組織,活組織病理檢查是明確診斷的「金標準」。高解析度的顳骨CT檢查以及增強的MRI掃描對於評估疾病範圍、性質、與周圍重要結構毗鄰關係有重要作用,是疾病分期的重要依據。另外,聽力學檢查、前庭功能檢查、面神經功能檢查以及其它相應受累顱神經功能檢查對於評估疾病的侵犯範圍及預後也有一定意義。

對於外耳道、中耳癌的治療,應儘量徹底、完整切除病灶,根據情況施行術後的補充放療,必要時可加用化療。但任何惡性腫瘤都存在客觀的復發風險,早期病例的復發率相對較低,晚期病例則相對較高,預後不良。

總的來說,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會導致疾病的食物攝入,都有助於讓我們遠離癌症。世界醫學難題「癌症」的攻克,所有的學者一直在路上!

科室簡介:側顱底外科

側顱底外科工作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在我國著名專家樊忠教授的帶領下,在國內最早開展頸靜脈球體瘤切除手術,耳源性腦膿腫的救治,半面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顱神經根手術,是我國側顱底外科的主要奠基單位之一,先後舉辦耳神經外科培訓班30餘期,有力的推動了我國耳神經側顱底外科技術的發展。科室工作重點為側顱底外科新的手術入路研究,重要神經血管保護及功能重建、面神經損傷與修復研究等。

專家簡介:韓月臣

耳神經-側顱底外科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義大利錫耶納大學顱底外科中心訪問學者。曾任第十屆全國耳鼻喉中青年副主委;現任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耳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耳鼻咽喉科醫師分會委員,中國醫促會顱底外科學分會常委,山東省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醫師協會耳鼻喉分會委員,秘書;國內首個歐洲EAONO學會國際會員。《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通訊編委,《中華耳科雜誌》,《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誌》等專業雜誌編委。

醫生擅長:

擅長高難度側顱底手術,包括頸靜脈孔區腫瘤、聽神經瘤、顱內外溝通腫瘤、顳骨惡性腫瘤手術;面神經腫瘤切除、全程面神經減壓、神經移植、跨接等各種面神經顯微修復技術;面神經梳理,MVD手術;舌咽神經切斷等顱神經根手術;岩骨膽脂瘤等岩尖疾病手術等,尤其在側顱底腫瘤重要血管神經的保護和重建,顱內病變的精細化處理等方面,經驗豐富。在國內較早建立了側顱底外科MDT團隊,2021年獲國家衛健委2018-2020年改善醫療服務先進典型表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