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僅重12斤,關羽那把82斤,真相是什麼?

飛魚說史 發佈 2021-10-22T17:58:03+00:00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色猛將,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了一段令人懷念的歷史大劇。或許你會說,在武力值上,能排在關羽前面的人還有好幾個呢,比如說呂布,比如說趙雲,再比如說典韋,怎麼關羽成為了歷史最佳呢?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色猛將,你方唱罷我登場,演繹了一段令人懷念的歷史大劇。

說起這些猛將,你會想到誰?

曹操的五子良將,劉備的五虎上將,還有那個到處認乾爹的呂布,想必是知名度最高的第一方陣的人物。

而在這些人中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等人又是能排在第一方陣的前幾位,尤其是關羽,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之為歷史最佳。

或許你會說,在武力值上,能排在關羽前面的人還有好幾個呢,比如說呂布,比如說趙雲,再比如說典韋,怎麼關羽成為了歷史最佳呢?

這是因為關羽在後世的名氣很響也很正,後世之人將他視為和「文聖」孔子齊名的「武聖」,還將他看成了能帶來好運的「武財神」

做生意的人會拜關羽,從事武職的人會拜關羽,甚至從事屠宰的人和賣豆腐的人也會拜關羽……

由此可見,現如今的關羽已經不單單是歷史人物了,而成為了一種信仰

也正是由於關羽在民間的呼聲太高,讓他擁有了一個幾乎沒有缺點的形象,可是世界上哪有什麼完美的人。

提起關羽,就不得不說一下他高超的武力值,而他之所以能有過五關斬六將之威,他的那把青龍偃月刀自然必不可少。

為了襯托他的神勇,《三國演義》中形容這把刀重達82斤,作為搬袋米上樓都氣喘吁吁的飛魚來說,單單拿起這把刀都困難,更別說掄起來與別人決鬥了。

而在上世紀,貴州一古墓出土了一把青龍偃月刀,其重量或許你猜不到,它僅僅只有12斤,難道關羽的武器根本沒有那麼重,是我們被騙了嗎?

請跟我一起來探尋關於青龍偃月刀的秘密。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

關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

這是《三國演義》中,對青龍偃月刀的描述,至於其它細節,羅貫中並沒有特意描繪,這就給了後世之人充分發揮主觀想像的空間。

而我們現在在影視中見到的青龍偃月刀,大體都是經過藝術加工後的樣子罷了。

在演義中,這把刀的分量很重,單單從出現的時間來說,它比關羽出現的時間都長,為了襯托關羽的霸氣,書中還出現了不少關於這把刀的精彩情節。

單刀赴會、刀挑錦袍、失刀身死、奪刀報仇……

關羽在虎牢關與呂布廝殺的時候,也有詩曰:

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

一人一刀,成為了書中最為閃亮的一道風景線。

而在關羽被殺之後,這把刀落入了吳將潘璋的手中,後來關羽的兒子關興為父報仇,又將它給奪了回去,而它也得以在關興的手上繼續大放異彩。

正是由於《三國演義》太過深入人心,讓不少人都覺得,關羽這把重達82斤的寶刀,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出土的青龍偃月刀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貴州一個叫馬家寨的地方,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就有一把青龍偃月刀,重量僅僅只有24斤。

當然,這墓的主人並不是關羽,經過專家考證,這座古墓與平西王吳三桂有關,墓中出現的大周吳氏等字眼亦證明了這點。

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衡州登基稱帝,國號大周,曾不可一世的平西王,最終也消散在了歷史的迷霧之中,那麼這座古墓中出現的偃月刀和關羽有關係嗎?

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這把偃月刀應該是吳三桂的武器,史書中記載,吳三桂也是一號猛男,他力大無窮,臂力過人,使用的武器也非常重,甚至可以達到50斤。

那麼這把僅僅12斤的偃月刀又代表了什麼呢?

其實這把刀說明了能拿得起重達幾十斤的武器和能拿得起重武器去上陣殺敵完全不是一回事。

這也好理解,比如我們熟知的舉重比賽,運動員們能舉起很重的槓鈴,但是如果說讓他們舉著揮舞一圈,想必連世界冠軍也做不到。

所以說,古墓中出土的這把輕型青龍偃月刀,應該就是打仗時衝鋒陷陣時揮舞用的,這個重量倒也符合人們的一貫思維。

說到這,或許就會有小夥伴要問,我們再說關羽的青龍偃月刀,突然整出一個吳三桂用的,這中間有聯繫嗎?

當然有,至少我們能通過這點來說明,關羽的刀根本沒有那麼重,或者說關羽用不用刀都成為了未知數

關羽的武器不是青龍偃月刀?

我們細究偃月刀的歷史,便能發現,在東漢末年,根本沒有這種刀,根據相關文獻和出土的實物來看,這種刀最早出現在唐宋時期

由於這種刀本身的重量頗重,所以它出現時並非實戰中的武器,而是用來練習臂力的

既然在關羽那時候還沒有這種刀,關羽的武器自然不是青龍偃月刀,至於他為何能為這把刀代言,這還是沾了羅貫中老先生的光。

那麼關羽的武器究竟是什麼呢,根據相關文獻顯示,應該是很普通也很常見的矛、戟等武器。

正史《三國志》中,曾記載了這麼一段話:

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這是關羽斬殺顏良的細節描寫,其中提到關羽將顏良打下馬的動作,即:

刺。

我們都知道用這個動詞來形容刀的話很奇怪,如果真是用刀的話,撩、劈、砍、拋、削、抹、剁、挑、斬等動詞都可以,但唯獨無法用刺來形容,而能襯得住「刺」的兵器,矛和戟則都可以。

縱觀《三國志》中出現的武器,矛、戟是最多的,而在其它史料中也記載了,在漢朝時期「戟制最盛,矛次之」,所以關羽根本用不上青龍偃月刀。

當然這並不是說,那時候沒有刀,而當時的刀大多是短兵器,關羽的主要作戰武器,自然也不可能只是一把短刃。

所以說,關羽是一位被後世傳說神化了的人物,他的青龍偃月刀也只是經過了藝術加工,不過這並不影響關羽在後世中神勇的形象,畢竟他已經化身成為了——武聖。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等。

(圖網,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