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文聚焦陰道菌群:母子健康之關鍵,但也有爭議 | 母嬰之聲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5T22:53:09+00:00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aternal vaginal microbes at birth to restore gut microbiome development in infants born by caesarean section: A pilot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11 月 26 日的《母嬰之聲》,我們解讀了 10 篇文獻,關注:陰道菌群,剖宮產,子宮內膜炎,細菌性陰道病,鼻腔菌群,托兒所,新生兒輸血,乳腺癌,孕激素,褪黑素。


剖宮產嬰兒是否需要接種母親陰道菌群?存爭議!

EBioMedicine——[8.143]

① 納入剖宮產嬰兒,隨機分為干預組(口服3ml母親陰道菌群溶液)和對照組(口服無菌水),並將陰道分娩的嬰兒作為對照;② 比較嬰兒1、3個月時腸道菌群結構和潛在的生物學功能,兩個剖宮產嬰兒組之間沒有發現統計學差異;③ 而剖宮產嬰兒與陰道分娩嬰兒相比,表現出一些細菌豐度的降低,部分生物合成功能通路下調;④ 未發現與干預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⑤ 本研究未發現口服母體陰道菌群對剖宮產新生兒的益處,對陰道菌群播種的價值提出質疑。

【主編評語】

既往研究認為,母親陰道菌群在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尤其是在腸道菌群定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研究結論僅僅局限在觀察性研究的關聯上。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試驗設計,將陰道菌群通過口服的方式播種給剖宮產的嬰兒,結果具有更強的說服力。但有趣的是,干預組嬰兒的腸道菌群並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這不禁給之前研究認為的陰道菌群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打上一個問號。(@Epione)

【原文信息】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aternal vaginal microbes at birth to restore gut microbiome development in infants born by caesarean section: A pilot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2021-06-26, doi: 10.1016/j.ebiom.2021.103443


Nature子刊:動物實驗證明陰道菌群在新生兒發育中的重要作用

Nature Communications——[14.919]

① 構建剖宮產小鼠模型,並灌胃接種不同類型的人體陰道菌群;② 人類陰道菌群暴露有助於在生長、循環免疫和下丘腦轉錄譜中產生持久性的改變,能夠影響小鼠迴腸的轉錄組模式;③ 這種菌群的影響在母體肥胖或陰道菌群失調的妊娠環境中被放大,並且增強的免疫反應增加了後代的死亡率;④ 胎盤和胎兒迴腸基因的表達模式改變與微生物定植後不良新生兒結局存在關聯;⑤ 產前暴露的菌群環境對新生兒免疫具有顯著影響。

【主編評語】

許多研究發現陰道菌群在母嬰健康中發揮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動物實驗,證明陰道菌群在新生兒生長發育、循環免疫以及轉錄組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進一步開展陰道菌群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Epione)

【原文信息】

The composition of human vaginal microbiota transferred at birth affects offspring health in a mouse model

2021-11-01, doi: 10.1038/s41467-021-26634-9


子宮內膜異位症,腸道/陰道菌群或有作用(綜述)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15.61]

① 檢索並納入28項臨床研究和6項動物實驗研究的結果數據;② 無論人群還是動物研究,子宮內膜異位症均檢出微生物組,但是具體何種菌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並沒有明確關聯;③ 然而,大部分的研究發現,宮頸/陰道部位的菌群,尤其是細菌性陰道病相關的菌種和乳酸桿菌種,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及不孕症有關;④ 動物實驗證明,腸道菌群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發展存在雙向關聯;⑤ 目前不同研究間存在各種方法學的差異,限制了結果的解釋和外推性。

【主編評語】

本綜述總結了目前在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研究中,有關腸道菌群和陰道菌群的關聯研究,無論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診斷和預後,人體微生物組可能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值得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考借鑑。(@Epione)

【原文信息】

The role of gut and genital microbiota and the estrobolome in endometriosis, infertility and chronic pelvic pain

2021-10-27, doi: 10.1093/humupd/dmab035


細菌性陰道病,陰道菌群調節是關鍵(綜述)

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5.547]

① 含有不同乳酸菌株的益生菌已被應用於治療和預防細菌性陰道病和外陰陰道念珠菌病;② 這些益生菌可以通過減少有害細菌的數量、維持酸性微環境、抑制免疫反應等,恢復陰道微生態,在實驗中效果良好;③ 然而,在臨床上,其在細菌性陰道病的防治中效果尚可,而在念珠菌病中的作用有限;④ 目前新型的概念「腸道-陰道」軸或許為陰道益生菌的研究帶來新的思路,尋找新型益生菌菌株,維持陰道微生物群的平衡,或許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主編評語】

目前,利用陰道益生菌製劑來調節陰道菌群的研究十分火熱;本綜述總結了陰道益生菌在細菌性陰道炎和念珠菌病的預防和治療上的作用,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來研究的方向,值得相關領域專家和學者參考。(@Epione)

【原文信息】

Does probiotics work for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2021-10-11, doi: 10.1016/j.coph.2021.09.004


鼻腔菌群或可保護兒童耳健康

Microbiology spectrum——[7.171]

① 納入103名2-7歲的兒童採集鼻腔菌群樣本,並對其耳朵、鼻子和喉嚨進行了檢查;② 雖然採集時耳朵狀況均良好,但有中耳炎病史的兒童鼻腔菌群與健康對照有明顯的不同,其具有更高的莫拉克斯氏菌屬豐度;③ 在健康兒童中,鳥桿菌屬未檢出或相對豐度較低,而其與Helcococcus和Dichelobacter菌豐度存在關聯;④ 鼻腔Dolosigranulum pigrum可能是一個潛在有益菌,以預防中耳炎發生。

【主編評語】

本研究通過對兒童鼻腔菌群的測序分析,發現鼻腔菌群在兒童耳鼻喉健康中的潛在作用。與有流鼻涕症狀的兒童相比,鼻子健康的兒童的鼻腔菌群具有更高豐度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此外,研究者還發現了一些潛在的「有益菌」,為預防兒童中耳炎的發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兒童中耳炎是導致兒童聽力受損的主要原因之一,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Epione)

【原文信息】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Microbiome of Australian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Children in Ear and Nose Health and Disease

2021-10-31, doi: 10.1128/Spectrum.00367-21


托兒所的環境中真菌組需關注

Microbiome——[14.65]

① 在兩個托兒所不同的房間連續一年採集樣本,進行真菌組測序分析;② 對於一些利用率低的輔助房內,其真菌組構成與室外真菌組類似,而與高利用率的主要房間的真菌組構成存在差異;③ 主要房間內的子囊菌門豐度較高,而輔助房間內的擔子菌門豐度較高;④ 根據室外的氣候,室內的真菌組變化呈現季節性;⑤ 在夏天和秋天,傘菌目和多孔菌目的豐度增高,而酵母目和煤炱目的豐度在冬天和春天增高。

【主編評語】

托兒所的室內真菌組成主要受到房間利用率、室外季節等因素的影響。考慮到兒童在日托中心度過相當長的時間,暴露在這些真菌組的環境中產生的潛在健康效應,有待進一步的研究。(@Epione)

【原文信息】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indoor mycobiome in daycare centers

2021-11-09, doi: 10.1186/s40168-021-01167-x


JAMA子刊:新生兒輸血,供體的性別和年齡是否影響健康?

JAMA Network Open——[8.483]

① 納入181名需要輸血治療的極低體重兒,根據其血液捐贈者分為女性和男性供體組,主要結局包括死亡、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② 女性和男性供體組之間,嬰兒主要結局的發生率分別為21% 和4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③ 供體性別和供體的年齡、輸血次數之間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④ 女性供體輸血與主要結局之間的保護性關聯隨著供體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隨著輸血次數的增加而減少。

【主編評語】

關於獻血者的特徵和接受輸血的病人健康之間是否存在關聯,一直存在矛盾。本研究關注需要輸血治療的極低體重兒,發現接受供體為女性的嬰兒不良結局的發生率更低,而這種「保護作用」隨著供體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隨著輸血次數的增加而減少。這種規律背後的機制並不清楚,值得進一步研究。(@Epione)

【原文信息】

Association of Blood Donor Sex and Age With Outcomes in Very Low-Birth-Weight Infants Receiving Blood Transfusion

2021-09-01,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23942


BMJ:乳腺癌術後女性應積極參與干預鍛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39.89]

① 納入接受乳腺癌手術的婦女392名,其具有術後上肢併發症的風險,隨機分為干預組(接受結構化鍛鍊干預,包括伸展、強化、體力活動和行為改變)和常規護理組;② 12個月後,干預組上肢功能得分得到顯著改善,疼痛強度更低,手臂殘疾症狀也更少;③ 干預組中沒有發現併發症、淋巴水腫或不良事件的增加;④ 成本效益分析提示,干預降低了每位患者的成本,平均減少387英鎊;⑤ 該鍛鍊干預方案對乳腺癌術後患者有效。

【主編評語】

乳腺癌術後女性常常出現疼痛、併發症甚至上肢殘疾。本臨床試驗旨在探索針對這部分術後患者開展有針對性的鍛鍊干預,是否會降低這些併發症的發生。本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考借鑑。(@Epione)

【原文信息】

Exercise versus usual care after non-reconstructive breast cancer surgery (UK PROSPER):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2021-11-10, doi: 10.1136/bmj-2021-066542


孕期使用17-OHPC孕激素需謹慎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8.661]

① 納入73萬餘名的人群隊列數據,其中孕期注射17α-羥基孕酮己酸酯 (17-OHPC)者占1%,在隨後的隊列隨訪中,有1008名子女被診斷出癌症;② 孕早期暴露17-OHPC,將使後代患癌症的風險增加2.57倍,並且這種關聯隨著注射次數的增加而增加;③ 而孕中期或孕晚期17-OHPC暴露,將增加男性後代患癌症風險,而女性後代風險不變;④ 孕早期首次暴露於17-OHPC者,其子代患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兒科腦癌的風險增加。

【主編評語】

17-OHPC是一種合成孕激素,其在婦產科中被使用;其中在孕期其被用作預防孕婦早產的藥物之一。本研究通過大樣本的隊列分析,旨在揭示孕期17-OHPC使用與子代患各種腫瘤的風險。本研究提示孕期使用17-OHPC需謹慎。(@Epione)

【原文信息】

In utero exposure to 17α-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 and risk of cancer in offspring

2021-11-09, doi: 10.1016/j.ajog.2021.10.035


褪黑素或可用於胎兒缺氧的治療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13.007]

① 構建缺氧妊娠的嚙齒類動物模型,其中干預組從妊娠期開始增加褪黑素治療,對胎兒和子代的主動脈、心臟進行研究;② 褪黑素治療提高了孕婦和胎兒循環血漿中的褪黑素含量;③ 而缺氧妊娠增加了胎兒紅細胞比容,導致胎兒生長受限,顯示子代主動脈壁增厚,成年後擴張型心肌病;④ 分子實驗表明,缺氧妊娠導致子代心肌中內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下調;⑤ 褪黑素干預組對後代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並不明顯,但是增強了心臟的eNOS表達。

【主編評語】

妊娠期缺氧導致的胎兒和子代心血管功能障礙是困擾產科學界的熱點話題。本研究通過動物實驗,初步揭示孕期母親補充褪黑素在其中 可能扮演的作用。雖然效果並沒有非常明顯,但是其在分子水平上,改變了心臟eNOS表達,提示其或許是一個潛在的治療方法。(@Epione)

【原文信息】

Maternal melatoni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against developmental programming of cardi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adult offspring of complicated pregnancy

2021-10-11, doi: 10.1111/jpi.12766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尹小甜,Epione


點擊閱讀過去 8 天的日報:

11-19 | BMJ三文連發:嬰幼兒配方奶存局限,母乳餵養應更被力挺

11-12 | 孕婦為何要加強新冠疫苗接種?Science子刊長文詳解

11-05 | 兒童因何肥胖?NEJM發表重要基因遺傳分析結果

09-24 | 潤物細無聲:父母多陪伴,子女免疫更強大

09-17 | 菌群如何影響嬰兒健康?Cell子刊發表重要綜述

09-10 | 放下手機,多多運動!《柳葉刀》子刊提醒帶娃關鍵點

09-03 | 未婚未育也會「母愛大發」?Nature報導新奇神經機制

08-27 | 964萬名中國孕婦數據警示:早產率6年增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