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定南海疆界 建立不朽奇勳——記衡水籍傑出地理學家鄭資約

fans news 發佈 2021-11-30T22:49:15+00:00

而這位勘定南海疆界、建立不朽奇勳,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的傑出人物——鄭資約先生,是我們衡水市桃城區人。

在祖國南疆,大大小小的島嶼如同珍珠般鑲嵌在廣闊無垠的南海上,構成了美麗的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這些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

  1946年,時為國民政府接收南疆海島的內政部專門委員鄭資約(1901年—1981年)先生,帶領學生登上艦隊開赴南海,完成了對各群島的收複測繪工作,而後繪製南海諸島位置圖、編著《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使南海主權具體化、規範化,成為近代以來中國宣誓確認南海主權的關鍵環節。而這位勘定南海疆界、建立不朽奇勳,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的傑出人物——鄭資約先生,是我們衡水市桃城區人。

  鄭資約身世

鄭資約,字勵儉,1901年生於直隸冀州衡水縣(今桃城區)鄭家河沿村。其父鄭際唐童年家貧,無力求學,常在私塾窗外聽書,16歲考取童試全縣第一名。後就讀於保定直隸學堂,被清政府派遣官費赴日留學。回國後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講師,創辦北師大第一附屬小學,並首聘女教師鄧文淑(即鄧穎超)任教。此間編寫單級小學《國文》教材12冊,民國教育部審定在中國北方發行通用。鄭際唐終生以教育為業,其良好的家風也影響著孩子們,使孩子們都成長為優秀人才。1929年鄭際唐任冀縣「省立六師」校長期間,創辦女子學校,讓其女鄭資慧參加,帶頭改變女子不能讀書的社會陋習。二兒子鄭資坦(1912年-1990年),青年時期奔赴延安投入革命,成為新中國電影戲劇界著名的藝術家。

  深受父親影響的鄭資約先生,從小喜歡讀書,勤勉好學。1930年於北平師範大學畢業,赴日本東京教育大學地埋研究所深造,主修區域地理,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回母校北平師大地理系任教。東北大學遷往北平復校後,鄭資約受邀到該校創辦史地系並任系主任。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鄭資約隨東北大學入川辦學。在川期間,為培養優秀學生,不遺餘力,並與流亡學生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他每周任課30多個小時,晚上還常常召集學生於家中研讀探討重要課題。他帶領學生考察當地區域人文及自然地理,並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四川地域的調研報告。1942年,鄭資約著手編寫《四川地理志》,歷時四年完成,並於1947年獲教育部嘉獎。抗戰結束後,四川各大專學校陸續返回原地復校,此時,西北大學校長劉季鴻邀請鄭資約任教,並擔任該校地理系主任。

  參加接收南海諸島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內政部成立方域司,負責接收中國南海島嶼日占失土。內政部部長張厲生是鄭資約同鄉好友,深知鄭資約在地理學界的學識與聲望,積極邀請鄭資約擔任內政部專門委員,參與接收南海諸島,負責南海島嶼國界的劃定,及整理南海水域的島、礁石群及沙灘名稱的工作。1946年10月初,鄭資約接到邀請後,帶著孫敏賢、於國芳等4名學生一起奔赴南京就任。

  1946年10月23日,經過周密籌劃,以鄭資約為主組成的接收測量團隊登上太平號、永興號、中業號和中建號4艘國民黨海軍艦艇組成的收復艦隊。在總指揮官林遵(林則徐之孫)護衛下,從南京出發,前往西沙、南沙執行進駐接收任務。10月24日經上海黃浦江口出海南航,10月26日,艦隊到達廣州。

  29日晚,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州行轅主任羅卓英,在軍艦上舉辦各屆人士數百人參加的盛大酒會,赴南海所有收復人員一致表示,竭盡全力、不畏艱險維護祖國尊嚴和榮譽,堅決完成這次光榮而特殊的歷史使命。收復艦隊於11月8日到達海南島榆林港。11月中旬總指揮林遵曾擇日兩次下令艦隊出海遠征,都因天氣突變,狂風大作,巨浪翻滾而返航。但始終沒有動搖艦隊收復祖國神聖疆土的決心和意志。

  12月9日早晨8時,天氣晴朗,東北風3級。數百人組成的接收艦隊經過認真準備與周密的籌劃,浩浩蕩蕩駛離榆林港出海南下。永興、中建兩艦在副總指揮姚汝鈺率領下出港後直抵西沙群島主島——林島,執行收復西沙群島任務。收復後,將林島改名為「永興島」,以紀念接收艦永興號,並立「固我南疆」石碑於該島碼頭處。

  此時林遵與接收專員鄭資約率太平、中業兩艦一直向南航行。於12月12日凌晨到達太平島。鄭資約在回顧當年時,一切歷歷在目:「大家等到天亮,先由陸戰隊持槍登島,搜索無人後,其他隊員才登陸。太平島像一隻鞋,東西橫置還略向東南西北方偏,長一千二百五十公尺,最寬處三百六十公尺。全島平坦,舉目儘是高過人身的闊葉植物,偶有椰子樹高立其中」。……「當時島上只發現兩隻狗、兩頭牛和三頭豬,因好幾個月沒有人管已成為『野』獸,島上有井七口,水帶鹹味。」鄭資約與他的測繪團隊在島上住了一個多星期。以太平島作為根據地,再改乘小船到各島接收、測量,他們不懼艱險分工勘察、拍照,收集到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1946年12月,中國政府官員及海軍官兵接收南沙群島時在太平島上攝影紀念,並豎立石碑,重申主權


  接收人員在島上鳴炮、升旗,舉行了隆重的進駐儀式。為了紀念太平艦接收該島,此島命名為「太平島」。艦隊官兵豎立兩通1米多高的水泥石碑。西南一通有「太平島」三個字,樹立在以前法國、日本立碑之處,東北一通四面有字,石碑正面上端刻青天白日徽,下刻「太平島」三個字,石碑背面刻有「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業艦到此」,右旁刻「太平艦到此」。至此,一度被日、法殖民者侵占的南沙群島,再一次回到祖國的懷抱。鄭資約先生回憶:「我們回到南京的時候已經是三十六(1947)年一月底了」,此次遠航接收來回共用五十二天。

繪製南海疆域圖

鄭資約繪製的太平島地形圖

  1946年前,國人對海權意識淡薄,認為南海主權無足輕重,當時的中國,尚缺一個清晰準確完全的南海疆域圖。為此,國民政府內政部成立方域司,任命鄭資約負責困難重重的劃界工作。在收復西沙、南沙群島的工作中,鄭資約與同事們認真勘測各島嶼的地理位置、地形面貌等狀況,為整理南海島礁、石群及沙灘名稱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47年1月底,鄭資約在南京著手整理實地測量的資料,精心繪製中國南海諸島位置圖與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全面而準確地界定了南海疆域。1947年4月14日,民國內政部根據鄭資約呈請的文件召開專門會議,討論西沙、南沙群島等諸群島範圍及主權確定與公布案,確立了中國南海主權的基調和範圍。

  會後,內政部方域司印製鄭資約所繪《南海諸島位置圖》,成為現代中國南海地圖的重要藍本。該圖具備三個要點:其一,再次明確國界線最南端標在北緯4°,此處「曾母灘」更名為「曾母暗沙」,並在我國海疆之內;其二,按照諸島在南海海域中所處地理位置,將「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將原「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並完整地標明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位置和島嶼名稱;其三,最關鍵的是該圖用11段國界線,圈定了中國南海海域範圍,成為如今中國堅持的南海主權九段線的來源。這條線又被稱為傳統疆界線,因其形狀為「U」形,也被稱為「U」形線。至此,南海領土範圍在中國地圖上確切明朗了。1948年2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公開發行《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並附《南海諸島位置圖》,標明了這條斷續線。從此,向國際社會宣布了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及其鄰近海域的主權和管轄權範圍。而鄭資約先生成為我國勘定南海疆域的第一人。


編著《南海諸島地理志略》


  鄭資約先生1946年年底從南海歸來後,僅用10個月的時間,編著完成《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一書,並於1947年11月由商務印書館發行。此書共8章17節(含附錄)2.8萬字。全面記述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歷史背景、地理位置、島嶼灘險、地體構造、地形特徵、氣象氣候、經濟產物等狀況。同時還繪製「南海附近地體構造圖」「南海地形鳥瞰圖」「南海等溫線圖」「南海海流圖」等。收錄實地攝影9幅,有太平島柳樹、木瓜樹、石碑,測量人員在島上工作圖及收復人員合影等。並列4表,其中附錄「內政部公布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首次對外發表了我國南海島嶼統一名稱。

此書在「史之回顧」章開頭雲:「南海諸島向為我國領土,久已無何問題」。鄭資約從《宋史》《明史》等不同歷史時期的史志書籍中,載錄有關南海諸島的記述,如「明成祖永樂和宣宗宣德年間,三保太監七下南洋(1404--1433)之時,曾遍經各島...充分說明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在「地位價值」章中,鄭先生深刻闡述了南海島嶼的重要性,他寫到:「然而國土之價值有兩方面意義,一為其空間的價值,一為其地位的價值。某地原野肥美,田連阡陌經濟的價值誠高矣,然未必具有地位的重要。反之,荒山小島其產物無足言也,然其地位之重要,往往一國之安危,一戰之勝敗系之」(此書P66下同)。還同時列舉了4個島嶼上惡劣的自然條件,並提出5條人工建設建議,如:「建強光度之燈塔以資瞟望,可以解除惡劣天氣時之障礙」「築長堤以防波,則島低亦可避風」「築棧橋以避淺灘,則大輪也可擊岸,各種建設誠能完備後」「新式快輪航行相互犄角呼應,則南海海權從此鞏固矣」(P68)。這些真知灼見,不僅見證了鄭資約赤子之心,也為當今南海建設開拓了思路。鄭資約所著《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其歷史價值、深遠意義及現實作用正不斷地顯現出來。

1946年12月15日南海諸島接收人員在太平島舉行南沙群島升旗典禮(前排左四為內政部接收專員鄭資約)


南海主權永刻心上

1946年12月,鄭資約(左一)被委任為內政部南沙群島接收專員,乘坐中業艦前往接收南沙島礁主權

鄭資約完成接收南海諸島任務後,在內政部的安排之下,前往各地大學演講,宣傳中國南海島嶼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狀況。同年,內政部為鄭資約頒發完成南沙群島接收測繪任務的嘉獎令。

1948年,鄭資約於台灣師範學院史地系執教。1949年,國民黨當局退守台灣。此時駐守南海諸島的國民黨軍隊,也在1950年撤離,南海周邊國家趁機侵占我國南海島嶼。鄭資約陸續在報刊發表「南海島嶼是我國領土」「我國最南領域」及「固我南疆」等一系列文章。鄭資約編著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同時在台灣多家出版社重印發行。他編寫的台灣高初中地理教科讀本,奠定了台灣地理教科書的基礎。鄭資約以筆為武器,捍衛南海主權。

1956年,南海鄰國宣稱太平島為「自由國」島,有權予以占領,鄭資約聽到非常氣憤。他在「南沙群島系我國領土」一文中寫到:「「忽然聽到這種盜案,好似當頭被潑一盆冷水,不禁氣得渾身發顫。」他利用各種機會在不同的場合,講述和展示1946年期間前往南沙群島的勘察經歷、資料及國疆石碑照片,以大量鐵證證實太平島主權屬於中國,有理有據、義正辭嚴地批駁強占我國島嶼的無稽之談。1957年,鄭資約客座美國威斯康新大學,1959年應聘新加坡華文教學的「南洋大學」執教。在南洋大學的10年中,鄭資約又編寫了新馬華僑學校的《世界地理》《亞洲地理》(東南亞地理)《新地理)等教科讀本共18冊,1970年,鄭資約又受邀到台北陽明山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主持所務。此間受台灣「國立編譯館」所託編寫《東南亞地理志略》大學教科讀本,發表(陽明山聚落分布》文章等。鄭資約所編寫的以上書籍與文章,凡涉及中國南海諸島處,均闡明了此島為中國的固有領土,彰顯了這位教育家維護祖國主權完整的堅定立場。

1981年秋,為中國地理事業忙碌一生的鄭資約先生,於洛杉磯病逝,享年80歲。鄭資約畢生精力用於治學、教育、著作,並在勘定南海疆界上立下了不朽奇功。他生前始終懷念祖國、熱愛家鄉。為實現鄭先生的遺願,鄭先生之子鄭仿健於2011年10月代表全家,向南京大學捐贈一批收複測繪南海諸島的原始珍貴文獻。2012年5月鄭先生之子鄭仿佶,又為家鄉衡水市桃城區檔案館捐贈鄭資約所著書籍、手稿等。這批原始文獻資料,極具綱領性、權威性,是我國擁有並維護南海主權強有力的佐證。對南海諸島的研究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鄭資約先生畢生不忘南海主權,殷切期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情懷。

我們為衡水有這樣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鄭資約而驕傲!


長城 選自《文史精華》

(參考資料:鄭資約《南海諸島地理志略》,鄭仿佶《鄭資約教授生平簡介》,何立波(《劃定南海疆域第一人一鄭資約》,李濤《神奇將軍林遵與收復南海諸島始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