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了不疼不癢,但軀體損害卻在悄然進行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

fans news 發佈 2021-12-08T21:31:05+00:00

我的一位老病人無意間給我講了他老伴兒的故事:血糖高了好多年了,但從來也不到醫院看病,也不注意飲食,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好多次血糖高到了30mmol/L左右。

「歡迎來到@趙乃倩醫生的科普課堂」

我的一位老病人無意間給我講了他老伴兒的故事:

血糖高了好多年了,但從來也不到醫院看病,也不注意飲食,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好多次血糖高到了30mmol/L左右。

我說:根據她的血糖水平,非常明確的一點是,她已經患上糖尿病了,需要接受糖尿病治療。

你知道嗎?糖尿病病人血糖輕度升高時,可以沒有任何感覺。血糖繼續升高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口乾、喝水多、排尿多、體重減輕等異常情況。因為血糖高了既不疼也不癢,好多人不以為然,認為沒有接受治療的必要,但背後不易察覺的情形是高血糖對軀體的損害在悄無聲息地進行。


當這種慢性損害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各種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在飲食失節、突發事件等情形下,還會出現血糖驟然升高的情況。此時血管內血液極度粘稠,還可導致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發生。

01

糖尿病會引起哪些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缺血性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等大血管病變,以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也是為什麼要積極治療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02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有哪些症狀?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本質是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患者具有更為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常形成嚴重的瀰漫性動脈狹窄。

病變累及冠狀動脈

病變累及冠狀動脈時,可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這種情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時不時遇到。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糖尿病患者常常同時存在自主神經病變,沒有心前區疼痛症狀的心肌梗死較為常見,容易被病人及其家屬忽視而造成嚴重的後果。

病變累及腦動脈

病變累及腦動脈,根據病變的嚴重程度而有三大類表現。輕症患者出現頭痛、頭昏、失眠、健忘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因而沒有腦梗死灶,易被誤以為神經衰弱。多數患者可有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腦梗死,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腔隙性腦梗死。部分患者可發生急性腦梗死,出現偏癱、失語、失憶等症狀。無論哪種情況,如果不積極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行性加重,腦梗死反覆發作,則可能會造成認知和運動功能障礙而永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病變累及下肢動脈

病變累及下肢動脈時,早期可僅有畏寒、發涼等輕微不適,隨後逐漸出現間歇性跛行症狀。間歇性跛行是指行走一段距離後,由於動脈狹窄所致的供血不足,下肢出現疲勞和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時間之後,下肢症狀才可完全緩解,而再次行走後上述症狀又復出現。


如果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繼續進展,病人會出現下肢的靜息痛,表現為休息狀態下就可出現下肢肢端的疼痛。病變進展至下肢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時,輕微的肢端損傷即可誘發肢體潰瘍和壞死。

如果覺得文章好看,請轉發給你身邊的人哦~

點擊@趙乃倩醫生了解更多科普知識


歡迎「點讚」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