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一周軍評:天降猛男死了,印軍的改革會人走茶涼?

fans news 發佈 2021-12-12T00:22:04+00:00

根據印媒12月8日消息,印度空軍一架Mi-17V5直升機在泰米爾納德邦墜毀,機上共有14人,包括現任印度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他的妻子瑪杜麗卡·拉瓦特在內的13人在事故中摔死。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本周最重要的新聞,無疑是印度最高職位軍官「國防部參謀長」因意外事故身亡。根據印媒12月8日消息,印度空軍一架Mi-17V5直升機在泰米爾納德邦墜毀,機上共有14人,包括現任印度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他的妻子瑪杜麗卡·拉瓦特在內的13人在事故中摔死。

作為莫迪新晉提拔統帥三軍改革的「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的死亡對於印軍來講無疑是一個重大損失。而在印軍強推「改革」的關鍵時刻,拉瓦特的死又無疑為試圖「強軍」的印軍蒙上了一層新的陰影。就在比平·拉瓦特死後,印度網民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不少矛頭指向了印軍內部,稱印軍因為拉瓦特推行的激進改革觸犯了印軍不少派系的利益,使得印軍內部不惜「鋌而走險」最終暗殺他。

印度網民的義憤填膺反映出這位參謀長還是頗具聲望的。作為指揮過數次中印對峙的敵軍高級將領,比平·拉瓦特一直是筆者較為關心的印軍重要人物。本周的一周軍評,我們就來審視一下這位印軍「天降猛男」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以及他搖搖欲墜的「強軍改革」。

比平·拉瓦特斯人已逝,他的改革會不會人走茶涼 圖源:社交媒體

眾望所歸的國防參謀長

對於講究出身的印度軍隊來講,1958年出生的比平·拉瓦特的家庭背景可謂「顯赫」,作為曾經的「剎帝利」中的軍隊系統後裔,拉瓦特是「將帥之後」,祖上數代都是軍隊高官,他的父親拉楚·辛格·拉瓦特更是印度陸軍系統的中將。

作為「勛貴」出身的拉瓦特在軍事氛圍濃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從小就勵志在印軍系統內做出一番大成就,為此,拉瓦特在學生時代就表現出不俗的氣質,成為了一名「做題家」。刻苦努力的拉瓦特先後考入德維·阿希利亞大學國防與管理研究專業,又獲得了馬德拉斯大學戰略與國防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然後進入惠靈頓國防參謀學院和美國堪薩斯州利文沃斯堡的高級指揮培訓班學習,獲得了至關重要的國外背景。1978年拉瓦特正式畢業,被授予印度陸軍最高殊榮「榮譽之劍」。

年輕時候的比平·拉瓦特 是典型的英式精英

長期接受英系軍隊「貴族軍官精神」薰陶,拉瓦特在學習過程中「志向遠大」,決定從基層干起,一步一步改善印度軍隊。1978年12月,拉瓦特正式加入印度軍隊,1979年1月進入他父親曾任營長的第11廓爾喀步兵團第5營服役。該部是中印實際控制線東段的「精銳部隊」,同時也是解放軍1962年反擊戰中的手下敗將。

在1987年的中印邊境桑乾河谷衝突中,作為該營指揮官的拉瓦特率領部隊挺近達旺地區,同我軍邊防部隊展開了嚴酷的對峙。由於其長期對抗中國的經歷,加上1987年印軍在邊境摩擦鬥爭中的失敗,拉瓦特認識到了我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決心,因而將我軍視為印度最大的「敵手」。同時,拉瓦特也在屢次犯我邊境的鬥爭中總結了印軍東線部隊的不足。這些基層服役的經驗,促使拉瓦特下定決心,日後要推行改革,重視中印邊境軍事鬥爭準備。

年輕時代進入第11廓爾喀步兵團第5營的比平拉瓦特(中)

由於東段積累起來的聲望,拉瓦特在印度軍中平步青雲,先後在查謨克什米爾步槍隊、印度陸軍第3軍步兵第19師任職,後又升任印軍東部司令部第3軍軍長。在此過程中,拉瓦特先後在印巴邊境參與過對峙、在東北邦參加過反叛亂作戰。

2008年,拉瓦特在剛果(金)擔任聯合國維和部隊指揮官,領導一支多國旅。其到任後立即著手指揮印軍進攻剛果(金)的反叛武裝,雖然印軍在那裡被曝光不少毒品販賣、走私黃金象牙和屠殺平民的醜聞,但印軍依然將這一經歷視作拉瓦特的戰績。

隨後,2015年,為了報復18名印度士兵在曼尼布爾西部被那加獨立武裝伏擊,身為軍區中將司令的拉瓦特親自指揮部隊越境打擊緬甸境內的分離組織,立下「戰功」,而這一戰功隨後被莫迪當局大肆吹噓,成為了其在任期間的「執政成果」,而指揮此役的拉瓦特也因此獲得了莫迪的賞識。

1987年我軍在東線做的軍事鬥爭準備,冷知識是1987年印軍也打輸了 圖源見水印

2014年5月,印度人民黨(BJP)贏得大選,莫迪出任總理。作為一支字面意義上的民粹主義政黨,莫迪派系希望利用印度基層自建國以來就有的擴張主義思潮來提升BJP的威望,而軍隊就成了莫迪最重要的抓手。

為了提升軍隊的支持,印人黨當局自執政以來,不斷在印度東西北三個邊境進行「日拱一卒」的軍事摩擦,通過製造「軍功」提拔有威望的「少壯派」軍官,從而推進印軍改革。在這一系列軍事摩擦中,比平·拉瓦特就是「軍功派」軍官中的代表人物。高貴的出身、顯赫的戰功和紮實的基層部隊經驗,讓拉瓦特成為印人黨正在推進的「軍改」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帶頭人」。

2016年,比平·拉瓦特成為陸軍參謀長 圖源:社交媒體

在2016年,瓦拉特他一年之內連續獲得三次晉升——2016年1月剛被任命為南方軍區總司令,隨後年中擔任陸軍副參謀長,9月出任印度陸軍參謀長。由於印度陸軍在印度國內的至高地位,印軍的「參謀總長」基本上就是國防部長以下最有實權的高級軍官。

但比平·瓦拉特的職業生涯並未止步於陸軍參謀長。為了進一步號令三軍,統帥改革,莫迪政府利用連任後的威望,於2019年12月設國防參謀長一職。比平·拉瓦特是印度第一任國防參謀長,2020年1月1日正式上任。

作為國防參謀長,拉瓦特兼任與陸海空三軍種相關事務的國防部長首席軍事顧問,負責協調印度海陸空三軍所有部隊的行動,特別是還負責與政府協調國防技術和武器的採購問題。拉瓦特上任後曾表示,國防參謀長的職責是使印度三軍聯合起來並作為一個團隊工作。在莫迪授意下,瓦拉特獲得了「開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前所未有的權力,正式開始了自己大刀闊斧的改革之旅。

印度版的「軍改」

自2016年起,印度莫迪當局利用前所未有的民望以及印軍在緬甸西部的「軍事勝利」,大張旗鼓地啟動了軍改。2016年,前任印度國防部長阿倫·賈伊特利(Arun Jaitley)宣布改革開始,2017年10月,拉瓦特在慶祝庫馬翁步槍團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宣誓,要馬不停蹄地把印度陸軍建設成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軍隊之一。自此,印度陸軍的改革正式在拉瓦特的領導下開始推進。

由於英國留下來的軍隊制度不完善、尼赫魯等印度第一代領導人對軍隊的制約、加上長期的臨戰體制,印度軍隊軍制臃腫複雜、行政效率低下。印度陸海空三軍分立,印度國防部缺乏統一指揮領導機構,各個軍種內部分別建立各自的行政管理體系與指揮體系,三個軍種參謀長地位相同,加上缺乏統一的領導,各個軍種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的軍費資源「內鬥不斷」,最終演變成誰和現任政府「政軍關係好」,誰個人威望、門閥實力高誰就有資源。

很囂張,但是沒有什麼地位

為了改變印軍內耗不斷的指揮體系和層級結構,拉瓦特著手推動一體化作戰:計劃對印度軍隊進行整體的重組,打破原有17個單一軍種司令部,籌建4個跨軍種的戰區司令部。

可能是長期和我軍對峙的緣故,拉瓦特戰區司令部的理念幾乎原封不動的照抄我國的戰區改革的理念——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戰區統籌協調戰區內資源應對印度長期持續的軍事鬥爭準備,而各個軍種根據本戰區的需要進行建設,其資源分配由戰區進行協調。

除此以外,面對克什米爾的特殊態勢,拉瓦特計劃在克什米爾建立一個「前線指揮部」,整合克什米爾的陸空軍和邊防力量。前線指揮部是一個小而精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可以第一時間作出快速反應,應對克什米爾地區的混亂戰局。

出於後勤原因,印軍在中印邊境部隊極少

而在脖子以下改革方面,見識過解放軍「軍改」成就的拉瓦特,也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印軍,修改印度陸軍已經過時的編制。

印度長期自詡是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的「霸主」地位,而其長期的擴張政策讓印軍字面意義上四面樹敵,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長期的矛盾讓兩國必須長期維持大量陸軍師旅對峙。因此,印度陸軍保持了一支編制較為龐大的陸軍。印度陸軍編有4個集團軍、12個軍部共35個師,其中包括3個裝甲師、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以及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在內的15個獨立旅,編制內的陸軍部隊接近百萬。

除了龐大的編制數字,印軍擁有的技術兵器較多。在本輪啟動改革前,印軍擁有編制內坦克3400輛以上、編制內步兵戰車2700輛以上,其主戰坦克數量超越俄軍,接近解放軍,是全球第二大坦克擁有國。

啥都少,就是坦克多 圖源:社交媒體

但是,由於軍種地位不平衡,印軍是一支「瘸腿的巨人」,印軍的作戰編制大,但其符合現代化戰爭的主要技術裝備集中在編制龐大的裝甲師、旅里,雖然這些部隊衝擊力很強,但其相應的合成人才培養少,動員時間長,不符合印軍立體合同作戰和「冷啟動」戰略的國防需求。在過去幾次對峙中,印軍的裝甲部隊總是「姍姍來遲」,在巴基斯坦和中國的有關部隊抵達戰位以後才遲遲抵達前線後方的集結點,如印控列城,未能發揮印軍裝甲部隊的數量優勢和質量優勢。

大改都開喀喇崑崙印軍臉上了,T-90還在列城晃悠

此外,在印軍軍內鬥爭地位較低的軍兵種,相應裝備都極度落後,印軍的炮兵、防空飛彈兵極度落後,裝備水平僅為上世紀60年代水平,甚至不如「軍改」前的解放軍炮兵,而印軍由於將有限的資源提供到了裝甲兵等地面突擊兵器上,在電子戰、信息化、雷達防空網絡等現代化戰爭中「節點」力量的投資中極為有限。長期在印度軍種之爭處於劣勢的印度海軍,由於難以獲得資源,其主戰裝備更新緩慢,甚至面對解放軍的護航編隊都很吃力。

為了改善編制落後、動員速度慢的特點,印度新成立了IGB,用於取代印度編制龐大但是老舊的裝甲師,成為印度新的戰役基本單位。IBG的思路和解放軍的重型合成旅類似,IBG將下轄數個由機械化步兵,坦克和炮兵,以及防空兵組成的營級單位,以及偵察,通信,工程等輔助作戰力量。IBG比我軍合成旅要小一些,和美軍BCT差不多大,大致在6到8個營之間。

印軍的機械化部隊主力由T-90S和BMP-2組成,質量和數量不劣於解放軍的主力重型合成旅,因此拉瓦特本輪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偵察力量、通信信息化力量、防空和炮兵力量的現代化,使得印軍的陸軍獲得信息化時代的作戰能力,並提高動員速度——根據相關文獻,擁有獨立作戰能力的合成旅可以在數天之內完成戰鬥準備,而傳統的師級單位則需要數周時間。

但印軍至今為止,也沒有下定決心拆散高科技兵器 圖源:社交媒體

拉瓦特重視軍事裝備的現代化,提出軍隊現代化不可能在朝夕間實現,因此必須保持裝備更新,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要密切關注新興技術,只有從根本上提高軍事作戰能力,才能實現現代化。為了進行軍事現代化,拉瓦特趁著莫迪「橫徵暴斂」帶來的財政擴張的東風,將印度軍費提升到歷史最高水平。

在資源增加的前提下,自拉瓦特擔任陸軍參謀長開始,大量採購外國裝備,讓印軍採購了超過1000輛T-90坦克,使其三代坦克數量超越解放軍,晉升世界第三。在擔任「三軍參謀長」以後,拉瓦特在武器採購方面更是「取長補短」,同俄羅斯、法國先後簽訂戰機進口大單,滿足老舊機隊的換裝;又從美國採購了海洋監視機、無人機和武裝直升機追加採購協議,彌補短板。

除了對外「買買買」,拉瓦特還給印度本國長期掙扎的國防工業指出了一條明路。拉瓦特通過引進T-90、K-9自行火炮生產線的方式,提升了國防工業的水平,並通過合資建造的方式提升了印度國防工業從業者的水平和經驗,此外,拉瓦特時代儘可能採購印軍本土研製的武器,為本國國防工業創造一個健康的研發-生產-採購體系。

長見識了

除了這些採購以外,拉瓦特在東線長期的軍事鬥爭中意識到印軍「裝甲兵力過於龐大,炮兵系統過於老舊」帶來的種種弊端,在陸軍中開展「炮兵革命」,認為炮兵優勢是現代戰爭的決勝關鍵,大力升級印度火炮系統,近年來還打破「坦克優先」的慣例提升炮兵整體戰鬥力。

除此以外,在一線基層部隊吃過苦頭,深諳「印度步兵不容易」的拉瓦特也將資源傾斜到了單兵裝備上,不僅僅採購了大量防彈衣和單兵防寒用品,還提升了印軍單兵的裝備質量。就在拉瓦特死亡前一周,印度終於敲定俄羅斯的60萬AK-203大單,印度陸軍的步兵自此擁有了現代化的單兵槍枝。

諷刺的是,拉瓦特最後的業績,是終於搞定了AK-203

除了軍種間的矛盾,由於軍區和司令部之間的權利鬥爭,印軍的「瘸腿」還表現在兩線作戰上。印軍的主要作戰力量集中在西部,且裝甲力量在後方部署,擺出的是「防守反衝擊態勢」,不利於印巴邊境摩擦。而印軍中印邊境新疆、西藏兩端嚴重缺乏現代化作戰力量,其西段的裝甲作戰任務幾乎全部交給254裝甲旅,而其東段更是沒有裝甲力量,僅靠山地師用肉身對抗解放軍的裝甲力量。印軍這些短板,隨著莫迪持續的擴張政策,在17年「洞朗」對峙、19年印巴空戰、20年熱欽山口對峙中都暴露無遺。

由於拉瓦特獨特的東線服役經歷,加上莫迪政府以高調反華作為「投名狀」,獲取美日澳先進軍事支持,與美日建立夥伴關係以共同遏制中國的國策,拉瓦特改變以前的「重西輕東」策略,加強對北部和東部的投資,以「同時打贏兩場戰爭」。

2017年1月1日上任次日,拉瓦特強硬表態稱,印度不畏懼同時與巴基斯坦和中國爆發戰爭,印軍已準備好兩線作戰。顯然,拉瓦特這句話不是吹牛,自上任以來,拉瓦特將大量先進兵器部署中印邊境西段,妄圖在我新疆一線「開疆拓土」,搞冷啟動。在這一條路上,拉瓦特不僅成為近年來首個造成我軍官犧牲的高級指揮官,上個月他還解鎖了一個新成就,成為了首個公然宣稱中國為「頭號敵人」的印度將領。

通過緊急部署「阿帕奇」等武器,印軍熬過了2020年

阻力重重

拉瓦特軍改的宏偉藍圖剛剛展開,大部分改革舉措仍處於籌備階段。可以看出,拉瓦特的改革看起來都是向著正確的發展方向前進,能極大地提高印軍治軍建軍水平,幫助印軍完成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將印軍變成一支現代化的機械化部隊。但是,軍隊是由人組成的,對於軍內利益集團盤根錯節、軍種內鬥不斷的印軍而言,拉瓦特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顯然會得罪大量既得利益團體,如一體化作戰改革,在籌備過程中就遭到印度空軍、印度裝甲兵的強烈反對。這使他的改革「寸步難行」。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印軍裝甲兵、空軍航空兵出身的高級將領多,其麾下部隊部署地區靠近熱點地區,因此軍內話語權極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裝備採購、部隊晉升都要優先照顧裝甲兵系統。進入21世紀以後,印軍一方面擁有比肩中美俄的裝甲兵、超越國力的龐大航空兵編制,另一方面其單兵裝備、炮兵工程兵等輔助兵種裝備落後世界主流水平數十年,但其軍兵種主官在印度軍內顯然沒有什麼太多「發言權」。而修改這種資源分配不平等,顯然印軍到今天也沒有吵個明白。

動我參謀部可以,動我機隊,不行 圖源:社交媒體

就拿拉瓦特的著名改革,脖子以下拆解重組戰役戰術兵團的「IBG」改革來講,這樣的改革雖然會加強印軍合成作戰的水平,但勢必會觸動高級乃至中級軍官團的利益。正如中美俄幾個國家在「改革」中遇到的問題一樣,如果將一個師級單位縮編為兩個合成旅級單位,必然會帶來人事、將官數量和待遇上的縮水。

舉例而言,師級單位縮一拆為二,必然會削減大量正團和副團級的單位(我軍為中校和上校),同時至關重要的「正師」級(在我軍為大校和少將)總體數量也會削減。

此外,由於原來專業人才需求較少的師級單位轉型為8個營組成的合成旅,會對營級和副團級的合成作戰人才和專業有較大的需求,這促使印軍不得不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到中級軍官的培養上。而由於印軍在削減將官以後「蘿蔔坑」有限,這些中級合成軍官大部分職業生涯的終點都只有中校、少校,而印度社會顯然無法通過「轉業」的方式解決這些中級軍官的退休。為了推行改革,拉瓦特不得不降低退休金以維持現役軍人軍費,而此舉遭到了大量青年、中年中級軍官的反對。就在拉瓦特死後,不少青年軍官甚至公開在社交媒體上歡呼,說拉瓦特「死的該」。

印軍做不到這個 圖源:軍報

一個師改旅就暴露出如此多的問題,而在此基礎上,不管是莫迪推行的「三軍參謀部」,還是拉瓦特心心念念的戰區改革,這些改革涉及到高級軍官團體和軍種間的根本利益,都只會步履維艱,作為印軍「改革派」出身的軍官,拉瓦特在一步步爬到「國防參謀長」的位置上前,已經得罪了不少人,因此他最大的靠山就是背靠BJP民粹集團的莫迪。

舉例而言,印軍的「陸軍參謀長」往往是根據「輩分」輪替,在2016年拉瓦特擔任印軍國防參謀長之前,在他之上還有兩名資歷更老的現役中將,分別是東方軍區司令員普拉文·巴克希、南方軍區司令員哈里茲。在2016年,莫迪「違背祖宗的決定」就已經遭到印軍大量退伍高級軍官的反對。如今拉瓦特強人崩逝,莫迪能否再找到另外一個「天降猛男」,印軍是否有人能繼續軍改仍是未知數。

無論如何,在泰米爾納德邦的一聲巨響以後,印軍的改革進程肯定會受到重大影響。諷刺的是,拉瓦特乘坐的空軍米-171V5,恰恰是空軍陸軍軍種鬥爭的結果和印度國防工業腐敗無能的具現。

就算沒有這次印軍的事故,比平·瓦爾特的軍事改革也很難繼續下去了。莫迪的民粹壓力迫使印軍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不斷提升對峙的烈度,而對峙的結果是,印軍先後經歷了2019年印巴邊境鬥爭的失敗,隨後又在2020年的中印西部對峙中處於下風。這兩次失敗,無疑是印軍長期弊端暴露的結果,同時也是莫迪冒進政策的必然下場,但作為軍方第一責任人的比平·瓦爾特無疑要「背鍋」,接受反改革派的指責。這些弊端都是比平·瓦爾特要改革印軍的理由,如今卻成了既得利益者反對他改革的藉口。

接二連三的失敗,甚至影響了莫迪的聲望 圖源:社交媒體

目前,印軍在資歷上有望接替國防參謀長的將領有兩人,分別是陸軍參謀長納拉瓦內和空軍參謀長巴達烏里亞。陸軍出身的納拉瓦內呼聲更高,而巴達烏里亞則更有競爭的動力。拉瓦特任職期間,在資源分配上和巴達烏里亞鬧出了矛盾,雙方在機隊數量、軍種裝備採購權和戰區主建上有過公開的爭論,將軍種和改革矛盾放到了公開輿論中。而拉瓦特在中印20年對峙期間,以權壓人,強行將「陣風」、「阿帕奇」等印度空軍資產部署到了中印邊境地區。但無論是納拉瓦內,還是巴達烏里亞,接手軍改、延續軍改,都是一個難題。如果不能調和印軍內部的矛盾,那麼印軍又將陷入奪權亂鬥。

空軍參謀長巴達烏里亞

如今,斯人已逝,比平·拉瓦特和他的妻子在登機之前也許下了一個無法兌現的承諾。根據拉瓦特親屬透露,拉瓦特此前曾透露想在家鄉給自己蓋一所新房子,還表示他會要求政府修建一條連接村莊的汽車公路。作為一個軍人,拉瓦特雖然是印度種姓政治、門閥政治的產物,但他畢竟是窮其一生在為理想、為了印度利益奮鬥的。但顯然,沒有經受過唯物主義薰陶的他無法將家鄉沒有道路和印軍無法完成改革聯繫起來。

印軍也好、韓軍也好、台軍也罷,這幾年來,解放軍「軍改」帶來的豐厚成果,讓這些見識過我軍威能的軍隊東施效顰。但是,不管是嚴德發還是拉瓦特,他們可能都不會理解,為何解放軍看起來輕輕鬆鬆就能推動的改革,在這些地區重演一次會變得無比艱難,以至於有些人身敗名裂,有些人因此喪命。當然,作為旁觀者清的我們最能明白,我們「自我革命」需要的充分必要條件,是他們永遠達不到的。

差太遠了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的很多朋友都在西部戰區服過役,流過血,甚至面對面地對峙過印度人,但是平心而論,如果印軍沒有比平·拉瓦特這樣能統籌規劃改革全局的高級將領,我們今天的鬥爭態勢可能會從容的多。我軍和印軍幾乎同年啟動了軍事改革,如今,印軍依舊在改革中苦苦掙扎,並且已經在這幾年的對峙中見識了我軍軍改帶來的豐厚成果。但對於一個沒有經歷過深刻革命的印度而言,天降猛男,救不了印軍。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