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可期:幹細胞療法有望成為風濕病的有效替代治療手段

fans news 發佈 2021-12-22T10:25:58+00:00

它實質是一組與免疫相關的、以非組織特異性炎症為特徵的疾病,也包含退行性病變,某些潛在的理化因素刺激導致的炎症性病變,疾病主要損害結締組織,因此又稱結締組織病。

風濕免疫性疾病是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國內許多醫院在「風濕科」後加上「免疫」二字,稱為「風濕免疫科」,以示與免疫相關。它實質是一組與免疫相關的、以非組織特異性炎症為特徵的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包含退行性病變(如骨關節炎),某些潛在的理化因素(如痛風)刺激導致的炎症性病變,疾病主要損害結締組織,因此又稱結締組織病。



風濕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

風濕病分類有如下三類:瀰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原發性乾燥綜合徵(pSS), 系統性硬化症(SSc),多發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血管炎。

以關節炎為主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RA),斯惕爾病又分為幼年型和成人型,強直性脊柱炎(AS),銀屑病關節炎。

與感染相關的:如風濕熱,萊姆病,賴特綜合徵,反應性關節炎。

引發風濕的原因:

1、病毒因素:病毒感染是常見的風濕的病因。相關研究表明,類風濕因子高是由於eb病毒感染所致。在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

2、遺傳因素:有些風濕患者是具有家族史的

3、細菌因素:細菌感染在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治療那麼是很容易導致風濕發病的。研究證明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細菌可能與風濕的病因有關。

風濕病的症狀:

風濕病大多數起病比較隱匿,所以早期症狀一般不典型,也可能會出現非特異性的症狀,比如有可能出現全身乏力,容易睏倦,或者食慾下降、發燒也有可能會出現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症狀。

隨著時間的延長,病情逐漸進展,也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以及一些典型的表現,比如可能會出現各種皮疹,以及關節的腫脹或者疼痛、僵硬,甚至也可能出現血尿、蛋白尿和心慌、心律失常以及精神障礙、性格改變,甚至出現癲癇發作,以及各種急腹症的症狀等等。

傳統治療方式:

非手術治療:1、理療、外用藥等輔助治療可快速緩解關節症狀;2、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藥、慢作用抗風濕藥、免疫抑制劑、免疫和生物製劑及植物藥等;3、免疫淨化療法,可快速去除血漿中的免疫複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等。

手術治療:外科治療的範圍從腕管綜合徵的松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至滑膜切除及關節置換術。

傳統的類風濕病治療藥物只緩解症狀,治標不治本,或者存在起效慢、藥物副作用大等缺點。治療類風濕疾病不僅僅是緩解患者的疼痛,更重要的目標是要調節自身免疫系統,從而預防關節的損傷和變形,要達到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就是幹細胞移植。



幹細胞治療風濕病

間充質幹細胞(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最持續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體內的治療環境、調節免疫功能,激活受損及休眠的細胞。

幹細胞數量多、活力強,療效顯著,可以擴增和傳代,同時又沒有配型、排斥等問題,幹細胞可誘導分化成滑膜細胞,修復受損的滑膜細胞組織,讓關節再次輕鬆活動起來。

類風濕患者進行幹細胞治療後,絕大部分的患者達到了關節結構、軀體功能和臨床症狀「三重緩解」。

患者在注射後飲食、睡眠、體力、疲勞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多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明顯緩解,疼痛、腫脹的關節數減少,關節活動度增加等,且均無不適應症狀。

幹細胞治療的原理是運用幹細胞在特定條件的分化複製的特性,讓其分化成我們需要的皮膚表皮細胞、軟骨細胞、心肌細胞、甚至是神經細胞,分化出來的細胞進入人體受損部位,對受損部位進行修復工作。臨床發現,幹細胞移植對治療自身免疫疾病有效率可達90%。

幹細胞除了具有可分化為骨及軟骨的能力外,還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纖維化及促進血管形成的作用,可以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來抑制炎症的發生及進展,從而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帶來了新的希望。


研究案例

臨床案例1:學者探究UC-MSCs干預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及免疫相關因子變化情況,將30例受試者分為非甾體抗炎藥+幹細胞組(15例)和非甾體抗炎藥對照組(15例),幹細胞輸注數量為1×108(50ml)。

隨訪3個月,幹細胞組患者血清TNF-α、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水平低於移植前和對照組;IL-4水平及CD4+、CD8+、比率高於移植前及對照組;學者認為,UC-MSCs移植可降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機體炎性相關因子,提高免疫相關因子水平。

臨床症狀方面,幹細胞組的DAS28、HAQ、ACR20評分低於移植前及對照組,說明疼痛、晨僵和關節活動度等症狀有所改善。

臨床案例2:研究者對7例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實施幹細胞移植,患者年齡為9~54歲,1例肉芽腫性多血管炎,2例乾燥綜合徵,2例系統性紅斑狼瘡,1例皮肌炎,1例未分化結締組織病,幹細胞輸注幹細胞1×106/kg體重。

試驗結果:對疼痛評分、晨僵程度的分數均有所下降,肢體活動程度的分數上升顯著;特別是在移植後對患者進行有效的綜合護理,可取得更佳的效果。

臨床案例3:解放軍303醫院也有6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間充質幹細胞醫治臨床試驗的案例:隨機分為調查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採用常規醫治,調查組採用間充質幹細胞醫治,然後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成果調查組的顯效和有效率均高於對照組,調查組顯效13例,有效9例,總有效率為73.3%,顯著高於對照組40.0%。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國際上共有82類疾病可用幹細胞干預,達到痊癒或改善的作用。其中,幹細胞家族重要成員之間充質幹細胞被研究發現具有多向分化潛能、造血支持和促進幹細胞植入、免疫調控和自我複製等特點而日益收到大家的關注,圍產期的胎盤、臍帶以及脂肪組織就是其重要來源之一。

間充質幹細胞醫治類風濕關節炎,是醫治方法上最持續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體內的醫治環境、調節免疫功用,激活受損及休眠的細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