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解讀《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建議2歲以下兒童不看各種屏幕

fans news 發佈 2021-12-30T03:42:09+00:00

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通訊員 溫紅蕾 黃潔瑩近日,國家衛健委開展在線訪談解讀《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對於《指南》(2021)中不同人群的主要推薦建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示,針對2歲及以下兒童,不建議看各種屏幕。

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溫紅蕾 黃潔瑩

近日,國家衛健委開展在線訪談解讀《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對於《指南》(2021)中不同人群的主要推薦建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示,針對2歲及以下兒童,不建議看各種屏幕。

12月30日,本地專家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會加快近視的發生,家長必須引起注意,做合理引導。

頻繁視頻通話,8個月大男童近視300度

8個月大的童童(化名)家住武昌,近日,父母抱著他來到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眼科進行眼保健和視力檢查。

該院眼科主任羅紅接診後發現,童童父母均為近視,父親近視600度,母親近視500度,童童的眼保健檢查結果顯示,他也有300度的近視。

8個月的孩子怎麼會近視300度?羅紅表示,除開遺傳因素,童童的近視與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有關。她詢問時了解到,童童的爺爺奶奶距離武漢遠,沒法陪在孫子身邊,幾乎每天,父母都會打開視頻,讓童童一起通過視頻與爺爺奶奶見面。平時,童童媽要做家務時,也會打開電視機,讓童童自己看電視,以便自己能騰出時間做飯、做衛生。

於是,先天遺傳加上過早使用電子產品,讓不到1歲的童童出現了近視。

「遠視儲備」過早消耗,不少2歲以下兒童出現近視苗頭

「門診接診中,我們發現,未滿周歲就出現近視的兒童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前就出現近視苗頭,這與電子屏幕的過度過早使用不無關係。」羅紅說,孩子剛出生時,雙眼屬於遠視狀態,隨著生長發育才逐漸趨於正常。但由於兒童過多過早使用屏幕,容易造成正視化提前,即「遠視儲備」過早過度消耗,這也是出現近視的早期信號。

羅紅進一步分析稱,2歲以下兒童頻頻出現近視苗頭,與家長的育兒理念有關。很多家長不知道電子屏幕的危害,為了讓孩子不哭鬧,就會給孩子看手機、平板、電視等。平時生活里,在陪伴孩子時,許多家長依舊刷著手機、開著電視、看著平板,一旁的幼兒就會模仿,增加了他們接觸電子屏幕的機會。

實際上,過早接觸電子,一方面會消耗孩子的「遠視儲備量」,加快近視發生;另一方面,臨床接診數據顯示,2歲以下的兒童電子產品使用過多過早,還會增加兒童乾眼症的發病率;此外,孩子們從小接觸電子產品,還會形成對電子產品的心理依賴,養成喜歡宅家、抱著電子產品消磨時光的生活習慣,很少戶外活動,引發頸椎、腰椎乃至整體身體素質等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2到3歲以下別看屏幕,家長應做好示範加強引導

羅紅建議,兒童近視防控就該從0歲開始,2到3歲以下的兒童建議不要接觸電子屏幕,多到戶外玩耍。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所有家庭成員要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電子產品是不能給2到3歲以下的幼兒接觸的。當幼兒在身邊時 ,家長們要做好示範,不要當著幼兒的面看電子產品,儘量多帶幼兒們去戶外,培養他們對戶外活動的興趣。3歲到6歲,近距離用眼10分鐘到15分鐘後,要提醒孩子休息遠眺一下,一天內使用電子屏幕的累計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而對於父母近視或自身的遠視儲備量本身就低於同齡人水平的兒童,則要更加注意控制,還可以通過打桌球、羽毛球等運動來鍛鍊眼睛的調節力。

羅紅提醒家長,在孩子0-6歲期間,要按規範定期帶孩子接受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其中,新生兒期2次,分別在新生兒出生和滿月里進行;1到3歲幼兒園期4次,分別在18、24、30、36月齡時;學齡前期3次,分別在4、5、6歲時。若發現問題,要遵醫囑及時干預,預防近視發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