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蠕動太快、太慢、太敏感,當心胃腸功能紊亂!醫生建議這樣做

fans news 發佈 2021-12-31T15:31:31+00:00

每天好心情,常保胃腸健康!

門診上接診了這樣一位女士,工作一緊張,就經常覺得消化不良、容易脹氣,而且只要一吃生冷食物又容易鬧肚子,更苦於大便不順暢,有時好幾天才解一次大便,她老覺得自己「腸胃不好」,也曾經鼓起勇氣去做過胃鏡及腸鏡,但也沒檢查出什麼毛病,後來改為自行購買腸胃藥、吃益生菌等,卻也不見改善,讓她非常的苦惱。


不少人都習慣以胃腸不好、消化不良等詞,來統稱自己的腸胃毛病。當胃腸蠕動功能太快、太慢、或是太敏感,並且持續3個月以上、狀況時好時壞但幾乎每個星期都會遇到,就可以考慮是「胃腸功能紊亂」。


當胃腸蠕動功能異常,可能會導致腹脹、拉肚子、或是便秘,覺得想解卻解不出來、或是食道覺得異物感不舒服等。如果胃腸太敏感,則是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覺得腸胃不適,因此有人老是覺得喉嚨里有異物感,腸子裡氣多想放屁等。

雖然這些症狀都很常見,但從醫學上來說,要下定論屬於胃腸功能紊亂之前,一定要非常謹慎,必須先排除包括腫瘤、發炎等可能的疾病,另外正在服用減肥藥物,也可能過度刺激排泄功能。如果忽略疾病的蛛絲馬跡,立刻把腸胃相關不適症狀診斷為胃腸功能紊亂,直接開其藥物,很可能沒有對症下藥,僅能治標不治本。例如胃部不適,大部分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若只是因為胃鏡檢查結果而給予幫助消化的藥物,無法改善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


病情起起伏伏 常需多次就醫

除了要先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因素,增加鑑別診斷出胃腸功能紊亂的難度外,胃腸功能紊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病情起起伏伏,因此常常需要「拉長戰線」,患者要有心理準備,可能無法一、兩次就醫就得到診斷,需要一陣子追蹤病情變化,醫師也須詳細詢問病史等,因此相對地,患者需要多一點耐心。

對症下藥 改善生活習慣


要再三強調的是,有胃腸的不適的患者,一定先從排除疾病因素著手。排除疾病後,可針對胃腸功能紊亂的症狀進行治療。例如,腸胃蠕動太快,可降低蠕動速度;腸胃蠕動太慢,就會促進蠕動或是改善消化功能;以及制酸劑可以抑制胃酸過多,也可以通過中醫中藥提高胃腸蠕動,達到健脾養胃的效果等。


不過光是想藉由服藥改善症狀是不夠的,現代人常常下班晚,生活壓力大,晚上八點過後才吃晚餐、或是加班後吃宵夜,滿肚子的食物來不及消化就躺下睡覺等,以及暴飲暴食、偏好辛辣重咸口味等飲食習慣,這些不當的生活型態都會影響腸胃功能。因此,要讓腸胃健康,往往需要搭配生活作息的改變,因此預防保健非常重要,個人的生活調適才是關鍵,只要能適當調整,不見得一定要開藥不可。


例如,食道有異物感的,就要減少刺激,戒菸酒檳榔、少甜食、也少喝醋、檸檬汁等會增加喉嚨不適的飲品,同時進食後不要立刻躺下。如果是常覺得胃不舒服,則是要注意飲食,不吃醃製食品,儘量吃新鮮食物,並且不吃辛辣食物、不抽菸、不喝酒,減少胃酸過度分泌,即可改善胃部不適的現象。


至於解大便不順、還有偶爾血便、便秘等情況,則要多吃富含纖維的果蔬,促進腸道蠕動,也應該要培養運動習慣,散步、快走或騎自行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否則每天老是坐著的狀態生活,腸子蠕動不出問題才怪。


另外,適時舒壓、排解緊張情緒,也可以讓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如果過度依賴藥物不僅可能造成肝腎負擔,不要抱著「吃了比不吃好」「多吃比少吃好」這些錯誤的用藥觀念。


還有抽菸與反流性食管炎及胃病息息相關,甚至連大腸息肉也有關,不要小看香菸裡化學物質對腸胃道的傷害,也建議有胃腸功能紊亂的患者一定要戒菸。

我是張璐醫生,專注於胃腸疾病防治,關注我,不定期分享更多腸胃科普知識!有問題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私發信息給我!<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