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老年人的骨密度健康

fans news 發佈 2022-01-07T10:35:44+00:00

「我84歲時去體檢,增加了一項骨密度檢測,結論是骨密度處於正常範圍值,且高於同齡人標準,仍請注意飲食和適量運動,更好維持你的骨密度狀況。一些人來向我請教有什麼訣竅能夠高齡還能保持骨密度正常。」​什麼是骨密度?

「我84歲時去體檢,增加了一項骨密度檢測,結論是骨密度處於正常範圍值,且高於同齡人標準,仍請注意飲食和適量運動,更好維持你的骨密度狀況。一些人來向我請教有什麼訣竅能夠高齡還能保持骨密度正常。」

​什麼是骨密度?

它的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指人的特定部位骨骼的骨組織含量(鈣及其他礦物質),是骨骼強度的主要指標。骨密度的水平高低可以反映骨質疏鬆水平,是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它通過掃描的方式,對受檢者骨礦物質含量進行測定,判斷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診斷全身各種疾病對骨代謝的影響,可以檢查出個人體質是否屬於骨質疏鬆高危人群。骨密度檢查是現代醫學的一項先進技術,我國已開始將其列為骨科常規檢查方法。

哪些人應該做骨密度檢查?

專家介紹,已經絕經或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的男性;或65歲以下女性、70歲以下男、女性中有一個骨質疏鬆危險因素(絕經後、吸菸、過量飲酒和喝咖啡、不運動、喝大量碳酸飲料、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及有家族性脆性骨折者。

​骨質疏鬆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一種進行性疾病,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50%有骨質疏鬆表現,其特點是骨密度偏低,骨軟弱性增加,成骨細胞減少甚至成骨出現空洞所致,易發生骨折,多見於股骨頸、脊柱和尺骨和橈骨骨折部位。骨密度出現下降有以下信號:腰酸背痛、足跟痛、睡醒後周身不舒服、手足常抽筋、身高下降、單腳站立不穩、走路邁不開步等感受。

哪些人群易引發骨密度下降呢?

1、性激素下降者

2、曬太陽少者

3、每天運動不足30分鐘者

4、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者

5、喜歡飲碳酸飲料者

6、喜吃油膩者

7、糖尿病患者

8、常吃激素類藥物者

9、愛喝濃茶者

10、一天吸一包煙者

怎樣提高骨密度水平?

據美國布里斯托大學近期研究發現,對骨骼施加一定量的高衝擊力活動,有助增加骨密度。所謂高衝擊力運動是指包括彈跳、跑步、跳繩、快步走、舉啞鈴等內容。適量鈣劑補充也有必要,但腎結石患者不能大量補充鈣,除此,補充磷酸鹽對治療骨質疏鬆和促進成骨細胞形成,抵制骨細胞破壞有很大作用。

​在生活中,許多老年人以至中年人,對健康多是依賴「疾病治療」模式,主要依靠吃各種保健品,有一點小病就打針吃藥,服大量各種藥品藥物,把人體本身的許多運動功能和自我康復功能棄之不用,即「自我康復」功能逐漸退化,其結果使人體的自我康復功能弱化,衰老來得更快。而其中的一條就是如何儘量保持支撐人體活動的骨骼的健康。而骨密度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中老年人能否持續健康到老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中老年人首先必須將自己的健康要從「疾病治療」模式向「健康自我修復」模式轉變。平時鍛鍊,講究科學性,骨質健康,就不會出現骨質疏鬆、骨質增生,行動自如,避免摔倒。進行適量的肌肉和負重鍛鍊對加強骨骼健康有很大作用。至於如何進行肌肉和負重鍛鍊則必須要有科學性,如舉輕啞鈴、蹲馬步、高抬腿等。關鍵是能夠堅持和漸進。建議中老年人鍛鍊時要因人制宜,如有心血管疾病困擾,就不能過量運動,以免發生意外。

​(來源:雲南省人口和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 伍法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