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話胃腸病患者足浴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8T06:09:48+00:00

最早出現的一張足浴方子是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狐惑病用苦參湯熏洗,腳氣衝心用礬石湯泡足」的記載。

「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袪;

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

---《民謠》

天氣轉冷,很多胃腸疾病患者問起冬季是否可以足浴?足浴能改善胃腸疾病嗎?用什麼藥好呀?

答案當然是可以使用的。

足浴是傳統中醫外治方法的一種,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殷商時代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提出「溫熨」、「藥摩」、「外洗」的記錄是足浴的前身。

最早出現的一張足浴方子是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狐惑病用苦參湯熏洗,腳氣衝心用礬石湯泡足」的記載。

礬石是指礦物明礬石提煉的結晶,《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明礬有「主寒熱泄痢,陰濁,惡瘡,目痛,堅骨齒」的作用。礬石湯以礬石二兩,以漿水一斗五升(相當於現在3000ml),煎三五沸,浸腳,以治療腳氣衝心。明礬能燥濕解毒,毒解濕收,則不衝心,腳腫、腳癢可以消除。民間常用的明礬足浴的方式即起源於此。

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中有許多中藥標明「可作足浴」。《千金要方》、《太平聖惠方》、《普濟方》中記載了各類功能的足浴方。在民間冬日最常用的足浴中藥為艾草、生薑、紅花、佩蘭等,都具有溫補陽氣、活血化瘀、芳香化濁的特點。藥王孫思邈傳說活了102歲,他在其著作中把足浴作為長壽養生的秘訣之一。

古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也信奉足浴養生的觀點。宋代陸游曾經寫「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雅身漸衰解燒酒」的足浴詩。清代曾國藩認為人生三大快事為「讀書」、「早起」、「足浴」。近代名醫施今墨每晚用花椒水來泡腳養生。

清代吳師機在《理論駢文》中說「臨臥濯足,三陰皆起於足,指寒又從足心入,濯之所以溫陰,而卻寒也」。人體足部為十二經脈交匯之所,在局部熏洗,可以促進人體經脈的循行,在冬季足浴尤其可以溫補陽氣,彌補冬日不足。現代醫學也發現,足部有很多反射區,同人體各部位相互對應,人體疾病有時可以通過足部特殊點的按壓發現,刺激相應反射區,也可影響全身相應臟器的,所以「臨臥濯足」有利於身體的調理,氣血運行。

足浴方

對於胃腸疾病者,包括胃腸腫瘤患者,足浴可以改善局部循環,如能選擇合適的中藥足浴藥物;足浴後能增加足部特定部位按摩,則更能起到養生祛病的作用。足浴藥物的選擇也需要根據不同人的體質、症狀選擇,希望能諮詢專業醫師,以下僅介紹幾張「簡」、「便」、「廉」的足浴方,以供參考:足浴方一:

艾葉10g 生薑6g 紅花3g 花椒6g

功效: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足浴方二:

明礬30g 黃柏18g 苦參18g 艾葉18g 蛇床子15g

功效:止癢殺菌,清利濕熱

足浴方三:

艾葉10g 甘松10g 藿香10g 砂仁6g 乾薑6g 甘草20g 雞血藤15g 香附12g

功效:健脾化濕,溫中散寒

足浴方可以選用的藥物很多,在足浴過程中產生的氣味,有時對於治療疾病也能起到作用。

哪些人不適合足浴

偏於熱性體質的人不適宜熱水足浴;有足部皮膚破潰損傷者;有出血性疾病(如腦溢血、血小板低下)者;對溫度感覺不敏感者。

注意事項

足浴有哪些注意事項

1、時間最好控制在30分鐘-40分鐘,有利於足部皮膚表皮軟化,藥物滲透吸收;

2、水溫如能控制在40℃~45℃最佳,能保證藥效的最大發揮,過熱則容易損傷皮膚,過涼則容易寒邪入侵;

3、足浴最好不要在餐前飯後1小時內進行,對於消化不利;

4、皮膚出現過敏等情況,應暫停足浴,可能對足浴藥物等過敏;

5、如足浴時,出現頭暈、氣促等情況,建議暫停足浴,平臥休息;

6、如果足浴後,可以配合適當的足部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腳或搓腳等,足浴效果更佳。

穴位按摩

在足浴後,我們可以選用足部哪些部位進行按摩,增加足浴療效?

對於足部穴位,我們比較熟悉的是湧泉穴,位於足掌前1/3,翹趾出現「人」字凹陷處。主治:失眠、心悸、頭痛、小便不利、大便難、腹瀉、高血壓等多種疾病。還有一組足部奇穴也可以引起重視,癌根1,癌根2,癌根3。癌根1位於足底弓頂端,屈踇肌腱外側,通常認為其對應食道癌、胃癌、肝癌、淋巴轉移癌、慢粒性白血病;癌根2在癌根1前3cm,通常認為其對應食道癌、直腸癌、宮頸癌、淋巴轉移癌;癌根3在癌根1後3cm,通常認為對應肝癌、鼻咽癌、乳腺癌等。腫瘤患者在按摩時可注意按摩或揉搓這一區間,如下圖所示。

對於胃腸道疾病患者足部相應穴位如下圖,可按摩相應區域,以改善胃腸道功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