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之韓:不強不弱的戰國七雄之一

fans news 發佈 2022-01-28T06:50:58+00:00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後,韓國逐漸發展為戰國七雄中的一員,但是《史記》中對趙國和魏國的記載都比較多,相比之下,對韓國的記載並不多。


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後,韓國逐漸發展為戰國七雄中的一員,但是《史記》中對趙國和魏國的記載都比較多,相比之下,對韓國的記載並不多。本文說一說韓國的從建立到滅亡的主要事件。(資料來源:《史記》的《晉世家》、《韓世家》、《趙世家》、《刺客列傳》和《老子韓非列傳》)。

韓的祖先與周天子同姓,姓姬氏。但是,對韓的祖先沒有太多記載,直到韓武子被封在韓原,才有了韓祖先的記載,而韓武子就是有史記載的第一位韓氏首領。韓武子之後的傳承,司馬遷沒有寫,只寫了一句:韓武子三代後有韓厥,這時,韓氏以封地為姓,姓韓氏。

一、保全趙氏的韓厥及韓國的建立

對於韓厥的記載零零星星,《晉世家》、《韓世家》、《趙世家》都提到了他,但都很簡略。在這裡,本文將韓厥的事情匯總在一起,儘可能詳細介紹下。

事情需要從趙氏被滅族的前因後果說起。

1.趙盾執政晉國

晉國從開國後,到了曲沃武公(也就是晉武公)時,自第11位晉侯晉昭侯開始的晉公室「嫡庶之爭」最終以庶系勝出而塵埃落定,曲沃一支控制了整個晉國。庶系的曲沃武公向周天子送禮,由侯升為公,變身為晉武公。

晉武公之後,到了他的兒子晉獻公時,晉國通過兼併周邊小諸侯國,開始不斷強大。晉獻公有三個賢能的兒子,分別是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簡稱「三公子」,但後來,晉國發生了驪姬之亂,「三公子」被迫害,太子申生自殺,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出逃,後來,公子夷吾依靠秦穆公回到晉國成為第19位晉國國君,也就是晉惠公。

晉惠公時期,秦和晉發生了很多恩怨糾葛,最終,秦穆公決定迎接公子重耳回來,讓公子重耳當晉國的國君,經過一番波折,公子重耳成為了晉國的第21位國君,也就是晉文公。當年,追隨晉文公左右的趙衰因為功勞大,被晉文公重用。趙衰主持晉國國政長達十五年,包括晉文公在位九年,晉文公之子晉襄公在位時六年。

趙衰死後,兒子趙盾繼續主持晉國國政,趙盾主持國政兩年時,晉襄公死了。晉襄公的太子很小,趙盾想去秦國迎接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回來當國君,但是後來因為變故,仍然立了晉襄公的太子為國君,也就是晉國第23位國君晉靈公。

趙盾繼續支持晉國國政十四年後,晉靈公成年,但是他比較昏庸無道,後來,趙氏的趙穿殺死了晉靈公。趙氏立了晉文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黑臀(晉襄公的弟弟)為國君,也就是晉成公。趙盾依然執政。晉成公死後,晉景公即位。晉景公時期,趙盾死了,兒子趙朔執掌晉國國政。

2.趙氏滅族

這時,有個叫屠岸賈的大臣(司寇)想誅滅趙氏家族,《趙世家》記載,屠岸賈在晉靈公時期就得志了,受到晉靈公的寵信。趙氏殺死了晉靈公,屠岸賈自然不高興。趁著趙盾剛死,屠岸賈開始著手誅滅趙氏家族,他聯合了晉國眾位將領,拋出的藉口是:懲治殺死晉靈公(晉第23位國君)的逆賊家族。

這時,韓厥說:當年晉靈公被殺,趙盾在外不知情,先君晉成公認為趙盾無罪,所以沒有殺死趙盾。如今諸將要殺死趙盾的後代,是不尊重先君晉成公的意願而妄殺趙氏。

屠岸賈不可能聽韓厥的,韓厥讓趙朔逃命。但趙朔說:韓兄如果能夠保全趙氏一脈,我趙朔死而無憾。韓厥開始稱病不出。

後來,趙氏被屠岸賈聯合諸將誅滅,當時,趙朔的妻子已經懷孕,因為他是晉國公主,躲在公室宮中,躲過一劫,後來,生下了趙武。趙氏家臣程嬰和公孫杵臼保全了趙武。

3.韓厥恢復趙氏

十五年之後,晉景公病了,占卜發現是大業之後作祟。恰好當時韓厥在晉景公身邊,韓厥說:大業的後人就是趙氏,他在晉國被斷絕祭祀,說的是趙氏被滅族。十五年前趙氏被滅族,晉國百姓都感到很悲哀。

晉景公問:趙氏還有沒有子孫?韓厥就把趙武還活著的消息告訴了晉景公。晉景公為了保命,和韓厥密謀如何恢復趙氏,韓厥把趙氏遺孤趙武接到晉景公的宮中藏了起來。趁著眾將來向晉景公請安的機會,韓厥讓人把趙武叫出來,想恢復趙氏,諸將說:當初是屠岸賈牽頭的,他還假借國君之命,命令我們去誅滅的趙氏家族,現在國君想恢復趙氏,如我們所願。晉景公和韓厥讓趙武拜謝各位將軍,然後,大家一起誅滅了屠岸賈家族。晉景公重新把趙氏的封地封給了趙武。

就這樣,韓厥保全了趙氏,並且讓趙氏重新發展起來了。

4.韓國的建立

韓厥保全趙氏,司馬遷認為這是韓厥的功德。這種功德,讓韓氏在後來能成為一方諸侯。那麼,韓是如何建立的呢?下面介紹下。

(1)韓國的雛形建立

上面韓厥恢復趙氏發生在晉景公十七年,而在這件事情之前,韓厥已經成為晉國六卿。晉景公十一年,韓厥與晉國的郤克一起將兵攻打齊國,在鞍這個地方打敗了齊國國君齊頃公,很有功勞。恰在這一年,晉作六卿,韓厥成為其中一卿,號為韓獻子。韓國的雛形就這樣建立了。

之所以說,這是韓國的雛形,是因為現在的韓,地盤有限,勢力有限,因為晉國有六卿,而韓只是其中的卿。

(2)韓氏第一次擴張:參與滅晉公族分地

晉國到了第29位國君晉昭公在位時,六卿的勢力已經強過了公室。但晉國可不是只有六卿,除了六卿,還有晉國公室以及晉國公族的勢力。晉國公族中,有兩支勢力很強的公族,分別是祁傒家族(也就是祁氏)和叔向家族(也就是羊舌氏。

到了第30位國君晉頃公在位時,祁傒和叔向兩個家族的人在晉頃公面前互相中傷,根據晉國法制,這樣做不敬。六卿們出現後,都想擴大自己的勢力,這個事件出現後,六卿想藉此削弱晉國公室力量,撈點油水。

於是,六卿聯合起來依照晉國之法滅掉了這兩個家族。然後,肆無忌憚的把這兩個家族的封地瓜分成十個縣,分別派遣自己的兒子去這些縣當大夫。韓氏也是其中之一,這是韓氏地盤的第一次擴張。這時在位的是韓宣子。

(3)韓氏第二次擴張:滅范氏、中行氏二卿

到了晉國第31位國君晉定公時期,趙氏的趙鞅想殺掉邯鄲大夫,但是,晉國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和邯鄲大夫關係鐵,就聯合起來一起攻擊趙氏。趙鞅帶著趙氏逃到晉陽。複雜的是,晉定公也插手這個事件,他派軍隊和范氏、中行氏一起包圍晉陽。

魏氏一直和范氏和中行氏有仇,想藉機除掉范氏和中行氏二卿。智氏的荀櫟對晉定公說:范氏、中行氏和趙氏三個正卿叛亂,卻只懲罰趙氏不公平,請求把他們都懲罰了。

晉定公應該是默許了,於是,智氏、韓氏和魏氏一起出兵攻擊范氏和中行氏,但是卻被范氏和中行氏的聯軍打敗,范和中行二氏又攻擊國君晉定公,晉定公聯合智氏、韓氏和魏氏一起反擊,打敗了范氏和中行氏。趙氏被饒恕。

再後來,趙氏徹底擊敗范氏和中行氏,晉國六卿只剩下趙魏韓和智氏。又過了近二十多年,晉國第32位國君晉出公時期,趙魏韓和智氏一起瓜分了之前范氏和中行氏的封地,韓氏分得了一部分土地。這是韓氏的第二次擴張。這時在位的還是韓宣子。

(3)韓氏第三次擴張:趙魏韓瓜分智氏

智氏到了智伯為首領時期,變得很強勢,智伯在晉國第33位國君晉哀公時期,主持國政,但是他把范氏和中行氏的封地全部劃為智氏所有。智氏成為四卿中勢力最強大的一支。

智氏的野心很大,智伯向魏氏和韓氏索要土地,魏氏和韓氏因為懼怕智氏,所有都給了智氏土地。智伯向趙氏要土地,這時趙氏的首領是趙襄子,智伯和趙氏的趙襄子有仇,趙襄子沒有給智伯土地,智伯聯合魏氏和韓氏一起攻擊趙氏。趙襄子逃到了晉陽。趙國的晉陽真是個幸運之地,之前范氏和中行氏攻擊趙氏,趙氏逃到晉陽,後來,范氏和中行氏被滅,趙氏獲救。這次,趙氏逃到晉陽,晉陽再一次將好運帶給了趙氏。另一角度看,晉陽也是魏和韓的幸運之地,之前滅范氏和中行氏時,大家都分到了土地,這次,晉陽將會給魏氏和韓氏帶來更多的土地。

晉陽被圍後,智伯久攻不下,就把汾河的水引來灌晉陽城,智伯還得意的說:沒想到水可以攻破他人城池。魏氏和韓氏在一邊聽了,互相使眼色,因為他們的都城都在大河的旁邊。

趙襄子晚上派人去聯絡魏氏和韓氏,魏氏和韓氏想到智伯的話,就和趙氏聯合起來,攻破智伯,滅掉了智氏,並且瓜分了智氏所有的封地。韓國的地盤再次擴張,這時在位的是韓康子。不久,整個晉國除了絳和曲沃以外,全部被趙魏韓瓜分,韓國的地盤基本成型。司馬遷說趙魏韓分智氏地後,地益大,大於諸侯。

二、正式成為諸侯

三家分晉後,韓的勢力已經足夠強大了。分晉後的韓康子死後,兒子韓武子即位,韓武子時,韓國攻取了鄭國的很多土地。韓武子死後,兒子即位,即位的第六年,周天子封趙魏韓為諸侯,韓的國君後來諡號為韓景侯。從韓景侯開始,韓國正式成為諸侯國。

韓的幾代稱侯的國君時期,歷史事件記載的都很簡略。例如從第8位國君韓景侯到第13位國君韓昭侯時期。但這期間還有些其他歷史記載挺有意義,在這裡寫一下。

1.聶政刺殺韓相俠累

韓景侯死後,兒子韓列侯即位,韓列侯時期,發生了有名的聶政刺殺韓相國俠累事件。

韓國的嚴仲子和韓相國俠累有仇怨,嚴仲子怕被殺,就到處找能幫他除掉俠累的人。嚴仲子來到了齊國。有人告訴他,有個叫聶政的勇士。聶政殺了人,為了躲避仇家,和母親、姐姐一起到了齊國,以屠為生。

嚴仲子就想請聶政幫他除掉俠累,嚴仲子經常去拜訪聶政,對聶政的母親很恭敬,酒席上奉上黃金百溢。聶政覺得太貴重,不敢接受。嚴仲子一定要送,聶政說:我家有老母,家境貧寒,以屠狗為生,但可以奉養母親,不敢接受您的饋贈。嚴仲子只好說出實情:我有仇人,為了尋找能幫我報仇的俠士,我已經遊歷了很多諸侯國了,到了齊國後,聽說您的高義,所以進獻百金,想結交您。

聶政說:我躲在齊國以屠為生,就是因為老母在,老母在,我就不能去做冒險的事情。

嚴仲子一定要送黃金,聶政卻始終不接受。嚴仲子並沒有因為聶政沒答應就失禮數。

過了一段時間,聶政的母親死了,聶政料理完後事之後,說:我聶政是市井之人,嚴仲子是諸侯的卿相,卻不遠千里,結交於我。我之所以沒答應,因為老母在,但是嚴仲子深知我的為人,可謂知我者也,現在,我應該為知己做點事了。

聶政找到嚴仲子,詢問嚴仲子的仇人是誰。嚴仲子說:我的仇人是相國俠累,俠累是韓國國君的叔叔,勢力很大,住所有重兵守衛,我幾次派人去刺殺都失敗了。如果聶兄願意幫忙,我就為你挑選壯士供你調遣。

聶政說:事成之後,為了不連累你,我還是自己去吧。

聶政辭別嚴仲子,帶著劍去找俠累。俠累正在家裡坐著,周圍還有很多士兵保衛著他,但是聶政直接進入俠累所在房間,刺殺了俠累,左右護衛大亂,和聶政打在一起,聶政擊殺了數十名護衛後,用劍自毀容貌,自殺而死。

韓國把聶政的屍體扔到市中,懸賞有知情的人。很久都沒有人知道刺客是誰。

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後,大哭起來說:那是我弟弟啊,嚴仲子可謂知我弟啊。馬上起身,來到韓國,看到刺客果然是弟弟聶政,趴在屍體上大哭,邊哭邊喊:這是聶政啊。圍觀的人說你來認屍不怕受連累嗎?

聶榮說:之前聶政之所以忍辱在市中,是因為老母在,姐姐沒出嫁。嚴仲子結交我弟弟,我弟弟在姐姐出嫁老母去世後,才來為嚴仲子殺的俠累啊。

說完,悲痛號哭,死在了聶政屍體旁邊。

各諸侯國的人聽說後,都稱讚聶政及其姐姐聶榮,還說嚴仲子太知人了。

這件事,發生在韓列侯三年。

2.申不害圖強

韓國和其他諸侯國一樣,互相攻伐,互有勝負。到了韓哀侯時期,趙魏韓把晉公室的所有土地瓜分乾淨,並且滅掉了鄭國,遷都鄭。然後,韓國發生了唯一一次弒君事件:韓嚴弒其君哀侯。僅此一句話,沒有其他記載。

到了韓昭侯八年時,申不害成為韓的相國。《史記》對申不害的記載非常簡略,只在《韓世家》和《老子韓非列傳》中提到過。

《韓世家》中只寫了一句話:申不害修術行道,韓國大治,諸侯不敢加兵於韓國。

《老子韓非列傳》的記載有:申不害是原本是鄭國的微末小臣,通過「術」這門學問向韓昭侯推薦自己,韓昭侯任用為相國。申不害內修政教,外應諸侯,治理韓國十五年,直到死去。申不害時期,國家大治,兵強馬壯,沒有敢欺負韓國的諸侯。申不害學的是黃老之道,編寫了兩本書,被稱為「申子」。

三、稱王后的韓

韓昭侯二十二年,申不害死了,諸侯們開始欺負韓國了。

兩年後,秦國攻取了韓國的宜陽。又過了兩年,韓昭侯死。兒子韓宣惠王即位,韓國進入「王」時期,韓國正式稱王是在韓宣惠王十一年。

但韓宣惠王八年至十六年秦和魏分別欺負過韓國。尤其是韓宣惠王十六年,秦大敗韓軍,俘虜將軍申差等,韓危急。在此背景下,司馬遷記載了一個韓王不納臣子計謀的事件。

1.秦楚之間

在韓國危急的情況下,相國公仲對韓宣惠王獻計:秦國一直想打楚國,大王不如和秦王求和,我們送給秦國一座城池,聯合秦國一起攻擊楚國。韓宣惠王聽從了公仲的建議,準備與秦國講和的事宜。

這時,楚國聽說了這個消息(消息夠靈通的,肯定各諸侯國間相互安插奸細),楚王就和大臣陳軫商議,陳軫說:秦國想打楚國很久了,現在得到韓國的城池,和韓國一起出兵攻擊楚國的話,楚國不妙。我們不如先說要救援韓國,然後讓兵車出動,布滿道路,派出使臣帶上厚禮去見韓王,讓韓王覺得我們楚國要救援他們。這就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韓王不聽我們的,仍然去和秦國講和一起攻擊楚國,但韓王會感激楚王的恩德,不會主動出兵攻擊楚國,秦國和韓國就會不和,即使是秦韓聯軍到了,也不會真正對楚國造成威脅。

第二種可能:韓王認為我們救援他們,不和秦國講和,秦國必定大怒,韓結交楚,必慢待秦,這就可以利用秦韓的矛盾化解楚國的危難。

楚王聽了說很好,就這麼辦。然後讓楚軍兵車全部出動布滿了道路,派使者帶著豐厚的禮品來見韓宣惠王說:我們楚國全部的軍隊都會來救援韓,希望韓能安心和秦作戰,楚軍也會盡力為韓擊秦。韓宣惠王聽了很高興,就阻止公仲和秦國的議和行動。

公仲說:這樣不行啊,大王,楚國能不能救援還不一定,輕易與秦國交惡,大王會被天下恥笑啊。況且,我們已經準備和秦國聯合攻擊楚國了,楚國才表示要出兵救援韓,這是詭計啊。我們已經派人去秦國講和,現在反悔,秦國必發怒,韓國危險啊。

韓宣惠王不聽,和秦國絕交。秦大怒,增加攻擊韓國的兵力,兩國再次大戰,這期間,楚國沒有派一兵一卒來救援。

三年後,秦軍在岸門再次大敗韓軍,韓派太子倉去秦國作人質,和秦國講和。韓宣惠王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明白過來的韓宣惠王於三年後,和秦國一起攻擊楚國,斬殺楚軍八萬。這一年,韓宣惠王死,太子倉即位為襄王。

太子倉去秦國做過人質,加上韓國和秦國目前關係還可以,所以韓襄王四年時,與秦武王在臨晉會盟。但是這些都是虛的,第二年,秦攻取韓的宜陽,斬殺韓軍六萬。

就這樣,在這一時期,韓還是逃脫不了被秦攻擊的命運。韓襄王想起當年老爹的計策,於是,韓襄王十一年時,韓再次聯合秦攻擊楚國,擊敗楚將唐眛。

2.太子之爭

韓襄王暫時不被秦國欺負後,又遇到了頭痛事。韓襄王十二年,韓國的太子嬰死了,韓襄王的兩個兒子公子咎和公子蟣虱(這名字取的也是奇葩)爭立為太子。

當時,公子蟣虱作為人質在楚國。這時,戰國名人蘇代又出現了,他對另一個爭太子之位的公子韓咎說:公子蟣虱在楚,楚王肯定想讓公子蟣虱回國當太子,現在有十幾萬楚軍駐紮在方城山,您可以想法讓楚國在雍氏城邊建城邑,韓王就會派兵去救援雍氏,韓王派兵,則您必為將,您就可以利用韓楚的軍隊擁戴公子蟣虱,接他會韓,將來公子蟣虱一定會聽從您,他一定會把韓楚邊境封給您。公子咎聽從了蘇代的建議。

但是,事情發生了變化,楚國包圍了韓國的雍氏,韓向秦求救,秦沒有發兵,派了一個叫公孫昧的人來到韓,韓相公仲詢問公孫昧怎麼辦,公孫昧建議韓聯合齊楚等。也不知道是否成功,反正結果是楚國撤掉了圍困雍氏的軍隊。

上面這些事情,實際上是太子之爭的變故。蘇代又去對秦太后的弟弟羋戎說:公叔伯嬰(註:關於公叔伯嬰,有人說是已死的太子嬰,有人說的公子咎的字,我更傾向於認為公叔伯嬰是公子咎,如果不對請見諒)怕秦楚支持公子蟣虱,您為何不替韓要求楚國送公子蟣虱回去當太子?如果楚送回公子蟣虱,那麼公子咎就知道秦和楚並不看重公子蟣虱,公子咎就會親近秦和楚,秦楚帶著韓一起脅迫魏,魏就不敢和齊聯合,齊就被孤立。如果楚不送公子蟣虱回韓,您可以提出讓楚把公子蟣虱送到秦來當人質,楚要是聽了,楚就和韓結怨了。韓聯合齊魏攻楚,楚就會倚重您。到那個時候,您靠秦楚的倚重,使公子蟣虱無法回韓,則公子咎就會感謝您,將來公子咎成為太子即位就會親近秦。

蘇代的說辭實沒實現不知道,但是結果是韓襄王立了公子咎為太子。太子之爭也畫上了句號。

3.苟延殘喘及滅亡

韓襄王立完太子後,與齊魏聯合攻擊秦,攻擊到了函谷關。兩年後,秦歸還了之前從韓攻取的河外和武遂兩地,這一年,韓襄王死,太子咎即位,也就是韓釐王。

韓釐王開始,在大的歷史背景下,韓一直在秦的攻擊下苟延殘喘。韓釐王三年,韓竟然聯合周(已經還小小諸侯的周天子領地)和魏一起攻擊秦國,結果韓二十四萬軍隊被擊敗,俘虜了韓軍主將。在這之後,秦一直蠶食韓。總體而言,韓釐王至韓滅亡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件就是在為秦不斷的送城池。不再一一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韓桓惠王十年時,韓的上黨郡降趙,引發秦趙的長平之戰,秦白起坑殺趙軍四十多萬。

韓桓惠王死後,兒子韓王安即位,韓王安五年時,秦攻擊韓,韓王派韓非出使秦國。歷史發展到這裡,韓非出現在了正史之中。

根據《老子韓非列傳》記載,韓非是韓的公子,也就是王族成員。韓非是著名的法家代表,為人口吃,不善說話,但是擅長寫書。作為韓王室成員,韓非看到韓不斷被削弱,多次向韓王提建議,韓王不用韓非。於是,韓非覺得治國應靠法制,以為儒者用文亂法,俠者以武犯禁,現在韓任用的臣子並沒什麼用,有用的人才卻沒有被任用,寫下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書,這些書在各諸侯國很流行。

秦王政看過韓非的孤憤、五蠹等著作,曾經說我能簡單韓非,與他一起游,死而無憾。秦攻韓很急,韓王始終不用韓非,派韓非出使秦國講和,秦王政很高興。但韓非曾經和秦相李斯一起跟隨荀卿學習,李斯認為自己比不上韓非。

李斯擔心,就在秦王政面前詆毀韓非,說他是韓公子,如果大王想並諸侯,韓非最終不會站在秦一邊,肯定心向著韓。如果大王不認用韓非,就像留著禍患一樣,不如殺之。

秦王政就聽了李斯的話,下來關押韓非。李斯趁機派人給韓非送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要去向秦王政辯解,但是沒有機會見秦王。只好自殺。後來,秦王政後悔了,要赦免韓非,但韓非已死。

韓非死後四年,也就是韓王安九年,秦攻破韓國最後的城池,俘虜了韓王安,韓滅亡。

感謝閱讀。我是午夜墨水,也叫灼熱雙刃,歡迎關注,一起看看正史(即二十四史)中的歷史事件,非常不定期的更新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