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醫院腎臟病團隊解析腹膜透析相關性真菌性腹膜炎臨床特徵及風險因素

醫脈通腎內頻道 發佈 2022-04-11T01:21:27.645572+00:00

近日,國家慢性腎臟病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廣東省中醫院腎內科劉旭生、盧富華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Frontiers in Medicine發表論文《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Clinical Outcome and Risk Factors for Fungal Peritonitis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A 10-Year Case-Control Study》。

近日,國家慢性腎臟病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廣東省中醫院腎內科劉旭生、盧富華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Frontiers in Medicine(JCR分區Q1,IF=5.093)發表論文《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Clinical Outcome and Risk Factors for Fungal Peritonitis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A 10-Year Case-Control Study》。研究團隊系統回顧該中心近10年所有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的病例特徵,將真菌性腹膜炎(FP)和細菌性腹膜炎(BP)病例進行病例對照研究,結果發現更長的透析齡、更高的血清鉀和更低的血清白蛋白以及更低的腹膜透出液中性粒細胞比例與較高的真菌性腹膜炎發生風險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提示臨床醫生應早期識別、防治腹膜透析相關性真菌性腹膜炎,為進一步改善真菌性腹膜炎患者臨床預後提供思路。

圖1 本文通訊作者為劉旭生和盧富華教授,第一作者為碩士生李榮蓉和張迪飛博士。

腹膜透析(PD)是一種在終末期腎病患者中被廣泛接受的腎臟替代療法之一。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醫療保險政策的完善,腹膜透析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據全國血液淨化病例信息登記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腹膜透析人數已經超過10萬,且每年以12%~15%的速度增長。真菌性腹膜炎(FP)是腹膜透析患者少見而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相比於常見的細菌性腹膜炎,FP的導管拔除率和死亡率更高,預後更差,治療非常棘手。但不幸的是,FP患者早期臨床表現與細菌性腹膜炎無明顯差異,很難在一開始就被準確診斷,因此貽誤治療,影響疾病預後。

基於此,研究團隊藉助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醫腹膜透析中心的優勢,開展了一項為期10年的有關FP(15例)和BP(90例)的病例對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更長的透析齡、升高的血清鉀水平、更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腹膜透出液中性粒細胞比例顯著增加了FP發生風險。這提示臨床醫生在腹膜炎發生早期,對於透析齡較長、血鉀水平較高、低蛋白血症以及儘管腹膜透出液中細菌感染血象不明顯的患者,要尤為警惕FP的識別。上述發現提醒廣大腹膜透析患者,特別是透析齡較長的患者,要更加注意飲食中優質蛋白的攝入,避免低營養狀態,注意含鉀食物的攝入平衡,同時要定期監測生化、肝功等指標,定期評估腹膜透析功能。

表1 真菌性腹膜炎風險因素分析

註:Logistic回歸模型中納入的變量包括年齡、性別、BMI、腹透時間、糖尿病病史、CVD病史、既往使用抗生素、血鉀、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eGFR、腹膜透出液PMN水平。OR:優勢比;CI:置信區間;BMI:身體質量指數;CVD:心血管疾病;eGFR:估算腎小球濾過率;PMN:多核細胞比例;加粗字體表示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此外,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預後,結果顯示相較BP組,FP組的拔管率、轉血液透析率更高,重新置管率更低。這些發現與先前的眾多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體現了早期識別、有效防治FP的重要意義。有意思的是,本研究通過對同類文獻報導進行比較分析,結果發現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體現出較低的腹膜炎發生率(包括細菌性和真菌性腹膜炎)及真菌性腹膜炎相關性死亡率。我們推測,這些臨床獲益可能與本中心規範的腹膜透析慢病管理以及中醫適宜技術的廣泛開展密切相關。

表2 真菌性腹膜炎和真菌性腹膜炎臨床預後比較分析

註:FP:真菌性腹膜炎;BP:細菌性腹膜炎;HD:血液透析;PD:腹膜透析;**代表P值<0.001;*代表P值<0.01。

作為國家慢性腎臟病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國中醫藥防治腎病聯盟腹膜透析主委單位、廣東省中醫腹膜透析質控中心建設單位、廣東省首批腹膜透析專科護士培訓基地,腎內科自2009年成立腹膜透析專科門診、2012年成立腹膜透析中心。長期以來,本中心致力於中醫腹膜透析平台建設,目前已建成國內首個中醫腹膜透析慢病管理平台。截至2021年底,中心定期隨訪病例逾800例,已成為全國中醫系統最大規模的腹膜透析中心之一。隨著實踐的深入,近年來中醫腹膜透析中心在疾病防控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臨床研究水平上亦取得顯著提升。其中,我們在半經皮套管針腹膜透析置管術、糖尿病透析患者長期預後、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及心臟結構功能動態改變等領域廣泛開展研究。本研究也是我們長期以來的實踐成果之一。

附表 廣東省中醫院腹膜透析中心團隊近3年腹透相關臨床研究成果一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