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大將軍的「捕魚兒海」是如何被誤解為「貝加爾湖」的?

愚魯的詩詞課 發佈 2022-05-10T20:27:20.561024+00:00

區間的這頭是「材料」,那頭是「邏輯」。中國那麼大,不乏百歲的長壽之人,而宋、元、明三代更迭,尚不足百年——一個皇帝算一朝,彼時的「三朝元老」太多了,便是五朝、六朝元老也沒什麼稀罕。

徹底搞清楚歷史上的某件事不容易,但賦予其合理的認知區間並不難。區間的這頭是「材料」,那頭是「邏輯」。材料保證了我們對一件事的基本認識……邏輯保證了我們對一件事的全面認識……


自公元1279年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跳海至1368年元順帝棄大都北走,凡89年。中國那麼大,不乏百歲的長壽之人,而宋、元、明三代更迭,尚不足百年——一個皇帝算一朝,彼時的「三朝元老」太多了,便是五朝、六朝元老也沒什麼稀罕。但略知國史的師友都知道,此紛紜背後,1368年明朝的建國並不意味著元朝的威脅完全解除。

朱元璋真正無需擔心元朝打回來,大概直到1388年——其時,距明朝建國20年。那一年,藍玉大將軍在捕魚兒海大敗元軍,後者躲了20年、養了20年並研究了明軍20年。——這是一場結結實實的大勝。戰爭本身很精彩,我們今天仍津津樂道;它的餘波也很長,如藍玉後來的隕落、朱棣的成功、土木堡的失敗……迄今仍費唏噓。

歷來,凡事被討論得太多或爭議聲太大,即不免被非歷史化、傳奇化。以捕魚兒海大捷的歷史分量,自難獨善其身。近年來,「捕魚兒海」被不少人認作「貝加爾湖」。尤其最近,俄羅斯成為全世界的焦點。站在我們的角度,中俄歷史上的恩怨糾葛宜應被重新審視。——這當然沒問題。但「藍玉都打到貝加爾湖了」,不能不說是一個問題。

為何「捕魚兒海」總被誤解為「貝加爾湖」?

傳播原因加上主觀原因

傳播學上的原因,即上文說的,「捕魚兒海」被過於聚焦——竟至神化。此乃「造神」的根本原理。大家想想:任何人、事,倘被聚焦過甚,是不是幾乎一定朝著誇大的程度——甚至它的反面而去?如前些年的「明史熱」,一些人物被過度談論,以致朱祁鎮被扭成有充分理由誅殺于謙的可同情之人,魏忠賢被扭成扛著大明江山的忠臣義士(有用,但遠不至於)。

說回「捕魚兒海」問題,除了上面說的傳播上的原因,還有一條明顯的主觀原因,即民族主義心理、復仇主義情結。對於當時的人,「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蒙古人欠中原人的實在太多。對於今天的很多人,與元末軍民共同的民族身份確保了相似的敵我立場及情緒烈度,「藍玉沖啊!打到貝加爾湖!地盤越多越好」。

造成「捕魚兒海」問題的第二條主觀原因,就是模糊的歷史印象。印象里,元朝疆域最大,仿佛歐洲都算進去了,那明太祖的逐北決戰自然應該發生在遙遠的貝加爾湖。好在中國人平均的歷史地理修養不差,沒把「捕魚兒海」里的「海」認作北極熊拿冰塊當船劃的「北冰洋」。元朝疆域的確大,但必須包括貝加爾湖嗎?就算一度的確包括貝加爾湖,也必須一直包括嗎?

傳播聚焦加主觀復仇心切,掩蓋了最基本的邏輯問題。

客觀原因背後的歷史邏輯

捕魚兒海真正在哪裡?對於讀史的人,不用細說。本文主要探討的是誤解的形成。有沒有客觀上容易把它認作貝加爾湖的原因?的確有,即「捕魚兒海」、今天的「貝爾湖」,的確與「貝加爾湖」僅一字之差。大家一定知道呼倫貝爾大草原,一定知道今天去那邊旅遊不必辦簽證。——「呼倫貝爾」即以「貝爾湖」和她的姊妹湖「呼倫湖」得名。

不必細查經緯度,僅以「捕魚兒海」是在我國境內的呼倫貝爾地區,可知它與深入俄羅斯腹地的「貝加爾湖」肯定不是一回事。好吧,即便貝爾湖和貝加爾湖不是一回事,怎麼知道它就是古代的捕魚兒海呢?——材料太多了,可看近些年才出的《西域地名考錄》,既收錄了「捕魚兒海」的拉丁語讀音也收錄了它的蒙古語讀音,方便與其他材料相驗證。

懶得驗證也沒關係,我們一起理理歷史的邏輯,順便解決一條基本常識,即元朝實際控制的疆域沒那麼大(基本就是中華文明的固有地盤)。那個讓羅馬教皇瑟瑟發抖的並非元朝,而是它的「母公司」蒙古帝國。元朝僅相當於蒙古帝國的「中國分部」,後者還有「俄羅斯分部」、「中亞分部」、「西亞分部」、「東歐分部」,即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等「四大汗國」。

即便「中國分部」的疆域和「母公司」不能比,但它的確在整個大帝國內部非常特殊——因其長期作為「中央總部」而存在,史稱「大汗汗國」。致「中央總部」權威墜落的恰是把它變成元朝的忽必烈。大家可曾覺得奇怪,為何忽必烈打仗那麼不厲害,仿佛不是成吉思汗他們家的似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繞開了蒙古帝國傳統的「忽力而台」程序而自立為汗,致內亂頻仍。

忽必烈打仗真的不行嗎?無他,但分神耳。蒙古內部今天這個反明天那個反的,尤其是窩闊台之孫海都的叛亂,終忽必烈一生未能解決,哪能一心一意地外戰?事實上,忽必烈無疑是元朝最好的皇帝,既建立了大一統政權又能認真地統治;但他也是蒙古最壞的大汗,便是勉強壓服諸宗室汗國,家族內部之間卻漸行漸遠,大汗號令再難通行於全帝國疆域

回到捕魚兒海之戰,它怎可能發生於貝加爾湖?首先,如上文,自元世祖,蒙古大汗的權威墜落得相當厲害,元廷對中華固有版圖之外的地區(勢力所及區域)的控制力一直在減弱。至王朝末期,元順帝、愛猷識理達臘他們對這些區域的控制,不降反升嗎?何況,若藍玉果真打下貝加爾湖,明朝的北疆怎麼距離長城一線那麼近,怎麼還會有後來的土木堡之變?

我們看元順帝和他兒子、孫子的北逃路線也知道,實在沒能跑出多遠。

歷史認知的區間

徹底搞清楚歷史上的某件事不容易,但賦予其合理的認知區間並不難。區間的這頭是「材料」,那頭是「邏輯」。材料保證了我們對一件事的基本認識,如《西域地名考錄》裡捕魚兒海就是今天的貝爾湖;邏輯保證了我們對一件事的全面認識,如明朝不可能打下貝加爾湖而北疆僅在長城附近,以至于謙要在北京城下抗擊也先。

居「認知區間」之外,對歷史不免產生誤解。

【主要參考文獻】《明史》、《元史》、《西域地名考錄》等。

寫於北京家中

2022年5月8日星期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