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長期輕度升高,這種原因越來越常見

一言難盡話yi肝 發佈 2022-06-05T20:40:58.942169+00:00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先從一個臨床病例說起。患者,女性,2012年3月到我院就診,當時40歲左右。發現B肝小三陽二十多年,肝功能「正常」,病毒量波動在3次方~~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先從一個臨床病例說起。

患者,女性,2012年3月到我院就診,當時40歲左右。發現B肝小三陽二十多年,肝功能「正常」(谷丙轉氨酶波動在20~~32之間,穀草轉氨酶波動在24~~39之間),病毒量波動在3次方~~4次方拷貝之間,有時候低於檢測下限。彩超和CT增強掃描等均正常,但是甲胎蛋白長期輕度升高(8~~~13之間,參考範圍是0~~6.05 ng/ml)。該患者弟弟死於B肝相關的肝癌,所以其對於甲胎蛋白輕度升高非常緊張。

為此我請教了國內幾個著名的肝病專家,都是建議密切觀察,最好能夠做一次肝活檢,患者拒絕肝活檢。所以當時我給出的解釋是:「也許您因為個體差異,天生甲胎蛋白就偏高些。」

2013年3月我建議該患者服用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頭兩年甲胎蛋白仍然輕度升高,但是有所下降。服藥4年後甲胎蛋白逐漸下降至6以下,以後持續穩定在5以下。此後患者曾經和我開玩笑:「王大夫,您不是說我天生甲胎蛋白偏高嗎?現在怎麼又降到正常了呢?」我笑笑,有些尷尬。

當然,我還是認認真真給患者做過解釋:估計您原來存在較明顯的肝臟纖維化,B肝病毒持續複製,肝臟炎症持續存在,肝細胞炎症壞死,就有新生的肝細胞來補充,新生的肝細胞會分泌甲胎蛋白,所以您的甲胎蛋白長期輕度升高。服用恩替卡韋治療後,病毒持續抑制,肝臟炎症靜息,就不需要新生更多的肝細胞來補充了,所以甲胎蛋白就逐漸恢復正常了。

2020年5月的例行體檢中,該患者的甲胎蛋白又出現了輕度升高,我分析最大可能是脂肪性肝炎造成的。該患者的谷丙轉氨酶從抗病毒治療後的15左右升高至30,穀氨醯轉肽酶從16左右升高至32左右,雖然都在參考範圍內,但是這種升高還是有意義的。隨後的肝臟彩超和肝臟纖維化掃描(含脂肪衰竭數值)都證實存在脂肪肝。該患者自訴最近幾個月活動量較少,體重增加了十多斤。綜合以上資料,可以初步判斷,該患者在原有明顯肝臟纖維化的基礎上,出現了脂肪性肝炎,造成甲胎蛋白輕度升高。

通過嚴格管理晚餐,適當增加運動量,該患者成功減輕體重8斤,兩個月後抽血複查甲胎蛋白,下降至4.5,再次證實確為脂肪性肝炎活動所致。

類似病例我在臨床工作中遇見得較多了,慢慢也就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但是的確遇見少數沒有任何基礎肝病的體檢患者,甲胎蛋白長期輕微偏高的,估計只能暫時用個體差異來解釋了。

在原發性肝癌的普查中,抽血查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助於及時發現早期肝癌,幫助患者獲得及時治療,增加治癒希望。但是甲胎蛋白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常見三大類。1、肝病因素,又分為肝癌和非肝癌因素(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時,伴隨肝臟修復和肝細胞再生,可以產生和分泌甲胎蛋白,使得血清AFP升高);2、非肝病因素,比如生殖系統胚胎性腫瘤如睪丸癌、卵巢畸胎瘤、消化道腫瘤、胰腺癌伴有肝轉移。在急性大量失血後,偶爾也可以看到甲胎蛋白升高。3、生理性因素,比如妊娠婦女血液中的甲胎蛋白一般在妊娠後開始上升,胎齡16~~20周達到最高峰,然後逐漸下降,至胎兒娩出後1~~5周完全消失。

甲胎蛋白長期輕度升高,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在明顯肝臟纖維化(有些已經是肝硬化了)的基礎上同時合併活動性炎症,隨著超重肥胖人群的增加,尤其要注意脂肪性肝炎。當然,一定要結合甲胎蛋白異質體、DCP(異常凝血酶原)、彩超、CT、MRI、肝臟纖維化掃描、肝活檢、既往肝病情況、肝病家族史等綜合分析判斷。

江西省上饒市第二人民醫院綜合門診部 王春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