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多囊腎發生腎損傷,中西醫治療控制穩定,中醫辨證治療方法

腎內科張振忠大夫 發佈 2022-06-22T02:19:45.414102+00:00

多囊腎又名Potter(I)綜合徵、Perlmann綜合徵等。本病臨床比較常見,有兩種類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嬰兒型)多囊腎,發病於嬰兒期,臨床較罕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型(成年型)多囊腎,常在青、中年時期被發現,也可在任何年齡發病。本症的病因尚不清楚。

多囊腎又名Potter(I)綜合徵、Perlmann綜合徵等。本病臨床比較常見,有兩種類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嬰兒型)多囊腎,發病於嬰兒期,臨床較罕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型(成年型)多囊腎,常在青、中年時期被發現,也可在任何年齡發病。


本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在成人以後才出現症狀,但在胎兒期即開始發生。囊腫起源於腎小管,其液體性質隨起源部位不同而不同,起源於近端腎小管,囊腫液內成分如Na+、K+、Cl-、H+、肌酐、尿素等與血漿內相似;起源於遠端則囊液內Na+、K+濃度較低,Cl-、H+、肌酐、尿素等濃度較高。

多囊腎是一類遺傳性的腎病,其發病和發展也有一定的規律。90%多囊腎患者的異常基因位於16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為多囊腎1基因,基因產物尚不清楚。另有10%不到患者的異常基因位於4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為多囊腎2基因,其編碼產物也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因基因缺陷而導致的細胞生長改變和間質形成異常,是本病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

本病患者幼時腎大小形態正常或略大,隨年齡增長囊腫數目及大小逐漸地增多和增大,多數病例到40~50歲時腎體積增長到相當程度才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為兩側腎腫大、腎區疼痛、血尿及高血壓等。繼而出現腎功能不全。

目前尚無任何方法可以阻止疾病的發展。早期發現,防止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及時正確地治療已出現的併發症很重要。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中醫專家張振忠表示,一般情況下,病人檢查出多囊腎後,首先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如果尚沒有對病人正常生活造成影響,平時注意不吃或少吃過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作息時間要規律,情緒要平穩樂觀;早期也可以進行囊腫去頂減壓術,減輕囊腫對腎實質的壓迫,保護大多數剩餘腎單位免遭擠壓和進一步損害,使腎處於缺血的狀況,部分腎功能單位可以得到恢復。

中醫在治療多囊腎主要通過服用中藥進行保守治療,多數效果良好。中醫採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認為多囊腎是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梯級導流,逐步讓囊腫液體排出,達到使囊腫逐步縮小的目的。

男子多囊腎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結合中醫治療後控制穩定

患者xxx,男,62歲,貴州人。2002年因腰酸、腰脹,到當地醫院就醫,被診斷為多囊腎,但是身體沒有明顯不適,當時對這個病的認識不夠,沒有引起重視,治療一段時間後症狀緩解,出院回家後就沒有再管。

到了2017年的一天,感到頭暈,在當地醫院就醫,被診為「腦梗死」,住院期間檢查發現血肌酐186.5umo1/L,醫生診斷為慢性腎衰竭早期,給予藥物保腎治療,病情減輕後患者出院,隨後自行停用藥物。


在3個月前患者出現顏面及雙下肢浮腫,晨起時症狀明顯,無胸悶氣促,無乏力、納差,無肉眼血尿泡沫尿等 ,到某醫院就醫,檢查顯示血肌酐210.85umo1/L,胱抑素C2.6mg1/L,內生肌酐清除率16.86m1/min。CT顯示:多囊肝、多囊腎,左腎名髮結石。被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失代償期),多囊腎,腎性高血壓,腎性貧血,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陳舊性肺結核、骨結核,腦梗死後遺症期。進行藥物治療保腎,提高機體免疫,控制血壓等對症治療,但效果欠佳。隨著病情加重,身體不適症狀更加明顯。

2018年病情不斷加重,身體狀態越來越差,患者來到某醫院中醫專家門診看病,醫生通過望聞問切後,認為患者病情較重,立即收入醫院病房,經過中西醫專家會診,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通過醫生的講解,明白了腎臟的病理特點,中醫治療腎病從整體調理入手等。治療不能單純「治腎」,更重要的是調理身體的代謝平衡,提高身體各項機能,加快代謝廢物的排泄,增強免疫力,人身體的機能增強了,排毒功能也會增強。腎臟功能恢復正常了,整個身體狀態就好了。通過中藥調理配合飲食,讓「腎臟恢復本能」,將一些有害的東西清除,身體慢慢地好起來。

不要過多在意別人的評價。自己去改變,去配合治療,要珍愛生命,自我做起。經過綜合治療,患者身體狀況明顯好轉,對治療更有信心了。一個月後,不僅指標好轉,肌酐、尿酸都有下降,貧血也改善了很多,皮膚好了,身體有勁了,吃飯好了,身體慢慢地恢復,腎臟排毒功能強了。通過中藥調理,患者的整個身體都有好轉。

醫生表示,中醫治療腎病,因人施治,因病施治,飲食也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每個患者情況不同,飲食方面也不同,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攝入營養。心態很關鍵,心結一定要打開,放開想開,遇到事情冷靜,不要思慮太多,順其自然,要珍惜生命。

中醫如何辨證治療多囊腎?

據中醫專家張振忠介紹,多囊腎中醫學文獻中無相應的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尿血」、「腰痛」、「積聚」、「虛勞」等病範疇。《靈樞本髒篇》指出「腎大則善病腰痛,易傷以邪」。而《靈樞脹論篇》又有「腎脹」之記載,如「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等描述,與本病的主證特點相類似。本病的發生多由於內則素體稟賦不足,外則內傷七情或飲食勞倦等因素,其病機為:腎精虧虛、氣血不暢,痰濁內生,脈絡瘀阻,痰濁與瘀血交阻於腰部而發病。中醫辨證治療的方法:

1、痰瘀互結證。症見腰部疼痛、部位固定,或者腰腹部觸及腫塊,舌質紫或有瘀斑,治療擬化痰、活血、散結。方選血府逐瘀湯合消瘤丸加減。

2、下焦濕熱證。臨床見腰痛、尿頻,或有澀痛、口乾舌苦,舌苔黃膩,脈滑數。治療擬清熱利濕。方選八正散或豬苓湯合小柴胡湯加減。

3、陰虛內熱證。臨床見腰部脹痛、尿血、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治療擬滋陰清熱、涼血止血。方選知柏地黃湯合小薊飲子加減。

4、脾腎陽虛證。臨床見腰痛、腰腹部腫塊明顯、面色晄白、畏寒肢冷、下肢浮腫,甚或全身浮腫、脘腹脹滿、納差、噁心,舌淡胖,脈沉細。治療擬用溫補脾腎、活血利水。方選金匱腎氣丸合四君子湯、桃紅四物湯加減。

(文/李烈,醫師/張振忠;約2270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