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專家提醒您:經常牙齦出血要重視,做對這四步可有效緩解

蘇州口腔醫院牙醫陸博 發佈 2022-06-24T22:58:20.857046+00:00

陸博,口腔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熱衷於用簡單明朗的文字,為市民普及口腔健康知識,在此呼籲:「口腔健康,預防大於治療」!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國民牙周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僅就三四十歲年齡段的居民而言,牙齦出血檢出率就高達87.

陸博,口腔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熱衷於用簡單明朗的文字,為市民普及口腔健康知識,在此呼籲:「口腔健康,預防大於治療」!

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國民牙周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僅就三四十歲年齡段的居民而言,牙齦出血檢出率就高達87.4%,同比上一個十年增長了十個百分點,牙石檢出率更是高達96.7%。


家人們,你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常常會遇到牙齦發炎、出血等問題?以為只是「上火」了,不管不顧,結果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發展成嚴重的牙周炎,導致牙齒鬆動、脫落等。所以,我們千萬千萬要重視它。


那麼牙齦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細菌侵襲,牙結石堆積

口腔內有700多種細菌,絕大多數是口腔常駐菌群,在每日有效刷牙的時候不易引起牙周發炎,但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即使很努力,也不能完全消除牙面上的細菌。隨著時間延長,逐漸形成軟垢和結石,進一步促進細菌的堆積,導致牙齦發炎和牙齦出血,因此,定期的牙周檢查和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不良修復體、義齒壓迫等

粗製濫造的修復體、磨損嚴重的假牙、違規進行的口腔美容診療操作,如最近兩年較火的「美牙貼面」等,均會傷害脆弱的牙齦軟組織。

三、不正確的刷牙方式

不正確的刷牙方式也會導致牙周組織的損傷,進而導致一系列牙周問題。

使用硬毛牙刷、暴力刷牙、刷牙方式不當、檳榔中的粗纖維等都會損傷牙齦軟組織,導致出血、繼發性炎症等。

四、全身疾病因素

某些全身性疾病因素,諸如血友病、白血病、肝炎和妊娠激素變化等都會引起口腔併發症,表現為牙齦的自發性出血。



那我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呢?

一、保持口腔衛生:牙刷、牙線用起來

沖牙器不能代替牙刷、牙線等機械清潔用具!單純依靠漱口水、沖牙器、漱口水等不能去除牙面上附著的牙菌斑。因此使用恰當的中等軟度牙刷、製作良好的牙線清潔牙面、牙縫是去除菌斑堆積的有力手段,個人推薦可以使用軟毛、小頭的牙刷,定期更換為佳。

二、正確刷牙的方法(巴氏刷牙法)

刷牙時要養成仔細認真的習慣,巴氏刷牙法其實很簡單,也適合絕大多數人群,可以分為以下3步:

(1)牙刷和牙面成45°角,面朝牙齦

牙刷置於牙齒和牙齦交界處,刷毛和牙齦呈45度角,微微用力,讓刷毛部分進入牙齦溝。

先刷上、下排牙齒的外側面(唇頰面),再刷牙齒的內側面(即舌側面),這樣可以保證同時刷到牙齦和齦溝。

(2)小幅度震顫並拂刷

牙刷每次覆蓋2-3顆牙齒,來回移動牙刷,水平輕微震顫10次左右,向上提拉輕刷,然後再刷下一組,把牙齦溝里的污垢都清理出來。

(3)刷到牙齒的每個側面,最後別忘了刷舌苔

刷牙不僅要刷外側面和內側面,還要仔細刷到牙齒的咬合面,每個面都刷完後,最後不要忘記輕刷舌苔。整個刷牙過程最好不要少於3分鐘,做到動作輕柔,仔細耐心就OK了。

三、正確使用牙線

以下教大家一種使用牙線的方法,如果覺得比較難,個人也推薦直接在超市裡買那種獨立包裝的牙線,一邊類似於牙籤,一遍有牙線,使用方便喲~

*特別提醒:牙線為一次性用品,勿重複使用!

四、定期口腔健康檢查、洗牙

當發現牙齦長期出血後,應當抽個時間去專業的口腔機構做一個口腔健康檢查,另外要保持至少一年洗一次牙吧,能非常有效的預防很多牙齒的疾病,俗話說的「預防大於治療」就是勝在於預防啊!


還想了解

「拔牙 洗牙 種牙」等

更多口腔健康小知識嗎?

關注我的頭條號就告訴你!

知識不易,且看且記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