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安徽「黃梅調」400多年前就被稱為田野美歌謠

歷史橫縱 發佈 2022-06-25T02:05:46.234000+00:00

(作者:項結權)黃梅戲全稱「安徽黃梅戲」,簡稱「黃梅戲」,是以安慶地區民間音樂為基調,用安慶地區方言演唱的地方戲曲藝術,起源並發展壯大於安慶地區,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也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音樂」。黃梅戲曾用名黃梅調、懷腔、皖劇等。

(作者:項結權)

黃梅戲全稱「安徽黃梅戲」,簡稱「黃梅戲」,是以安慶地區民間音樂為基調,用安慶地區方言演唱的地方戲曲藝術,起源並發展壯大於安慶地區,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也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音樂」。黃梅戲曾用名黃梅調、懷腔、皖劇等。1953年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成立,始定名為「黃梅戲」。

黃梅戲前身「黃梅調」是由明末被稱為「風流太守」的阮自華所創。

阮自華(1562-1637),字堅之,號澹宇。阮自華父親阮鶚與南曲崑腔作家徐渭同在胡宗憲麾下,阮自華因此對崑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其出生在桐城藕山(今屬樅陽),早年就受到「桐城歌」的薰陶,十八歲時候,又接觸了戲曲家張鳳翼、屠龍、戲曲評論家潘之恆等,後來又與戲曲家湯顯祖有交流。

萬曆二十六年(1598)中進士後,就舉家遷往安慶城區,在安慶天台里購置了房產,並在距離安慶城區的40里的懷寧黃梅山建有別業「石鏡山莊」,因其精通音律、擅長度曲,並親自演劇,其所創的曲調流入民間後,被稱為「黃梅調」。

萬曆三十五年,曲作家吳夢暘(明浙江歸安人,字允兆。好吟詩,善作曲)來安慶拜訪阮自華,吳夢暘有詩《集阮堅之宅》:入座稱支許,清言永此宵。鳥歸疑落羽,樹靜惜空條。茗盌香初合,蘭缸燼半銷。鄉園肥筍蕨,田野美歌謠。

從吳夢暘詩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鄉村夜晚,樹靜鳥歸,在阮自華鄉下的別墅品著香茶和鄉下的特產,聽著阮自華「聲伎家班」歌伎演唱著動聽鄉村田野歌謠,漫無目的談論古今往事。詩中「田野美歌謠」自然指的是阮自華所創作的曲調。

其實阮自華早年就有度曲的經歷,其詩《吳中書、劉山陰集仲兄宅觀伎用韻》。

詩題中吳中書,是指懷寧人吳幼鍾,號遯齋。萬曆八年(1580)進士。授中書舍人;詩題中劉山陰,是懷寧人劉尚志,字士行。隆慶五年進士。萬曆四年(1576)任山陰令,後官至山東左布政使;仲兄是指阮以復的父親為阮自嵩,阮自嵩,字思竹,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授刑部主事。阮自嵩中進士後就由桐城遷居安慶居住。

《吳中書、劉山陰集仲兄宅觀伎用韻》中就有這樣的詩句:「今日眾嫭竝,為雲邀楚才。國薌羅幾席,清曲度蓬萊。」

意思是:今天美女雲集,為了助興,邀請我這位善「度曲」的人才,看著美女與佳肴,我也把清曲「度」成了蓬萊

詩中的清曲是散曲的別稱,而散曲是相對劇曲而言的,也與「雅樂」相對,有「俗曲」之意。從阮自華詩中「清曲」與「蓬萊」相對來看,清曲實際就是「俗曲」。詩句中「度」字即度曲之意,度曲一般指作詞曲、唱曲。蓬萊是藉以比喻仙境。

從這首詩中能看出,早年的阮自華就能把鄉村俗曲,「度」成了讓人感覺進入了仙境的「仙曲」。

阮自華在懷寧黃梅山所創曲調,後來不僅被吳夢暘稱為「田野美歌謠」,而且流入民間後也倍受歡迎。因此曲調來源於懷寧黃梅山,所以民間稱之為「黃梅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