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期待厚積薄發

健康報 發佈 2022-06-25T22:27:03.675822+00:00

一說起整形,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醫療美容手術。事實上,醫療美容只是整形外科的一部分。唇齶裂、小耳畸形、尿道下裂,這些先天性疾病給新生命帶來疼痛和困擾。整形外科的醫生們憑藉精妙的技術和仁心,治癒孩子們的身心。

一說起整形,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醫療美容手術。事實上,醫療美容只是整形外科的一部分。唇齶裂、小耳畸形、尿道下裂,這些先天性疾病給新生命帶來疼痛和困擾。整形外科的醫生們憑藉精妙的技術和仁心,治癒孩子們的身心。

當前,整形外科已發展成為覆蓋基本醫療、公共衛生、生物醫藥科技及健康產業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學科,亞專科發展更加細化。同時,也存在學科體系建設不完善、專業人才緊缺等問題。「整形外科發展任重道遠,要重視疑難、重大、多發疾病的診療和研究,引導規範醫療美容治療。」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原院長祁佐良在近日召開的首屆中國整形外科與再生醫學發展大會上呼籲。

挖掘專科優勢,加強多學科協作

天生沒有耳朵,伴聽力障礙;出生後沒有發育健全的手指;頜面嚴重畸形……「對於這些先天畸形,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技術,讓孩子『長』出耳朵,擁有靈活的雙手,重塑端正的面容。」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整形外科研究所)院所長蔣海越在會上展示了一張張整形修復手術前後的對比照片,「還有腫瘤患者的術後修復,比如給手術後的乳腺癌晚期患者再造乳房,改善胸部形態。這些精巧修復和功能重建,都是整形專科的技術優勢。」

說起整形外科的現狀,有人用「危機四伏」來描述。從臨床診療來看,對傳統的畸形修復技術的重視程度在下降,醫療美容成為熱點。此外,伴隨資本湧入,醫美產業亂象叢生,亟待規範。

「作為整形外科醫生,我們要能諫言,更要做好自己的本職。」蔣海越認為,一方面,要建立特色鮮明的臨床診治體系,提高疑難雜症診治能力和水平。比如,亞專科設置要更準確一些,要建立高標準的質量控制體系,要融入美學理念等。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兄弟學科的合作,比如乳腺外科、耳鼻喉科、腫瘤外科、眼科、神經外科、骨科、皮膚科等,建立以整形為主的多學科技術平台,打造質量高、數量多、能力強的研究型臨床團隊。此外,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建立專科醫師培養體系,夯實培養基礎。

瞄準前沿練內功,科研前景可期

整形外科科研工作深度不夠,研究的原創動力不足,科研項目布局少,也是業界的吐槽點。

「臨床樣本資源充足是學科開展研究的優勢。關注臨床患者的真實需求,開展能實現臨床轉化的應用性基礎研究,才能真正服務患者。」蔣海越認為,體表組織器官再造與修復、體表出生缺陷發病機制研究是兩大重點。

「組織工程技術研究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為骨、軟骨、神經皮膚等組織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祁佐良指出,脂肪來源幹細胞是整形外科研究的重要資源,每年都產出許多研究論文,但是研究不夠深入,分子影像示蹤技術、細胞轉歸、安全性及抗衰老機制的研究比較少,硬體建設不足,沒有具有產業化能力的整形外科幹細胞實驗室。

「事實證明,科學研究成果是整形外科的生命,要不斷探索,練好內功。」祁佐良列舉了一些當前熱門的研究方向。比如,血管瘤與血管畸形發病率高、危害大,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僅停留在診斷技術、手術切除和修復層面是不夠的,探索發病機理和靶向藥物治療是非常有前景的方向。再比如,神經纖維瘤病手術治療之後創面大且不易修復,開發靶向藥物、篩選發病基因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同時,隨著數位化技術的應用,頜面外科的診斷、術前模擬、術後評估水平提高,手術更精準,教學更直觀。虛擬實境技術和國產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設備研發加快,可視化導航設備進入註冊前臨床試驗階段。顱頜面外科手術智能化的研發、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篩選也是令人期待的方向。

學科發展迅速,還要再接再厲

祁佐良記得,新中國成立初期,只有十幾家公立醫院有整形外科,沒有私立的整形外科,從業醫生非常少。現在有整形外科的醫療機構有六七千家,從業醫生已經超過2萬人。

20世紀60—70年代,我國在一些疑難重大疾病治療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最有標誌性的是顯微外科技術在整形外科專業領域廣泛應用。比如,陳中偉教授的斷手再植,楊果凡教授發明的前臂皮瓣,楊東嶽教授的第二足趾移植拇指再造。

20世紀80年代,幾家大學附屬醫院相繼引進了軟組織擴張技術。幾年時間,軟組織擴張技術得到推廣:滑車動脈額部擴張皮瓣全鼻再造成為臨床「金標準」,頭皮大面積缺損和瘢痕應用擴張頭皮修復成為首選,耳後擴張皮瓣法全耳再造取得突破性進展,面頸部大面積皮膚缺損或瘢痕應用擴張皮瓣修復是首選。

「這些年,我國整形外科取得不少矚目的成果。比如,在顱頜面外科領域,骨牽引延長技術治療顱頜面畸形效果好,不容易復發;顱內外聯合手術矯正顱面畸形來治療顱縫早閉症、眶距增寬症等。在組織移植與器官再造方面,我國的耳廓再造技術在國際上獲得認可,耳後皮膚擴張包裹肋軟骨支架的方法,結構形態優異,病例數全球居首,術後效果好。我們要再接再厲,努力申請建設整形外科國家臨床醫療中心。」祁佐良勉勵同道。

會上,中國整形外科發展聯盟成立。聯盟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牽頭,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59家單位成為首批成員單位。成員單位主要是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委員單位及各省、市整形外科臨床重點專科、重點學科單位,將聚焦臨床診治能力提升、科研協同開展、專科教育培養創新等方面,提升中國整形外科整體實力。

文:健康報記者 王瀟雨

編輯: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徐秉楠 閆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