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古今研究:柏木

藥王追隨者 發佈 2022-06-27T01:30:53.423540+00:00

《中藥大辭典》:「柏樹果苦澀,平。祛風,安神,涼血,止血。治感冒頭痛發熱,胃痛,煩躁,吐血。」《重慶草藥》:「柏樹果味甘辛微苦,性平,無毒。解風邪,安神,止血。治血熱煩躁,小兒寒熱高燒,吐血。」


柏木: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柏木。(《中藥大辭典》)

一、典籍摘要

1.《中藥大辭典》:「柏樹果苦澀,平。祛風,安神,涼血,止血。治感冒頭痛發熱,胃痛,煩躁,吐血。」

「柏樹葉治吐血,血痢,痔瘡,燙傷。」

「柏樹油祛風,解毒,生肌,治風熱頭痛,白帶,淋濁,癰疽瘡瘍,刀傷出血。」「柏脂治疥癬,癩瘡,禿瘡,黃水瘡,丹毒。」

2.《分類草藥性》:「柏樹果苦澀。安神除煩。」"柏樹葉苦澀。和血。治腸風痔腫,痢疾,吐血;兼塗小兒肥瘡。」

3.《四川中藥志》:「柏樹果治風寒感冒、胃痛及虛弱吐血。」

4.《重慶草藥》:「柏樹果味甘辛微苦,性平,無毒。解風邪,安神,止血。治血熱煩躁,小兒寒熱高燒,吐血。」

「柏樹葉味苦辛,性溫,無毒。止血生肌,治刀傷。」

「柏樹油解風熱,調氣鎮痛。治風熱頭痛,白帶淋濁。」

5.《中華本草》:柏樹果苦;甘;性平。歸心;肺經。祛風;和中;安神;止血。主感冒發熱;胃痛嘔吐;煩躁;失眠;勞傷吐血。

「柏樹葉苦;澀;性平。涼血止血;斂瘡生肌。主吐血;血痢;痔瘡;癩瘡;燙傷;刀傷;毒蛇咬傷。」

「柏樹根苦;辛;性涼。清熱解毒。主麻疹身熱不退」

「柏樹油甘;微澀;性平。祛風;除濕;解毒;生肌。主風熱頭痛;白帶;淋濁;癰疽瘡瘍;贅疣;刀傷出血。」

「柏枝節苦;辛;性溫。驅風除溫;解毒療瘡。主風寒溫痹;歷節風;霍亂轉筋;牙齒腫痛;惡瘡;疥癩。」

「柏脂甘;性平。除溫清熱,解毒殺蟲。主疥癬;癩瘡;禿瘡;黃水瘡;丹毒;贅疣。」

6.《廣西藥植名錄》:「柏樹葉治咳血,心氣痛,筋縮症。」

7.《全國中草藥彙編》:柏樹果甘、辛、微苦,平。祛風清熱,安神,止血。用於發熱煩躁,小兒高熱,吐血。

「柏樹果苦、辛,溫。止血生肌。外用治外傷出血。」

「柏脂淡、澀,平。解發熱,燥濕,鎮痛。用於發熱頭痛,白帶;外用治外傷出血。」

8.《草木便方》:「柏樹油甘,平。除風毒,生肌。治癰疽瘡瘍,刀斧損傷。」

9.《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柏樹油清熱涼血,收斂精氣。」

10.《唐本草》:「柏枝節煮以釀酒,主風痹歷節風。」「枯枝節燒取油,療癘疥及癩瘡。」

11.《本草別說》:「以柏枝節燒油膏,敷惡瘡久不瘥,有蟲者。」

12.《本草綱目拾遺》:「柏脂搽禿瘡,治癬,頭面耳上黃水瘡,赤游丹。」

二、現代研究

成分:種子油含亞油酸,油酸。

柏樹葉含穗花杉雙黃,單甲基穗花杉雙黃酮,扁柏雙黃酮,7″-單甲基扁柏雙黃酮,柏木雙黃酮及其衍生物,脫鎂葉綠素a,10S和10R-羥基脫鎂葉綠二酸二甲酯a,α-柏木萜烯。

木材含揮髮油,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約占50%,中有雪松醇,韋得醇,α-,β-及γ-叩巴萜醇,α-異叩巴萜醇,α-及β-側柏萜醇,β-異側柏萜醇,薑黃烯醚等;其次是倍半萜烯,約占40露,中有羅漢柏烯,羅漢柏二烯,α-及β-雪松烯,β-花柏烯,α-及γ-叩卜任烯,α-薑黃烯,去氫-α-薑黃烯,叩巴萜等;還有倍半萜酮α-及β-叩巴萜酮,麥由酮,韋得醇α-環氧化物和單萜酸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