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癱5年余,現不用扶拐杖走路,李先生說,謝謝你大夫,真挺好

神經內科科主任顏玉富 發佈 2022-07-01T08:14:38.724405+00:00

患者通常雙下肢痙攣性的截癱,雙下肢肌力減退,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走路是痙攣步態,行走會越來越困難。

痙攣性截癱也叫遺傳性截癱,人群發病率為1.3-9.6/100000,常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者通常雙下肢痙攣性的截癱,雙下肢肌力減退,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走路是痙攣步態,行走會越來越困難。


之前火爆網絡的馬小婷就是患上痙攣性截癱,完全無法走路,於是她媽媽背著她上學,這一背從小學背到大學就是12年。


今天通過李先生的康復案例,帶大家深入了解痙攣性截癱……


1、下肢乏力走路不穩,5年坎坷求醫無果

這裡是東北,滿山遍野大豆高粱,家住黑龍江的李先生在5年前,突發下肢無力,但是李先生沒有放在心上,當時確實沒有什麼異樣。但是1年後,李先生的病情突然加重,雙下肢乏力嚴重,走下坡路時不穩,需要扶著拐杖走,走路的姿勢也異常,就像剪刀樣的步態。


於是被家人送到北京某醫院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好。後來又去了上海某醫院住院治療,予營養神經、鞘內給藥綜合治療,但是病情都沒有好轉。遺留雙下肢乏力,張力亢進,行走姿勢異常等問題,行動不便,對李先生的生活產生很大影響。


偶然的一天,李先生在朋友那裡,聽到廣州和諧醫院神經修復醫學中心,尤其擅長痙攣性截癱、脊髓損傷、神經損傷、偏癱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診療。於是跋涉跋涉3285多公里到我院神經修復醫學中心治療。


2、治療痙攣性截癱,我院有妙招

我仔細了解李先生的病情,引導其完善相關檢查,並結合臨床症狀、影像學資料、病歷病史等綜合診斷為「痙攣性截癱」,依據其病情狀況,多學科會診專家團制定了以「神經修復綜合治療」為主,康復訓練等治療為輔的治療方案,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這是一個痙攣性截癱的患者,入院前雙下肢乏力,肌張力亢進,走路步態異常,我們詳細了解李先生的病情,並且做了檢查後,檢查發現,患者肌張力增高。下肢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確診他是一種遺傳性的痙攣性截癱這種病通常表現為下肢肌張力增高,即下肢僵硬笨拙,痙攣性步態,走路時容易跌倒,甚至有一些患者會出現剪刀樣步態。」


僅僅經過三分之一的神經修復治療,李先生已經力量增強,肌張力下降,走路姿勢改善,不用不用扶著也能走了。住在李先生隔壁的患者,看到李先生的進展,都說效果好。李先生的笑容增加了很多,整個人也精神了,非常感謝醫護人員,感謝:「謝謝你啊,大夫,真挺好」!


看到李先生的良好康復,我倍感欣慰,勉勵他道:「慢慢治療,後面的康復也要堅持做!」採取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能夠幫助截癱患者有效改善肢體功能,促進病情恢復,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3、知己知彼,了解痙攣性截癱

一、主要患病人群有哪些?

此疾病的發病率比較低,在世界範圍內為1/100000左右。遺傳性痙攣性截癱患病人群主要是兒童和青少年,如果是晚型最多到青年。就性別來說,男性會略多於女性。


二、痙攣性截癱的症狀有哪些?

1、典型症狀

主要表現為一患者的雙下肢痙攣性肌無力,肌張力會增高,膝、踝會產生陣攣,部分患者會呈剪刀樣行走。


2、併發症

遺傳性痙攣性截癱,還有其他的臨床症狀,比如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色素變性,小腦供給失調,感覺會產生障礙,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能會產生痴呆,精神,滯脹,耳聾或者是肌萎縮等各種一系列的疾病。


三、就醫

1、就診科室

想要檢測是否患有此類疾病就診科室為神經內科。

2、需要做的檢查

誘發電位檢查、肌電圖檢查、磁共振檢查、基因檢測等檢查


3、產生哪些症狀需要及時就診

如果病人出現了下肢痙攣性截癱、走路不穩或者是呈剪刀狀、肌肉萎縮等一系列的症狀,則需要及時地去醫院進行檢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