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善良是最好的宿命

閱讀時代雜誌 發佈 2022-07-06T23:38:35.287205+00:00

一個人,如果心存善念,行中有善,上至孝敬父母,下至愛護家人,喜歡樂於助人,那麼就會無形之中為自己積福積德,悄然改變自己的命運。

01

《道德經》中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一個人,如果心存善念,行中有善,上至孝敬父母,下至愛護家人,喜歡樂於助人,那麼就會無形之中為自己積福積德,悄然改變自己的命運。

王充在《論衡·福虛篇》記載了一個典故。

楚惠王一次在吃涼酸菜時發現有水蛭,於是就把水蛭吞食了,之後腹部得病不能吃東西。

令尹問楚惠王是如何得此病的。

楚惠王回答說:「菜中有水蛭,按照律法應是死罪。如果我只是口頭責備廚房裡的人,而不處死他們,那麼就是廢棄法律。」

楚惠王又道:「如果真追究起來,將廚師殺頭,我又不忍心這樣做。我怕旁邊的人看見,所以便把水蛭吞下去了。」

令尹聽後,立即叩拜說:「我聽說天道是沒有親疏的,只幫助有德行的人。君王具有仁德,靠天的幫助,病不會造成傷害。」

當天晚上,楚惠王去廁所方便時排出了水蛭,同時患有多年的腹部積塊也痊癒了。

楚惠王腹部的積塊,大概是瘀血。為了保全廚師的性命吞食了蛭,卻無意間治癒了自己久治不愈的疾病,這是君主仁慈的果報。

生命如一棵樹,而善意就是葉子上一點一滴的露珠,凝聚著人生的精華。

人生中的任何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其實都造就了今天和未來的你。

那些曾經種下的善良,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回報給你意想不到的好運氣。

02

人,永遠都是相互的。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你給世界幾分愛,世界會回你幾分愛。

你投之以桃,我必報之以李;你雪中送炭,我定仗義相助;你施於別人,別人會回敬於你。

戰國時期,孟嘗君門下有個叫馮諼的門客。

馮諼在平時在府里吃吃閒飯,啥也不干,而在待遇上提的要求卻不少,因此也不受孟嘗君待見。 

後來,孟嘗君因供養門客太多經費緊張,便派他到薛地討債。

馮諼到了薛邑,讓經辦人員把應該還債的鄉民們都召集起來核對債券,卻把沒有償還能力的貧窮鄉民借據當眾燒掉了。

幾天之後,馮諼復命時,孟嘗君非常惱怒。

馮諼說:「薛地困苦,我燒掉的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債券,雖然我沒有帶來錢,但是我給您帶來了義。」

孟嘗君雖然沒有責罰他,但是心中卻頗有不滿。

幾年之後,孟嘗君遭君主猜忌,交出相印,去薛地避難,薛地百姓出城十里相迎,感念他的恩德。

孟嘗君看到這些支持他的臣民,他才懂得了馮諼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麼。

因為薛地的支持,孟嘗君沒有一敗塗地,後來齊王回心轉意,再次召回了孟嘗君。

孟嘗君避免了一場風波,也鞏固了自己在朝堂的地位。

《詩經》裡有句話:「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因果,一定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你若刻薄,別人一定用尖酸對你;你若大方,別人也一定報之以歌。

你若善良寬厚,真誠相待,自有人願意與你患難與共;

而你若自私自利,虛情假意,人人都會對你避而遠之。

03

有人問:「為何我身邊很多壞人沒得到報應,而好人卻沒得到好報?」

也有些人認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沒有什麼前因後果。

其實佛經早就將因果理論闡釋得極為深刻了。

《涅槃經》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意思是說,業有三報:

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

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

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

歷史上,每一個家族之所以能綿延不衰,人才輩出,都有其特殊的背景以及因果定律,跳不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的規律。

范仲淹為官則勤政愛民,獎掖人才,居鄉則自奉儉約,樂善好施。

他一生立義莊、修水利、舉人才、置義田、興義學、濟貧困,善行義舉,不勝枚舉。

范仲淹家族八百餘年長盛不衰,子孫後代繁衍不息,這與他的德行有很大關係。

《菜根譚》中說:「心者,後裔之根。」

意思是,一個人能有一顆善良的心,就等於給後代子孫種下了幸福的種子。

世間一切,都有因果。

今日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將成為你日後的福報。

我們在發出善心的一剎那,福報就已經開始了。

這,就是善良的宿命。

來源:京博國學

編輯:淺淺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帳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