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得出,生得好?醫師報對話黃荷鳳院士,教你掌握生育密碼

醫師報 發佈 2022-07-10T05:33:51.351896+00:00

本次對話在《醫師報》直播中心醫TV進行直播,今日頭條、微博衛生健康、百度健康、新浪新聞等6個平台進行了同步直播,共收穫50萬人在線觀看。

作者:張玉輝 馮倩倩


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人口問題始終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方面,目前我國大部分家庭面臨著「生不出」的問題;另一方面,「生不好」的現狀也亟需解決。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該如何做好出生人口缺陷的精準防控?輔助生殖技術發展面臨著哪些挑戰?近日,《醫師報》執行社長兼執行總編輯張艷萍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復旦大學生殖與發育研究院院長黃荷鳳教授,解讀我國出生人口「密碼」!



本次對話在《醫師報》直播中心醫TV進行直播,今日頭條、微博衛生健康、百度健康、新浪新聞等6個平台進行了同步直播,共收穫50萬人在線觀看。



關鍵詞·出生人口率


張艷萍執行社長:2021年我國出生率創下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作為一名從事婦產科與生殖醫學臨床和基礎研究的專家,您有何思考?


黃荷鳳院士: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國家永恆的主題。國際上以2.1的總生育率作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低於1.5為「很低生育率」。2021年,我國突破警戒線,總和生育率為1.15。「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已被列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同時,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是衡量國家醫療衛生水平乃至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從1949年孕產婦死亡率1500/10萬;嬰兒亡率20%下降到2019年的17.8/10萬、0.56%,降幅分別達98.8%和97.2%。這組數據足以證明我國醫療水平在近年來得到了飛速提升,也體現了中國婦幼醫療對人口的貢獻!


關鍵詞·出生缺陷


張艷萍執行社長:出生缺陷是我國嬰兒死亡的首位原因,我們有何策略?


黃荷鳳院士: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5.6%,是發達國家2倍。現今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齡生育」。《2016年全國全面二孩政策目標人群年齡人數》顯示,35歲人群生育占總生育願望人群的60%。


我國出生缺陷難點有三個方面的挑戰:新發突變(染色體和基因)所致出生缺陷難以防控;多基因病源頭防控幾乎為空白;無創產前篩查僅限於非整倍體篩查。


為解決出生缺陷防控體系的「卡脖子」難題,團隊創建了阻斷出生缺陷的臨床精準技術體系,將診斷時機前移,把出生缺陷發生概率阻斷在懷孕前,不僅能防止非意願流產,而且還能減少對孕產婦的身心損害。


此外,團隊對近5萬名新生兒進行了臍血染色體篩查,發現非多態性變異發生率為0.76%,這些將是生育染色體結構異常出生缺陷的主要人群,而這部分夫婦自身未見異常表型。同時,團隊針對分子編碼/NGS的單基因病無創產前檢測新技術進行研發,開闢了防控基因新發突變導致罕見病的創新技術,相關成果發表於《Nature Medicine》,


目前。我們為30000餘孕婦進行無創產前篩查,產前遺傳學診斷22712人;DNA變異的致病性分析1000餘家系;已診斷單基因遺傳病370餘種,避免了3000餘個家庭生出遺傳缺陷兒。我國孕/產前診斷的單基因病種、病例數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單基因病檢出率達國際水平,診斷準確率100%。


對於出生缺陷家庭看病難的問題,我們還創建了遠程會診中心,不但可以滿足患者看病需求,還能遠程做B超,在線上進行基因解析及生信分析。


關鍵詞·不良環境


張艷萍執行社長:不良環境是否會影響子代的健康?


黃荷鳳院士:不良環境是誘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非傳染性疾病病程長、病因複雜、健康損害嚴重,是消耗公共資源和造成死亡的最主要疾病。全世界有4,100萬人死於非傳染性疾病。其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4種非傳染性疾病依次為: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


起源於生命早期的非傳染性疾病被稱為發育源性疾病,會引發子代出生後不良健康狀態,但在孕前避免不良環境能減少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2022年5月,我們團隊在Nature上發表的《孕前糖尿病誘發子代葡萄糖不耐受的表觀遺傳機制》為人類認識和防控糖尿病等成人慢病提供了嶄新的科學視角。


針對高危人群,我們臨床上會做好醫學管理。如體重管理會提前到孕前,原本糖尿病篩查在孕中24周,現在提前到第9周開始管控,能最大程度減少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的發生,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孕婦和子代的安全、健康。


關鍵詞·遺傳病


張艷萍執行社長:遺傳性出生缺陷嚴重影響子代健康,目前有好的防控措施嗎?


黃荷鳳院士臨床上可以通過孕前診斷和產前診斷技術來加以防控。孕前診斷的技術叫胚胎著床前遺傳學診斷技術,可以防止遺傳病兒的發生;而宮內胎兒遺傳學診斷可以避免嚴重的遺傳病兒出生。


曾接診的一個家庭令我至今難忘:先證者男孩,11歲,自出生後一周被確診為腦癱症,新生兒期餵養困難,肺不張,智力低下。先證者哥哥及弟弟均診斷為新生兒窒息,肺不張,1~14天夭折。


先證者父母表型正常,有疾病家族史。先證者叔叔也曾有兩個兒子出生後肺不張夭折。根據外顯子組測序數據分析和Sanger驗證,先證者有NM_019066(MAGEL2)母源印記基因,符合一種MAGEL2基因父系等位基因雜合功能缺失型變異引起的遺傳病,屬於表觀遺傳疾病,不屬於常規性的遺傳疾病。


根據進一步探索,先證者符合Prader-Willi綜合徵,俗稱小胖威利綜合徵。追本溯源,變異遺傳自先證者父親與奶奶,家系成員表型符合父系表達性印記基因致病遺傳模式,因此我們為先證者父母採取了人工輔助生殖技術,過程中進行胚胎移植前遺傳學檢測(PGT),通過多個技術平台驗證結果綜合判斷,有三個正常的胚胎可以移植;移植後,產前診斷結果未提示攜帶胎兒NM_019066.4(MAGEL2):c.2895G﹥A變異,誕生了健康的女嬰,也是全球首例阻斷Schaaf-Yang綜合徵的新生兒誕生。


隨後先證者的叔叔前來就診,也孕育了一個健康的兒子,最終實現了家系子代圓滿。


因此,希望廣大讀者,如果有遺傳病家族史或生育過異常胎兒夫婦想生育一個健康的寶寶,一定要前往醫院尋求專業的幫助。


關鍵詞·輔助生殖技術


張艷萍執行社長:三孩政策實施後,高危孕產婦比例有所增加,對輔助生殖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大,輔助生殖技術的適應人群有哪些?


黃荷鳳院士:三孩政策落地實施一周年,高齡孕婦相對多,高危孕產婦比率也隨之增加,對於輔助生殖技術需求越來越多。輔助生殖技術不但能解決不孕症,也可適用於遺傳病家族,通過輔助生殖剔除不良胚胎,對於髙齡生育,為了避免染色體異常而出生,胚胎遺傳學診斷也是一種選擇的醫學方面,但產前診斷是必須的。


我國面臨嚴重的生育危機,即育齡人群生育力持續下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開展的《全國育齡人群生育健康監測數據》顯示,我國育齡人群不孕不育率逐年上升。


同時,輔助生殖技術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內外環境對生殖細胞的損傷、高齡生育、不孕不育臨床診療瓶頸、病因複雜、生命起源過程不清楚等,都會給輔助生殖技術帶來困難和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代孕、常規冷凍保存卵子、精子等涉及到倫理和頒布政策上的挑戰和限制。甚至有人提出希望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來生育雙胞胎,這不在醫學允許範圍內,因為多胎妊娠對母嬰安全不利。


關鍵詞·人口質量


張艷萍執行社長:人口問題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優化生育,提高人口質量方面,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黃荷鳳院士:我國面臨著「生育危機」的嚴重挑戰,育齡人群生育力持續下降,輔助生殖治療面臨瓶頸。育齡人群不孕不育率高達10%~18%,不孕不育患者超過5000萬。因此要提高人口質量,應從多方面進行醫學保障。


維護正常的生育力是重中之重!正常生育應做到四點


首先,關注最佳生育年齡。女性大於35歲不孕率、產科併發症及出生缺陷會顯著增加,男性超過40歲,年齡每增加一歲,生育的孩子新發基因突變增加1.5倍。因此適齡生育是避免出生缺陷的一個關鍵。


其次,要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注意生活環境改善。戒菸戒酒、均衡飲食、運動鍛鍊、避免污染、規律作息都是備孕前必不可少的。


第三,減少醫源性損害(人工流產、化療、手術去勢等)也是能孕育出一個健康生命的重要前提。


第四,在孕前進行醫學諮詢和基礎疾病治療攜帶者篩查、妊娠期保健和產前篩查和診斷也是必要的。從生命的早期保護人口健康,建設健康中國。


出生缺陷干預三級預防策略


一級預防是在孕前及孕早期階段的綜合干預,通過選擇最佳的生育年齡、遺傳諮詢、定期保健、合理的營養、避免接觸放射性或有毒有害物質、預防感染、謹慎用藥、戒菸戒酒等,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


二級預防是指通過孕期的篩查和產前的診斷識別胎兒的嚴重先天缺陷,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減少缺陷患兒的出生。


三級預防是指新生兒疾病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避免或減少新生兒致殘,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