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或被低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副作用不容忽視

醫師報 發佈 2022-07-13T23:43:23.849794+00:00

作者:劉則伯2013年,美國的「紐約時報」和「Science」雜誌,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惡性腫瘤評為了該年度自然科學領域「十大突破之首」。時至今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應用極大地延長了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劉則伯


2013年,美國的「紐約時報」和「Science」雜誌,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惡性腫瘤評為了該年度自然科學領域「十大突破之首」。時至今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應用極大地延長了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期。


但是癌症免疫療法並非是萬能的,治療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通常與傳統的化療相關毒性明顯不同。


在以往的一些報導中,通常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耐受性良好,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概率低。在2020年發布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監測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下文簡稱《共識》)中提到,ICI為患者帶來顯著生存獲益的同時,對各器官的免疫毒性成為治療中不可迴避的話題,特別是ICI相關心肌炎在所有器官免疫毒性中致死性最高,成為短期內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ICI相關心肌炎病例報告數量快速增長,顯示其真實發生病例數嚴重被低估。


日前,一項發表在《臨床腫瘤學雜誌》的研究稱ICI治療期間和之後的心血管事件比目前認識的更為常見,ICI治療的不良反應在以往的臨床試驗中嚴重的被低估了。該研究納入672名接受ICI治療患者,發生69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10.3%)。



該研究納入了總共包括672例接受ICI治療的患者,將未接受ICI治療的癌症患者作為對照組。主要終點是MACE,在中位隨訪13個月期間,納入的672例患者發生69次MACE (10.3%),中位發生時間為5個月,總死亡率高達54.9%。與對照組相比,ICI組發生MACE概率顯著升高,其中以心衰為主,心衰史和心臟瓣膜史,增加了MACE的易感性。


研究者認為,在以往的臨床實驗中,伴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是被排除在外的,這可能是ICI導致心血管毒性被低估的原因之一。


「腫瘤治療領域,因部分腫瘤生存期較短,所以在一些類型的藥物研發時,只要延長患者總體生存期,即可快速上市,從而對不良反應的研究有所不足。」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夏雲龍教授指出,需根據不同的藥物制定不同的評價方案。我國在此方面的工作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倡議除上市前研究外,還應該注意腫瘤藥物心血管安全的上市後研究。除此之外,還要讓醫生對ICI 導致的相關不良反應有正確的認識。


「ICI導致的心肌炎在起病之初症狀沒有特異性,容易被忽視,部分醫院醫生也存在著只會用藥,不會處理不良反應的情況。」一位腫瘤科主任告訴記者,曾接診過一位ICI治療後導致相關心肌炎的患者,該患者在縣級醫院使用ICI類藥物治療,治療後導致心肌炎,並沒有被識別,也未得到及時的處理,來我院就診時,患者嚴重水腫伴呼吸困難,經激素治療後,患者身體狀況好轉出院。


《共識》中提到,由接受ICI治療到出現心肌炎的時間間隔,約17-75天不等;81%的心肌炎出現在用藥後的3個月內,發病時間相對早於其它器官免疫不良反應。


「當患者出現胸悶、心慌症狀時,做一個心臟超聲,可能發現心臟射血分數已經下降了;如果做動態心電圖,可能會發現心律失常了;如果做心肌標誌物檢測,就可能會發現心肌損傷出現了」,夏雲龍教授認為,腫瘤科醫生在管理腫瘤患者的時候,應高度警惕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隱患,想到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心血管風險,進行必要的篩查與監測,防患於未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