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報導|雲浮:「以文興城」涵養高質量發展精神力量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2-08-07T03:39:42.070342+00:00

鳳凰山麓、流溪河畔,青灰色建築群古樸莊重。這是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在館內的一方天地里,廣東非遺之一雲浮石藝作品作為館內首批作品,正式出現在國人眼前。這也是雲浮石藝首次登上國家級展館。

鳳凰山麓、流溪河畔,青灰色建築群古樸莊重。

這是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在館內的一方天地里,廣東非遺之一雲浮石藝作品作為館內首批作品,正式出現在國人眼前。這也是雲浮石藝首次登上國家級展館。

不僅如此,對磨刀山遺址原考古工作面進行復原式保護,推動嶺南文化創造性保護創新性發展;新興「四館兩中心」集中開館,推動文明實踐活動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獨特的地理稟賦、悠久的人文歷史,不僅給雲浮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更在長久以來,默默塑造著城市氣質,涵養著城市文化,提供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深厚動能。

積極響應廣東「文化強省」戰略,在精神文明建設上突圍爭先。站在文明高度,爭創北部生態發展區的新高地,雲浮因而有了更強大的底氣。

總投入4億多元的「四館兩中心」,對豐富雲浮新興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大意義。謝冠瑜 攝

古老石藝釋放文化發展力

走進位於廣州國家版本館5樓的廣東非遺雲浮石藝展廳,展陳的時代性撲面而來。

印有「北京」字樣的老式黑色提包、頗具年代感的老式收音機、分布著彈孔的行軍水壺、茶褐色中國傳統雙扇木門造型的茶盤……不細看絕難以發現它們都是石雕作品。

此次展覽共展出31件作品,分別有玉石、大理石、花崗岩、木化石等,主要以生活和紅色文化為題材,較為全面地展現了雲浮石雕的技藝。

「這次展品反映的主題體現了時代變遷,從革命戰爭年代到當下,希望能更好地映襯廣州國家版本館展陳的時代韻律。」展品創作者、廣東非遺(雲浮石藝)代表性傳承人梁建坤表示。

因石聞名,因石而興。雲浮石藝作為省非遺項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雲浮的石材生產加工已經有400多年歷史,產能銷量位居全國前列,被譽為「中國三大石材產業基地」之一。

近年來,雲浮市一直致力於建設成為石文化氛圍濃厚、石藝創意領先、石藝人才輩出、石藝產業及周邊產業發達的中國石藝之都。從石藝到石材,雲浮加快打造「千億級綠色建材產業園」,持續擦亮「中國石都」品牌。

在橫跨全市的324國道兩旁,東起雲城區的腰古鎮,西至雲安區的鎮安鎮,有一條長達50多公里的「百里石材走廊」,車水馬龍,店鋪一家緊挨一家,大大小小的天然石人造石依架而立,蔚為壯觀。另外,雲浮還擁有省內最大的石材進口口岸——雲浮新港。

雲浮依託石材這一支柱產業,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外貿發展新引擎動力十足。「石材行業是推動雲浮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的產業、製造業、生產業應該走出去,走向世界。」廣東啟現智能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鑒豪大膽預測,未來幾年,出口石材家具市場訂單會持續增加,企業要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

解開嶺南文化的「遠古密碼」

來到雲浮市鬱南縣河口鎮和都村的磨刀山遺址,穿越蔥鬱的松林,映入眼帘的是滿山赤紅。以磨刀山遺址為代表的南江舊石器文化,表明數十萬年前,最早的南粵先民即踏足南江流域,並在此繁衍生息。

西江之濱,靈山郁水。

作為西江的支流,南江流域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是最早的民族交融地區之一,也是古百越文化保存較完整的地區之一。位於南江流域的磨刀山遺址,是南江文化的始發點,也是嶺南文化目前已知最早的「根」。

今年4月,「廣東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發現」名單正式公布,磨刀山遺址入選。磨刀山遺址和南江舊石器地點群的考古成果,將廣東人類活動的歷史由距今13萬年左右大幅提前至距今60萬—80萬年,不僅延長了嶺南古代社會和文化歷史的長度,同樣也拓寬了嶺南文化的深度。

為落實好磨刀山遺址的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目前,原考古工作面已經進行了復原式保護。鬱南縣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實行復原式保護,可以更好地展示磨刀山遺址的整體面貌,助力推動嶺南文化創造性保護創新性發展。

當前,雲浮市正積極推進磨刀山遺址建設工作,致力打造廣東首個舊石器時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同時,積極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繫和合作,攜手推進磨刀山古人類活動遺址課題研究,努力在嶺南文明探源上取得新突破。

除了磨刀山,細數雲浮文化家底,可謂燦爛豐富。記錄廣東人類歷史起點的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國家級非遺項目「禾樓舞」的發源地、南江傳統文化特色小鎮的中心蘭寨村;見證中國近代革命史中西江地區重要歷史事件的「紅色地標」康家大屋;西江流域建制最完善、保護較完整的古建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羅定學宮。

近年來,雲浮市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的「豐厚財富」,聚力擦亮「南江文化」「絲路古韻」「嶺南祖地」品牌,不斷涵養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

場館建設帶動城市提檔升級

6月30日,雲浮新興「四館兩中心」集中開館。這是雲浮建強文化服務陣地、提升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

「四館兩中心」坐落在新興縣城區東部惠能廣場內,集聚新興縣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檔案館和青少年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據了解,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何鏡堂先生領銜設計,自2018年謀劃建設以來,項目投資約4億元,用地面積5.3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4.5萬平方米。

新址的啟用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提供了堅實保障。

位於惠能廣場的新興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築面積約246平方米,是廣東省第一批建設試點,自2018年11月6日正式掛牌成立後,新興縣通過「1+10+12+N」模式,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25個,志願者服務隊623支,擁有註冊志願者81679人,今年以來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9650場。

在「四館兩中心」周邊,黃岡中學新興學校、惠能中學、惠能小學等公共資源密集分布。

可以說,通過文化惠民設施與文明創建相結合,新興成功打造了一個「產、城、人」融合發展的人居樣本,帶動整個城市提檔升級。

雲浮把新興縣作為試點標杆,在全市推廣打造集理論宣講、市民教育、文化活動、科普宣傳、健身活動等功能於一體的文明實踐陣地,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協調發展。同時,雲浮以文化陣地建設為抓手,實施綜合文化站升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送戲下鄉、農家書屋等多項文化惠民工程。

隨著文化惠民之「網」越織越密,文化強市建設成果正切實轉化為雲浮300萬父老鄉親的獲得感、幸福感。

文化育人,文化也興城。今年以來,雲浮牢牢把握「園區經濟、鎮域經濟、資源經濟」三大抓手,錨定灣區「第一方陣」,探索欠發達地區的突圍爭先路徑,全力打造粵北生態發展新高地。上半年,雲浮一般地方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4%,排名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用電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項經濟指標增速均排名全省前列。這成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在廣東的生動實踐。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王謝思齊

【作者】 王謝思齊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