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傳奇皇帝明英宗朱祁鎮跌宕起伏的一生

fsj三金 發佈 2022-08-08T10:10:54.371745+00:00

幼年的朱祁鎮是在宦官王振的陪同下成長起來的。宣德十年明宣宗駕崩,年僅八歲的太子朱祁鎮登上皇帝位,次年改元正統,尊皇太后張氏為太皇太后,皇后孫氏為皇太后。

宣德二年(1427年),孫嬪為明宣宗朱瞻基產下長子朱祁鎮。體弱多病的明宣宗便冊立四個月大的朱祁鎮為皇太子。幼年的朱祁鎮是在宦官王振的陪同下成長起來的。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駕崩,年僅八歲的太子朱祁鎮登上皇帝位,次年改元正統,尊皇太后張氏為太皇太后,皇后孫氏為皇太后。太皇太后生前任用賢臣,打擊奸邪,國運上頗有一番欣欣向榮之態,然而好景不長,隨著三楊和太皇太后的相繼去逝,一直被明英宗寵信的宦官王振開始嶄露頭角,興風作浪,正統朝的政治民生開始進入了下坡路。

此時的明英宗也從少年天子成長為熱血青年,有一股安邦定國的雄心壯志。恰逢此時逐步強大起來的蒙古瓦刺部不斷侵擾明朝疆域。二十來歲的明英宗朱祁鎮看到蒙古瓦刺部如此的放肆頗為惱怒,王振又藉機煽風點火,鼓動皇帝御駕親征,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朱祁鎮未加多想便欣然同意。由於明軍主力多在遠邊,便從京師附近臨時拼湊了二十萬人馬,由皇帝親率,揮師征伐蒙古瓦刺。由於事先考慮不周,準備不足,加上連日大雨,部隊行軍緩慢,補給困難,王振指掠大軍又輕敵冒進,終於釀成了在土木堡被瓦刺大軍合圍的危險局面。土木堡之戰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殺,五十多位文臣武將戰死,二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俘獲了明朝的皇帝使瓦刺太師也先又憂又喜:憂的是不知該如何處置這位皇帝,喜的是必竟是俘獲了一位皇帝。倒是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建議:皇帝是奇貨可居,不如留下,可趁機向明朝索要大批好處。也先聽從建議,明英宗才得以保全性命。被俘初期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活還是很艱苦的。然而這位皇帝憑藉超凡的人格魅力很快就征服了伯顏帖木兒的心。折服於明英宗朱祁鎮人格魅力之下的伯顏帖木兒對朱祁鎮相當的禮敬,還誠心誠意地想把妹妹許配給朱祁鎮,但遭到朱祁鎮的婉言謝絕。由於伯顏帖木兒的照顧朱祁鎮的生存狀況得以大幅改善,除不能返回大明外,人身自由幾乎不受限制。明英宗被俘後明朝大臣便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新皇帝,改號景泰。也先想從朱祁鎮身上謀取好處的願望徹底的落空後,便多次送信給景泰帝朱祁鈺請求接走朱祁鎮。這一步也可能是也先的一個計謀:送朱祁鎮回明朝,從而引起明朝高層間的內鬥,好藉此機會削弱明朝實力。送朱祁鎮回明朝的那一天,伯顏帖木兒更是依依不捨,並親自將朱祁鎮送至野狐嶺揮淚告別道:「不知與皇帝今日一別,幾時才能再得以相見。」由此可見朱祁鎮的情商那不是一般的高。

景泰帝朱祁鈺迎朱祁鎮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不管是噓寒問暖還是冷眼相待,事實上是朱祁鎮在南宮被囚禁了長達七年。關於史書上說:景泰帝朱祁鈺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砍伐南宮附近所有的樹木並派錦衣衛嚴加看管。對這樣的說法我們應當懷疑。假如果真如此,朱祁鎮囚禁在南宮期間為何能夠生了那麼多子女。這二者之間是相互矛盾的。景泰帝朱祁鈺在位期間重用大臣于謙,勤於政務使國政有序這都是值得稱讚的。但其執意廢掉太子朱見深,換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也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對。景泰八年朱祁鈺突然病重,臥床不起。一時之間大臣們人心惶惶,不知將來這偌大的國家將由何人接掌。此時早就有心讓朱祁鎮復位的石亨,張輒,許彬,徐有貞及王振門下的曹吉祥開始密謀讓朱祁鎮復位。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鎮成功復位,正月二十一改元天順,復位當日便傳旨逮捕了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文。御史蕭惟禎建議以謀逆之罪處斬二人,皇帝猶豫不忍殺之,說:當年在抵禦瓦刺,保衛京師上于謙是有大功的。徐有貞說:如不殺二人皇帝您的復位名不正言不順啊!皇帝朱祁鎮不得已便將于謙、王文處斬。由於太過倉促竟然忘記罷黜景泰帝,直到二月初一才想起來將景泰帝廢為郕王。在這短短的十幾天裡大明王朝卻存在兩位合法的皇帝,也算是一大奇事!

縱觀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他寵信過奸邪小人,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太上皇,被囚禁過南宮,殺過忠臣要說是一個好皇帝實在是太過牽強。說他是一位壞皇帝也說不過去,他釋放了被囚禁的建文帝的後人,他廢除了皇帝駕崩後嬪妃宮女殉葬的制度。但他是一個好人,他幾乎相信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他的敵人。不管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鎮定自若,和善待人。可事實證明好人不一定做得了好皇帝。天順八年(1464年)朱祁鎮走完了他三十七年跌宕起伏的人生路。駕崩之前他對太子朱見深說:「自太祖皇帝以來,但逢皇帝駕崩總要後宮嬪妃宮女殉葬,我不忍心這樣做,我死後不要人殉葬,今後也不能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跪在床前的太子朱見深鄭重地許下了他的允諾。明英宗沒有他先輩們的雄才大略,也沒有他先輩們偉大的成就。但是生在帝王家,成長在深宮裡的明英宗朱祁鎮卻有一種他的先輩們不具有的能力——站在別人的角度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別人的痛苦。

關鍵字: